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桌二椅”说开去课程回顾

 

干货!干货!干货!...



关于“一桌二椅”的分享,从2小时变成5小时左右。分享者是按着预告的路子讲解的,但是他说预告那点东西20分钟就讲完了,更重要的部分是“说开去”。“说开去”的部分即是表演,离开了戏曲的表演,一切道具都是没有意义的。

引子

▶一桌二椅从哪里来呢?

我们可以简单的回顾一下戏剧的发展历史,它来自巫傩祭祀,来自田间地头的劳作,也来自于故事结构趋于完整的说唱曲艺。说起曲艺,有大鼓书这样表演者站立,边敲鼓边歌唱的;相声呢?有了桌子,没有椅子;评书则出现了一桌一椅;评弹的小书弹唱就是我们说的一桌二椅了。

#碎念#关于一桌二椅的由来,分享者表达了两个很独到的个人看法,鉴于下面那一趴特别长,店主把碎念的文字插播在这里。你们可以把这些零碎文字看做一个课后笔记(也就是其实可以跳过,科科——划指神功就是好,长文干货跑不了。)

最近在读《诗与政治》,这本书里有一段口述历史,讲的就是落地唱书发展为越剧的演变过程:演员在客人的怂恿下演《珍珠塔》,戏服、方巾都是从客人身上借来的,胡乱拼凑穿在身上。演出很粗糙,但是受到了热烈欢迎。其他歌班听到消息,纷纷模仿,这种演戏的形式开始渐渐流传开来。越剧是非常年轻的剧种,让我们可以从生动的画面描述中了解说唱到戏的演变过程。再回来看分享者所说曲艺中桌椅利用,比如双簧表演中,利用桌椅的遮挡来做机巧;比如评书里用惊堂木来吸引观众注意;评弹小书已经是叙事体和代言体的结合,其中利用一桌二椅辅助表达的地方就更多了……而桌椅在曲艺表演中发挥的作用,在戏曲里也一一都有体现。这么去看,确实是很有趣的。

▶一桌二椅是戏曲中写意的表达么?那些被总结在书里的,不过是一个结果罢了。我们如果从原因去推导结果,那么真相只有一个,就是

从唐代的参军戏(演笑话),到明清传奇,戏曲的剧情越来越复杂,演出时间不断增加,随着文学发展,演出场景从室内到室外。对于这样的变化,处于社会底层的戏曲演员就要像应对的办法。戏曲演员吃开口饭,有上顿不一定有下顿,今天全家吃饱不代表明天全家有饭。又没有钱,又得吸引大家来看戏,所以有什么就用什么,一桌二椅又得代表这个又得代表那个。事实上,直到近代,还有些演员,穷得没有戏服穿,只带一双靴子四处赶场。

#碎碎念#关于靴子的故事,周传瑛的《昆剧生涯六十年》有一段描述,在最穷的时候,两个演员,你吹笛子我唱,我吹笛子你唱,一双靴子两人换着穿,可谓心酸之极。

被美化起来的“唱念做打”,实际是演员为了糊口必须练就的一身绝技,他们一天可以赶三到四个场子,出门妆都不需要卸掉,披上衣服就走。

●•以前在后台有个桌子,放着每一个人(包括乐队)的分子钱,既不写名字也基本没人看着,可是演员看了就知道哪一份是自己的。绝不会出现《群英会》的甘宁拿了黄盖银子,演曹操的也不可能只拿了靠将的份子。

#碎念#以上算是引子,纵向放在了历史里,横向放在了市场里。这是店主从很多客人身上学到的好东西,就是尽可能的不片面、不脱离大环境。

桌椅摆放

小座
分享者让M君摆一个小座。

M君摆歪了。

分享者却说她摆得好!
请看视频——《贩马记》(杨春霞、叶少兰)


