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周来了·第二、三日综述

 

第二、三日的创作活动,大部分与第一日的一脉相承——沿着主题循序渐进,一步步深入。...

艺术周来了·第二、三日综述
一 整体








第二、三日的创作活动,大部分与第一日的一脉相承——沿着主题循序渐进,一步步深入。

有的飞驰在抽象主义的路上——蒙德里安的线与色彩、抽象的瓦楞纸造型。

有的奔跑在写实主义的路上——画出“我”来、黏土雕塑、水果与篮子。

有的放飞想象——未来城市的立体造型、机器人的立体造型、我与贝壳的关系、火山喷发的样子。

有的别出心裁——扎染围巾、布艺手工。

不管活动内容如何,孩子们一样投入、关注,一样认真创作。

有了好创意,马上汇至笔端。

找不到方向,不气不馁,积极沟通。

宣德班的孙老师说:

“孩子们想象力丰富,创作的时候,很多人临时更改图纸,添加新的设计元素,修正原来的想法,力求更好的表达。

是手与脑的一次碰撞和融合,也是知行合一的一次体验。

授课老师非常能鼓舞孩子们的创作欲望,一下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艺术周志愿者豆子老师说:

“动手经验丰富的孩子,在面对新材料、新特性的时候会很快适应,并能非常快地在操作中找到乐趣。

由此可见,对孩子来说,来自方方面面的经验,非常重要。

拥有经验会让他们更自信、更大胆,在面对困难时,能用更灵活的方式处理,可进可退、游刃有余。”
二 案例






David老师带领歌德班,做“贝壳”的主题创作活动,周悬老师是翻译,在她看来,孩子们的状态是这样的:

“孩子们的状态很好,基本上所有的人都很专注、投入。

而且在那么大的教室空间里,在需要大量肢体活动的情况下,从下午一点到四点三个小时的时间里,始终保持井然的秩序和专注工作的热情。

这和课程设计是有关系的。

要让学生呈现出理想状态,需要对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很好的把握,对学生的反应有比较准确的预估,然后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她觉得David老师的课,有这样的特点:

“他总是尝试在事物之间寻找和建立联系。有时候是音乐与色彩之间的联系,有时候是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之间的联系。

这次艺术周的活动就涉及建筑空间、贝壳、人体、装置艺术等不同元素之间的联系。

这种尝试总是引起我的注意和思考,因为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事物间的联系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善于在事物之间建立联系的人,更容易有深入的思考和开放的思想。

美术课是一种学生始终在动手做事的课,而课程背后老师的思索,会给这种课注入较丰富的内涵。”

(文 冯派 片 林彩芳/
艺术周志愿者豆子老师


    关注 日日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