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系列报道(一): 科学的彩虹桥——日日新的小学科学课程体系

 

今年九月份开学以来的一个半月内,日日新二年级的孩子们玩水玩出了新境界。...



▲“水中散开的花”实验
“漂浮的回形针”实验
“滴硬币”实验
吹泡泡
实验报告单
地质博物馆的沉积岩介绍
各种矿石展览
正文

今年九月份开学以来的一个半月内,日日新二年级的孩子们玩水玩出了新境界。

玩法一:滴硬币(凸起的液面)。如果往一元硬币上滴水珠,你能滴多少?看看谁滴得最多而不溢出来?一滴,两滴,三滴……有的孩子滴了三十多滴。

玩法二:游动的小鱼。把纸鱼放在水上,它会浮着,停住不动;拿起来,尾巴上蘸点洗涤灵,再放,奇迹出现了——纸鱼游出去了。

玩法三:水中散开的花。在水上撒一些纸屑,浮住不动,向纸屑中间滴上滴洗涤灵,奇迹出现了——纸屑四散,像花开一样。把牛奶倒进小盆里,滴上不同颜色的色素,再往中间滴上滴洗涤灵,奇迹出现了——牛奶像花开一样,不断地打开不同的颜色,绚丽至极。

玩法四:漂浮的回形针。把回形针放在水上,它会浮住不动,滴进滴洗涤灵,奇迹出现了——回形针沉底了。

这些玩水法,是孩子们在做实验——研究水的表面张力。

这些实验的共同点是:老师提供许多具有“水的表面张力”特点的现象,让孩子们观察,然后用洗涤灵破坏水的表面张力,让孩子们再观察改变以后的结果。

一个半月内,孩子们连续上了五节研究水的表面张力的课,前三节是做实验,第四节是写实验报告,第五节是制作泡泡水。

水滴为什么是圆的,加了洗涤灵以后为什么圆的水滴变塌了?为什么小小的一元硬币上,能滴那么多滴水珠?我们“不讲理”,我们的科学道理,都在课程设置里体现,让孩子们自己观察,自己体会,再自己总结出来。

从儿童的思维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思维形式是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而二年级的孩子正是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鼓励孩子“动手做”、“在做中学”,不但能赋予他们丰富的感性知识,而且能通过感性体验,唤起他们对科学知识学习的热情以及对科学现象的细致观察和对科学问题的深入思考。

日日新的科学课——作为校本课程,正是基于这一点,翻转了传统科学教学中“以讲授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方式,实实在在地落实了“以实验为主、讲授为辅”的教学方式。
研究水的表面张力的系列课程,只是日日新小学科学课程体系的一部分。

整个体系是这样的:分低、中、高三个年龄段;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教学模式。

(一)低年级(一、二年级)

一年级的主要课程是“心灵手巧”和“综合课”。

“心灵手巧”课以室内活动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精细动作、专注力。我们一起描线、涂色、剪纸、捏黏土,练习基本功;我们一起插花、折纸、做洞洞书、自制教具,在主题活动中用上基本功。

“综合课”以户外活动为主(雾霾天也会有适合室内的肢体活动环节),重在培养学生感官的感受能力,学习规则,练习合作。我们一起学做手指操,用手工课上做的纸偶演戏,在教室里玩“猜猜谁是领头羊”,在操场上玩“大风吹呀”、“环岛接力赛”、“两人三足”。

二年级的主要课程是科学小实验,以趣味性为主。以主题课的形式,力争让每一个主题课都有独立系统,完整地演绎一个科学道理。目标是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积极动手参与的欲望,同时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养成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形成严谨认真探索求知的科学观。

(二)中年级(三、四年级)

主要延续目前的教学模式。一、二年级培养起好的习惯以后,就要成体系深入地去上课了,会更专业更宏观,各部分知识会联系起来。

三年级上学期学习无机环境,比如水、土壤、岩石、大气这些内容,下学期学习有机环境,比如动植物、人体。基本思路是,了解无机环境,再来研究生物是怎样在无机环境里生长的。

四年级学习物理,也就是物质科学,主要学习声音、力、电、光等等。

(三)高年级(五、六年级)

五、六年级开启博物馆课程。上学期是地质博物馆,下学期是天文博物馆,让学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课上以PPT、短而精的小视频为主要形式讲授,课后推荐BBC纪录片,推广科普阅读,完成基本知识储备以后,再赴博物馆深入学习,尽情浸泡。
这个课程体系,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从一年级学到六年级,会学成什么样呢?

三、四年级的科学教室,名字叫做“格物”,五、六年级的科学教室,名字叫做“博物”。我们希望学生经过一、二年级的锻炼,到了三、四年级,就能“格物致知”,形成科学思维,应用科学方法,学会假设、实验、分析、论证。到了五、六年级,就能运用——运用三、四年级学到的知识,并且形成网状的知识结构,互相贯通,最终“博物”起来。

我们最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我们看来,正确的科学观、思维模式才是最主要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是次要的——学生如果有了自主学习能力,会获得比老师所能给的多得多的知识。

有科学素养,有科学态度,有科学方法,有科学知识,我们希望培养这样的学生。
我在第一节里留了个尾巴——制作泡泡水,这一节就来写写。

第五节课——制作泡泡水,也是水和洗涤灵的游戏的一种,只不过更丰富多彩。先用水吹泡泡,吹不出来;加点儿洗涤灵,能吹出泡泡来了;加点儿胶水和甘油,吹出又结实又大的泡泡来了;换成白糖和红茶混合的水,吹出来的泡泡更大;换成有珠光色的洗涤灵,吹出来的泡泡五颜六色更漂亮……不断地尝试加入不同的材料,引着孩子们观察、探索、思考。

这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和水有关——是水和洗涤灵的游戏的结尾,又和光有关——孩子们会在泡泡上看到。

进入第二个主题课——“光”,老师们就会问,孩子们,你们曾在哪里见过彩虹?孩子们会说在天上见过、在瀑布边见过、在小区绿化灌溉水管漏水滋水处见过,还有的就会想起来,在上节课吹的泡泡上见过。

(文/冯派 片/科学组老师)


    关注 日日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