端带

赵宠同志劝农回来,出场亮像,说到自己是县令,必然摇头晃脑表示得意,必然端带,秀品级。

透袖

赵宠出场到九龙口,一透袖——我要整冠了

走到台中,再透袖——我要打引子了

转身时,三透袖——我要归坐了

坐下之前,四透袖——我要念定场诗了

这四透袖,年轻演员或者不知道,它其实是在给信号。

#碎念#店主又出来显摆,这个我们曲社老师讲过,叫“给肩膀”,比如一只曲子,尺寸要快还是要慢,在散曲阶段,或通过其他什么方式得告诉乐队。在舞台上表演,也是同样的道理,演员要给出信号乐队、检场,包括同台演出的演员们才能完美配合。不过讲真,因为没有上过台,台上这些事情只有听明白人讲了才恍然大悟的感觉。因为这场分享之后,店主连着看了一些戏,分享中说到很多宝贵的“秘密”直接影响了我的看戏习惯。

●•分享者说,过去的演出演员很可能白天不知道晚上演的什么,或者是知道演什么,演谁却不知道是文场还是武场,这些都是长期演出形成的习惯,以一见十,方便演出。延展开来讲,传统戏曲(尤其是流派众多的京剧)师傅带徒弟,除了技艺的传承还有什么用?那些程式和规矩在一定程度上免去了“对戏”,成熟的演员们可以直接台上见。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商业演出中“短平快”的节奏。
==

说好的椅子怎么歪了了?

(⊙o⊙)…


M君说歪摆椅子是为了“好看”。这是一个上过台,熟悉舞台的朋友非常天然的感受。

•所谓好看,就是我们常说的“子午相”(也就是45°角)

•人坐在椅子角,三分之一或者四份之一,也就是椅子角,更容易挺拔。这种入座的方式更容易双腿双脚的造型,否则一顺边就……

•这样的坐法,身子挺拔起来,由于丹田气提上来,也就是利于发声。
大座
那么说起来,大坐也要歪么?
请看视频《群英会》
周瑜即将入座,分享者说“暂停”一下。

一直辛苦为我们泡茶和操作视频进度的L君

愣了一下

她发现,在视频里,

他确实“站停”了一下。

(⊙o⊙)
这里是一桌一椅一帐,帐上写着“三军司命”,显然是一个帅帐。这样的帅帐出现《龙凤呈祥》、《失空斩》一类的戏里,坐帐的人一般都是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样的帅帐,一般都不是在平地的,所以一般帅帐的归坐都要撩蟒,欠脚或端带,欠一下,意味上台阶。但是我们看的这个视频,是表演艺术家叶少兰先生的《群英会》,他在这里并没有做特别明显动作,而是“站停”了一下,化掉了。这样处理,当然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大坐所表示的公堂、帅帐,与小座的闲适之感不同,座位一般不会歪摆。

●•但事事无绝对,小座正摆不是错,大坐微微倾斜也没毛病,尤其是当角儿们提出要求的时候。角儿们不但是戏里的主演,而且很多时候就是挑班的班主——怎么能让角儿不舒服呢?所以舞台上的桌椅装置,要符合演出的规律,也要配合演员的需求。
斜场大坐
斜场大坐是一个群聊的场子,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击鼓骂曹》中的小边斜场大坐,和《威虎山》大边斜场大坐。
请看视频《击鼓骂曹》(王佩瑜)


M君问:这出戏里,祢衡脱了衣服穿的是什么?

●•在早年时候,这出戏里的祢衡就是真的赤裸上身,不过演着演着有了变化。想想看,如果是年轻帅小伙子,有武生底子,那上身各种人鱼线好看了。可是如果到了五十岁,身上都松弛了(呵呵哒,再见不送)……再有,成角儿的演员,要在舞台上赤身露体,总是不好。再后来,京剧里有了坤生,就更没法脱了。现在的祢衡,一般是富贵衣,里面抱衣抱裤。他连帽子也摘了,表示全部脱掉,赤条条的样子。
骑马桌
大家听到分享者提到了《玉簪记》的名字,纷纷开始比划潘必正如何调戏陈妙常。而在京剧《乌龙院》的表演中,又有宋江和阎惜娇侧坐在椅子上表示睡觉的场景。这些都是内室、阁楼、或自己的房间。

