孝道有三等,你在哪一等丨众善独家

 

在佛家经典中,以孝道为基础的不占少数,在众多佛教传说中,因孝感动神佛者不胜枚举。修佛之人提倡清心寡欲,断绝俗念,为什么却把孝道看得如此重要呢?这就要从行善说起。...



在佛家经典中,以孝道为基础的不占少数,在众多佛教传说中,因孝感动神佛者不胜枚举。修佛之人提倡清心寡欲,断绝俗念,为什么却把孝道看得如此重要呢?这就要从行善说起。

佛家认为,孝为一切善行的开始,由此引发的心念,便是最基本的善念,能够引发菩提心。“人成方能佛成”,所以“敬父母便是敬佛”。那些无端认为自己前世亏欠了孩子才会导致家有逆子,或是无端认为父母亏欠了自己因此肆意妄为的子女,其实都曲解了因果轮回的含义,更是与佛学的本质背道而驰。

孝道

有三等,你在哪一等?
供养父母衣食无忧




父母在我们年幼时倾尽心血,只把最好的送到我们手中。当我们长大成人,自然要赡养父母,让父母不再为操持家事而劳累奔波。这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子女最基本的义务。
成就自己善待家人




父母最大的愿望,无非子女成人成家,一生顺遂。若是还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更是锦上添花。但如果因为一味追求名利淡忘了亲情,那就是本末倒置了。善待家人,同时成就自己,这是需要耗费心力才能实现的,比完成最基本的义务要高出一筹。
行善积德开解烦忧




行善者,善思善言善行,因结缘甚广,遇事往往会有贵人相助,家中难事便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行善而积德,因积德有福报,护佑家人平安。同时,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道德标准,多为父母开解生活上的烦恼,让父母少些烦忧,多些豁达,益寿延年。这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一生奉行的信仰。
中国封建社会的“孝”是建立在严苛的等级制度背景下的。如今的孝道,也有了更为人性化、更符合现代需求的新内涵。但不管如何改变,只听过有人说:“孝顺孝顺,实该孝而不顺”,却从未听闻谁说:“孝敬孝敬,孝而不敬”。我们已经身处文化大融合、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如今许多年轻人既要求美国式家庭的自由,又要求中国式家庭的供养;既没能实现经济独立和生活自立,又丢了对传统的敬畏和对父母的孝道。这是十分严重的问题,不管是身为父母还是子女,都需要认真地反思。

当然,尊敬是相互的,更是需要培养的。父母把子女当做同龄、平等的人去沟通,子女一定会以你意想不到的速度成熟起来,为你分忧;子女把父母当做处世有道的老朋友去交流,父母一定会让你收获不一样的睿智和快乐。如果从个层面理解不出孝对一个人的影响,那么笔者就在结尾送给大家一则小故事吧——
笔者读大学时的一个暑假,老家的隔壁新搬来一户人家。那家的儿子一眼看去就是个青年才俊,对待邻居总是彬彬有礼,有说有笑。后来听说他找工作期间屡屡碰壁,每次都没能熬过试用期,笔者十分不解,闲聊时便与父母说起此事。不料父亲微叹一声道:“如果我是公司老板,也不会用他的。你才回来不久,再过两天,就明白了。”随后几天笔者发现隔壁时常有争吵声,偶尔见到那家的父母,对方也一直是满面忧愁,闷闷不乐。

终于有一天,我亲眼见到那人气急败坏的摔门离家,他的妈妈站在屋里,泣不成声。父亲这时才告诉我:“这个孩子在家时,天天如此。他跟父母吵闹的主题也从没变过,就是嫌父母给的零花钱太少,觉得在朋友面前丢面子。”笔者若有所思,父亲又道,“但凡不孝之人,在外人面前掩饰的再好,也会被人看出端倪。因为这种人没有最基本的敬畏之心,更没有体谅别人的能力。这样的人,自然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End
佛说:“我只渡有缘人”

有缘人说:”我只关注众善公众号“
微信号:众善联盟





长按识别二维码就能关注我啦



下载众善APP 每天攒功德


    关注 众善佛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