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建山腰小屋,5年让荒地生花,80后归隐夫妻,令美国导演都来拍大片

 

纯自然的山居生活令人心生向往但却不得不在感性的生活和理性的选择之间徘徊...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重返森林

ID:(ToForests)

自给自足
男耕女织
城市之外
他们另有一种选择


回归原始生活
全家人搬往乡村居住
逐渐成为一个热门的选择
而你是否只是常常羡慕
好奇他们如何生存
但就是缺乏迈出第一步的勇气?


2011年,唐冠华和邢振做出选择
青岛崂山,山腰小寨
几块田地,一个院子
便是他们的全部
可是人要生活怎么办?
两人一无所有便就地取材
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
自此,开启了自给自足的生活篇章
没有吃的,就自己种菜


▲开垦土壤准备种菠菜
梨树、枣树、桑树、石榴
杏树和爬满绿叶的葡萄架


▲红透了的石榴笑开了花


▲柿子丰收
▲在小花园里分区种花
窗台上摆满一盆盆绿植
院子里种上油菜、蒜
生菜、韭菜、黄瓜苗
……
▲收花生啦
▲放羊途中,发现成熟的大方瓜
▲今年辣椒的收成不错
没有穿的,就自己缝制


▲邢振手工制作的两件棉袄
山上的日子
邢振不仅学会织布
还练就了一手染布技巧
没有住的,就自己盖房子
▲房屋设计草图
▲耗时三年建成的住所
他们想拥有一座无污染环保的屋子
于是就用山上的泥土、木头、
石块、竹子、芦苇、布匹,
还有收集而来的1.5万个矿泉水瓶
建起了这个房子
并称之为“自给自足实验室”
他们睡在棕榈叶制成的垫子上
闲来无事,去小阁楼坐坐
阁楼隐于树林之中,清静幽谧
微风穿堂而过
似乎一切忧虑都随风而散
他们找来一辆废弃的自行车
将其改造成一个脚踩的发电机
于是,有了电,夜里有了光
解决了必需品
生活也需要些调味
砍了竹子做成风铃
风吹起,鼻间溢满清香
山上的人过得悠然自得
山下的人却百思不得其解:
一位是证券分析师
一位是颇有名气的艺术家
为何偏偏来住难避风雨的简陋山居?
有人说,他是富二代
衣食无忧才有条件异想天开
有人说,艺术家嘛
这是玩行为艺术
有人说,打着原始的名义
其实是在逃避现实
有质疑、也有褒扬
他们的故事
被美国纪录片导演拍成电影《荒地生花》
还入围了三大国际电影节
面对这一切,他们显得十分淡定


▲茶石
人们议论纷纷
只因他们“特立独行”
却未曾体会到自然的馈赠才是厚礼


▲出门远眺,风景如画
他们只是想实现自己的初衷:
建设一个生态社区
仅此而已
这并非是一场苦行僧式的试炼
而是一次研究、一次探索
人类如何更好地与自然共融
如何生活得更为舒适健康


▲漫山花开,掩映在花海里的房子
种菜、养鸡、做鞋、制衣、
做肥皂、发电、纺线织布……
这里便是夫妻二人的世外桃源


▲汪星人伙伴
唐冠华和邢振的故事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而他们也希望认识更多志同道合之士
共同建设生态家园
自给自足的山林生活
从两个人的事
变成了一群人的事


▲香港电台拍摄的城市记录片《唐冠华:寻找桃花源》
2015年,他们在福州、大理和成都
建立“南部生活”共识社区实验
邀请更多的人参加到自然的生活中


▲16人在福州深山共建桃花源
提倡在自然中感受肢体的原力
一切亲力亲为
在自然的田地上耕种
用木头和竹子建起房屋
手工制作各种生活必需品
用可持续能源来维持生活
▲福州南部社区的建筑主体部分


▲用碎布头和碎皮子头,制作的学步鞋
只要有心,就可以参加
“南部生活”
鼓励了多少憧憬山居生活
却难以跨出第一步的人
▲南部计划成员的手工制品
“你参加的不是一次活动,
而是要一起搭伙过生活”
唐冠华如是说道


▲用邢振的头发做成的毛笔
他发起了不少生态项目:
收集雨水过滤研究
制作手工香皂实验
……


▲用树枝制作而成的调料
尽管这些前人皆有尝试
但南部生活的成员们仍从0开始研究
他们有自己的坚持
坚信能摸索到自然的奥秘
并非倡导反城市、反科技
而是希望探讨城市与自然的转换
科技与自然的融合
他们在探索另一种生存的可能性
▲自制石斧


▲研究鞋样
很多人留言
“这是我一直梦想的生活,
但从未有机会尝试”
纯自然的山居生活令人心生向往
但却不得不在感性的生活
和理性的选择之间徘徊
唐冠华的回答很简单
“把想法变成具有可行性的实践”
 
 
今天,我看到归园田居的清幽
也想辞职归隐
今天,我看到了漂亮的私人花园
也想在自己家里建一座
今天,我被多肉植物萌一脸
也想种一盆
你与自然的距离如此之近
缺少的只是
迈出第一步的勇气
广告价格请垂询:刘女士 
电话:010-51290303-817 QQ:906687334
广告时间


想了解更多详情,请点击底部阅读原文


    关注 艺空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