●•M君提起,骑马桌还有一种应用场景,是在船上。记得有一次看一个实验京剧,有观众提出来,台上的桌椅摆得不对,船上的桌子应该是竖着摆放的。

●•一时提起船上的戏,并不是特别常见。分享者想到的另一个场景是《群英会》里的船——那是一个斜场的八字桌。之所以这样摆,是因为《群英会》这艘船不是手摇的小船,而是“豪华游轮”,草船借箭十万有余,诸葛先生坐的船怎么可能小气呢?
八字跨椅-八字椅
一桌二椅的那些事儿,有时候说起来也很简单。桌子两旁各斜放一张椅子,叫八字跨椅。八字跨椅中的椅子往前挪挪,不跨桌子了,就叫八字椅。
请看视频《坐宫》(耿其昌 李维康)


●•过去有检场师傅的时候,丫鬟只抱小孩,检场只搬椅子。解放以后净化舞台,检场少见了,搬椅子的活也由演员做了。

●•椅子为什么要往前搬呢?除了情节上的递进之外,还有很实际的作用。过去的舞台,看戏的人可能非常多,可并没有麦克风啊,后面的人怎么办呢?要开唱了,把椅子往前搬一搬,大家听得清楚点。
预告里说好的垫子问题呢?
L君听熟悉的演员说起,就是为了把自己垫高——男演员要穿高底靴么,再说男性本来就应该高点呀!这也太简单了吧?
科科~实际就这么简单
再有一点,像《坐宫》这出戏,要唱四十分钟左右。演员本来就坐一个椅子角,然后再没垫子……

M君补充到,有时候椅帔滑,唱着唱着就往下走……

●•这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演员上台要早扮三光:过去,角们的东西都是私房的。如果不是私房的东西,就得提前到剧场,要是服装不对,得早跟衣箱师傅或管事的说。戏曲舞台上宁穿破,不穿错,临时发现问题可不好解决。演员到了后台,看桌椅,看服装,看舞台多大,看观众多少,背背戏,喝茶润润嗓子,让自己静下来,等着上台使玩意,使活。比如,今天演的是中轴,前面小轴子演的好,那咱就得铆上,不然以后谁唱中轴就不一定了?如果小轴子太温,那更得铆上,不然后面大轴没法唱。
倒椅
椅子倒着放在台上,表示一块石头,一个土坡,通常表示野外环境。传统小剧场演出的《断桥》中,还经常能见到这样的摆法。不过随着演出环境的变化,现在一般的倒椅应用都不单纯只用一把椅子,而是在椅子前摆上石头、山坡等等景片。

#碎念#做为一只小白戏迷,我想很多朋友和店主一样,是因为最常见的“新编戏”开始认识,甚至是爱上戏曲的。然后我们大约都经历了“舞台和服装都好美”;“还是传统戏更好看”;“新的改的那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啊”这一系列的看法。到如今,我们的戏看的越来越多,既热爱老艺术家们不可超越的经典,也割舍不下活的现场演出,对于戏台上的种种改变,希望能够更客观去评价。

分享者说,从原因推导结果,一桌二椅是经济(拮据)的呈现,而不是有些文人所认为那样,它天然就该是写意的,充满传统美学之奥妙。西方歌舞剧那种华丽舞台不好么?当然好!只是我当时没有那个条件。

戏曲总是向前发展的,否者,我们岂非还在看着傩舞?否则,我们恐怕根本没有机会看到花部一趴的京剧艺术吧?

但是店主比较固执的一个个人观点是:“结果产生了。”

在梦里南柯小店还没开的时候,厦门一个好朋友也正要开张一个酒馆,两个为装修操碎心的人叨叨唠唠没完。朋友说,她们想要用砖头砌一个吧台,她的合伙人喜欢红砖的古朴,坚决不要刷成白色,又喜欢小清新的壁纸,死活也不肯刷白色。古朴的红砖好不好呢?好!小清新的墙纸好不好呢?也好!可是不搭!

如果你问我,我想传统戏曲变化丰富急缓有度的悠长旋律,还是搭配简约的舞美道具更合适些。

还有一点,是前一段时间和鸣越社的邯姐姐聊天时,她与我讲的:“舞美再好看,不能影响演员的表演。”

我想,这不但放在传统戏曲里,放在任何一种舞台艺术里,也是一样的吧。

分享者讲到倒椅的景片,店主心里一阵小翻腾。虽然被雷过很多很多很多次,但是对待小景片,还是要客观公正,温柔一点呢!

椅子还可以是……

▶椅子还可以是井——《长坂坡》(厉慧良 马名群 谢锐青 )

▶椅子还可以是织布机——《荒山泪》(钟荣)、《三娘教子》、《刘兰芝》

▶椅子还可以是窑门——
请看视频《武家坡》(张火丁、杜镇杰)


程派的进窑门表演有它自己的一些特色,这里有两个武术动作,一个是扫堂腿,一个是 不!告!诉!你!。扫堂腿不是和武术一样的扫堂腿,而是半个扫堂腿(不然就是武术了,科科),而进窑表演的上半身,是加了一个水袖花的动作。

听了分享者的解密,我们还在恍然大悟中,他忽然问起来:“哪只脚是轴?”

……
他说


做为一个戏迷,你总不能跑去问火丁是怎么扫的,更多的是自己不断去观察,而这种观察也正是做为一个戏迷的乐趣所在。

#碎念#休息的时候,几个朋友都来问我,这个分享者到底什么来头?怎么能讲这么多。我当然在预告里也写了他这也懂,那也懂,票过戏也写过书。然而说起来,他不过是个更有心的戏迷罢了。对于店主来说,听分享的结局就是:“原来这么多说道啊,我以前怎么不知道。”

大家并没有七嘴八舌那么多人头,但是几个人也说全了“左腿”、“右腿”两种意见,于是我们又看了一遍视频。
分享者说

我现在变胖了

又穿着皮鞋

……恩……

然后他

就给示范了一遍
因为没有水袖,所以分享者让我们脑补一下。至于没来的同学,对于整个示范过程也只好靠脑补了。

到底轴心是左腿还是右腿呢?火丁这个视频也很好搜索的,大家自己观察一下看看?(另,分享者特别推荐,有心人把三代程派演员进窑身段的合集传在网上,欢迎大家一并搜索。所谓有对比有鉴别,高下立见。)

坐姿
旦行
演员要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这一点旦行最明显。旧时的女子,讲究笑不露齿,袖不露指,裙不露足,这样朦朦胧胧反而更让人浮想联翩。

旦行要不要挺胸呢?要!

原来的都是男性扮演旦角,所以挺胸当然没有关系了。挺胸但是要护胸(分享者示范,没来的童鞋请自觉去舞台围观,再见:)——护胸可是护胸,但戏曲是表演艺术,可不能把人护的都看不见了,所以还是要挺拔。

上面要防护,下面也得要防护,这个防护就是交叉腿(分享者示范,没来的看舞台,再见:)。

●•现在旦行的服装都是束腰了,过去没有。我们中国古代早飞天的壁画早有束腰,为什么到了清朝的戏曲里反而没有了呢?这还和原来的演员是男性有关。男性没有腰啊(美男子们请奋力反抗),上下一样宽,束腰一看就是个男的,还怎么演?舞台上不束腰,其实是为了遮掩。

●•杜近芳先生说:“我为什么要学梅先生去演女人呢?我就是女人啊!”这是戏曲发展中,一个艺术家的自我觉醒。

#碎念#关于京剧的男旦和越剧中女小生,店主也有一种固执的看法,就是他们要比异性演自己演的好。京剧的男旦们(当然说的是经典那些),总是比女性更能表现女性的内敛,我印象极深的就是梅兰芳先生《游园惊梦》电影中,遇到柳梦梅时抿嘴那么一笑,真是把人的魂儿都勾没了。而越剧里的女小生,往往比京昆戏里的女小生更加吸引人。

我记得Y君来店里做客时,曾经和我探讨过昆曲两位著名的女性生行艺术家,说其中一位是“用女性的思想演男性”,另一位是“用男性的思想演男性”。这种思想的最经典例证是《西厢记》,80%的女性戏迷眼里,张生就是一个渣男,而很多男性演员非常喜欢张生风流有才情。这个戏,放在越剧又不一样,店主在围观茅威涛封箱的《西厢记》演出时,被她多情(不是风流哦)的眼神迷得一塌糊涂。

我想:京剧天生是男性的艺术,而越剧天生属于女性。这些演员(乾旦或坤生)再观察异性时更能够抓住对方普遍性的特点(而不是个性),并且在塑造形象时自觉或不自觉的用异性的眼光把更多美好的东西留下了,这点是自我意识强烈的本色演员不能做到的。
生行的文武
▶生行的坐法一般是双腿叉开,手自然下垂,显得比较中正。这是文的,小生和老生都差不多,小生可以捋捋穗子,老生理理髯口。也可以稍微斜一点,但是不能特别严重。(分享者示范,此处有一个非常私密的大招,没来的童鞋……恩,观察也未见得一下子能看出来,再见:)
#前方高能#
人坐在椅子上,身穿褶子或者蟒袍,露出靴子的一点黑色,露出雪白的鞋帮和鞋底(靴型当然很漂亮的),这一个脚尖还能干点什么嘛?其中的奥妙可大呢。叶盛兰先生当年拍摄《群英会》时非常不高兴,就是因为摄像把脚下这点戏剪没了。

如果大家有过非常紧张的谈判经历,都知道那样的情境,人表面不动声色,其实可能在抖腿,可能在桌子底下绕手指,还能有七七八八各种小动作。周瑜和诸葛亮谈判的时候,也是一样的。蜀国和吴国表面联合,但毕竟还是有利害关系的,周瑜要达到自己的战略需求,同时也要削弱刘备。这么思虑的过程,脚尖的小动作就来了。

这个动作很小,可是要让观众看见。观众看得见,但视为戏诸葛亮是发现不了的。诸葛亮假装发现不了,其实心里很清楚。诸葛亮要是假装看不见但是心里清楚,也得让观众看出来。

分享者在这里也做了示范,而后说了这一串绕绕绕的话。可惜分享者只有一个人,摆不开一台戏,此等妙处,只有台上再见了(但愿高深也能相见)。

●•翎子生归坐的时候,会有一个特别的动作,头微微底下,再“啪”的抬起来。这是因为翎子后面有黑色的飘带,要是不想办法把它提起来——嘿,掭头了……

旦行坐下前要理理线尾子,也是一样的道理。因为现在线尾子比原来长,必须理。

▶武生要坐,就有子午相——也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斜着,45°角。
净丑
净行的坐更粗犷一些。

文丑的坐法和文生差不多,哈着点,活分点,丑行的脖子更灵活些。

武丑的坐,除了子午相,脚尖要点地。

#碎念#你们会发现,这些行当在亮像和行动的时候,大多也遵循这样的规律。
站视为坐
舞台上的演员既没有立丁字步,也没有站八字步,站在那里唱了好半天。

你以为他真的是站着么?不,他其实在坐着。

这是戏曲表演中一种非常特别的坐法,既站视为坐。

采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坐下,一般是因为观众席进深很长(坐下就看不见了,再见:),或演员自己的个性需求——站着舒服,站着挺拔,站着声音更好……

演员上了台,即是角色,也仍旧是演员本身,其中微妙,可见一斑。

桌椅在表演中的运用

京剧《吕布与貂蝉•小宴》(叶少兰)

——关键时候推一把

吕布轰走了王允,独守着貂蝉美人,极尽勾引之事。先问人家叫什么,心里想着“好名字”,那点儿美劲儿全写脸上了,然后问人家多大,一听才18那是正好正好的呀。接下来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可曾适人否?”

怎么在这最紧要的时刻,表现吕布进一步的关注呢?

吕布做了一个推椅子的动作,向前倾斜的椅子是非常形象的代言。

京剧《乌龙院•坐楼杀惜》(童芷苓)

——我有理我就上椅子

阎惜姣让宋江在休书上写“任凭改嫁张文远”,宋江不肯。阎惜姣怀里有宋江私通梁山的信,自觉底气十足,连说三遍“你给我写!你给我写!你给我写!”

最后一次“你给我写!”,扮演阎惜姣的演员跳坐在椅子上,这个快速窜上椅子的动作有效的打破了节奏,表现了阎的一股狠劲儿。

而这个狠,正是《坐楼杀惜》的关键。

京剧《乌盆记》(于魁智)

——死一下子也见功夫

于魁智扮演的刘世昌吃了有毒的面,在大坐里平地起范儿穿桌子抢背,非常漂亮的完成了这段表演。

然而,不是每一位演员的《乌盆记》都是这样演法。有的演员功夫稍微差一点,会踹里面的椅子起范儿穿桌子——当然这也有风险,万一没踹好,吧唧就趴桌子了。有的演员再弱一点,不能穿桌子,难道戏不演了么?也不是,那些演员会直接上桌子滚过去……(科科)……

桌技椅技
分享“桌技椅技”时,我们看了张铭荣和王芝泉二位老师的《挡马》。

分享者说起2011年在梅兰芳大剧院看张老师的《吃糠》,他扮演的老太太已经快要断气了,观众们也会自然觉得后面就没什么了,没想到张老师坐在那里,瞬间来了一个吊毛僵尸——坐着起范儿的啊!怎么起得?

这个瞬间给分享者带来的震撼,一直延续到今天。事实上,这已经是他第二次跟我讲这场演出。

张铭荣老师很拼,谁都知道。

对于我来说,印象最深的当然是昆大班60周年《教歌》一折。张老师扮演的苏州阿大有一个钻圈后前滚翻的动作,老爷子做的第一次,圈倒了;第二次,圈又倒了。两次的前滚翻,张老师都是带着金属质地的圈,那玩意硌后背一定特别疼。到了第三次的时候,台下已经此起彼伏的喊:“不要了,可以了!”配演苏州阿二的青年演员吴双,在台上止不住流泪,哽咽着说:“老大,我们知道你宝刀未老,不用再示范了……”然而舞台上的苏州阿大,舞台上的老艺术家张铭荣,还是坚持来了第三次,完美的做了钻圈的动作。

●•分享者说,这是老艺人对舞台和观众的尊重,也是一个武的演员(武生、武旦、武丑)必须要过去的一个心理关卡——一次折在台上,以后永远都犯嘀咕。

张铭荣老师怎么能让自己犯这种嘀咕呢?一定是做到成功为止的。

一直到现在,我想起来这一段,还是特别特别的心疼,特别特别的想哭。

分享中所摆设的大部分桌椅是店主提前做的,因为没有上过台,比例错得一塌糊涂。心灵手巧上过台的M君打算帮忙挽救一下,但是时间有点太紧了。好在摆放只是示意空间位置,我们还有视频可看。这些视频,不但标明的桌椅关系,也是分享者精心挑选的“最优”版本。文中没有提及到又让店主无法割舍的两个视频特此提前推荐:

(1)京剧《战宛城》王金璐、景荣庆、陈永玲、王云鹏、艾世菊(楼帐范例)

(2)京剧《三岔口》(日本演出录像)李少春、谷春章、徐玉川 (桌技范例)

上文中提到的所有视频,优酷土豆基本都可以搜索到,原谅店主打字已经打到手残,不一一在腾讯平台做转手上传了:(

视频里在唱戏,分享者在示范,茶汤倒进公道杯有悦耳的流水声,我们吃吃喝喝还不忘记问着我们看到想到关心到的问题,这些问题或者和桌椅关系也不大了,但是都一一得到了解答。

两天的讲解听下来,走近的我们熟悉又不熟悉的舞台,世界变得更加开阔起来。

以上是分享中三分之一(或只有四分之一)的部分内容,如桌椅摆放,分享中实际讲了18种摆法,选出来讲的只有一部分摆法。这一部分摆法里,也没有把知识点罗列全,又是截取部分放出来的。因为两天说的都是干货,所以也不好说我选了干货。分享中大量观看视频,甚至现场示范的部分或者更精彩,但是实在不好描述,所以,也不好说选了最精彩。

然而,还是好看呀!

你们要不要留言告诉我下次想:

听什么!听什么!听什么!


    关注 梦里南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