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记忆:石码红与台湾红

 

一块甜甜的红龟仔粿 牵着你我对故乡的思念...





红龟粿和红寿桃

红龟粿和红寿桃

“石码红”是“龙海”的代表颜色,它产生于祭祀贡品红龟粿、红片龟、红圆仔和红寿桃,而红龟粿、红片龟、红圆仔和红寿桃是“龙海-台湾”一带最庄重的祭神供品。

红龟是传统米食之一,以做法分别,有“红龟粿”和“红片龟”两种。红龟粿用压干的生米浆制作完成后,上蒸笼蒸熟;红片龟则是以熟糯米粉和白糖水和面制作。红寿桃,有的是米食,做法跟红龟粿一样,只是印模花纹不一样;有的是面食,或将馒头制作成寿桃形状并染红色,或将甜豆沙包制作成寿桃形状并染红色。

糯米与紅豆馅、花生馅、绿豆馅,是“红龟粿”传统材料;包好馅,用“粿模”一印,就是红龟粿、红寿桃的雏形,用香蕉叶做垫底,做出來的红龟粿、红寿桃具有自然蕉叶香味,蒸熟的红龟粿,掺入食用色素,粿皮鮮紅欲滴。

红龟粿和红寿桃,用于节庆拜拜、做寿场面,取喜气洋洋、长寿富贵之意。一样圣洁的祭品,红龟粿和红寿桃,不一样的品位。红龟粿大礼,红寿桃小礼。据石码罗锦村老人说,红寿桃随时可以供奉,而红龟粿只能用在重大祭奠和礼节上。道教神庙,神明一般有两个诞辰日,一个是普通出生日,一个是庄重归神日。海澄山后红滚庙,五月初二,大道公出生诞辰,供奉红寿桃;三月十五,大道公归神诞辰,供奉大红龟粿。

作为祭品,红龟的圆形,寓意团圆和谐;红龟的红色,象征见红大吉;乌龟的生命,隐喻长命百岁。龙海一带,祭奠神明要唱“求龟发财”,台湾民间俗语有“吃粿赚家伙”,两岸红龟粿文化心理一脉相承,红龟粿承载了“龙海-台湾”人多重文化心理:红润、健康、长寿;喜庆、吉祥、富裕;甜蜜、圆满、友好,等等。

“龙海-台湾”人,祈福拜天公要供红龟,六十一做大寿要分红龟,升官致谢神明要供红龟,儿子周岁要分红龟与亲朋好友,发财上寺庙还愿要献红龟,乔迁新居要用红龟,婚嫁礼仪要用红龟,丧葬礼仪也有红圆和红片龟。



“龙海-台湾”人,子孙给老人做大寿,红龟粿是祭神拜祖的必备贡品,亲友提贺礼前往祝寿,主人要回赠紅蛋、红龟粿、卤面(龙海)和猪脚面线(台湾各地)。但儿子敬献黄姜色粿龟,女儿敬献红龟粿。如丧葬礼仪,儿子供奉白色粿龟,女儿才供奉红龟粿。

每年农历正月初八是玉皇大帝诞辰纪念日,“龙海-台湾”人都要拜天公,红龟粿和红片龟是拜天公的重要贡品。拜完天公后,亲友间会互送“红龟”,你来我往,分享喜气,互相品尝,互相夸奖,和善友好。值得强调的是海峡两岸“龙海”人的怜悯之情,拜完天公后,每家每户都会自觉给不能拜天公的守丧人家送年糕和红龟,让守丧亲友分享甜粿和红龟,消灾祈福。

红龟粿,一般是手掌面大,1斤或2斤,但也有超大红龟粿。据悉,本地供奉神明的红龟粿,一般有1斤、2斤、4斤、6斤8斤10斤12斤,但有过120斤、240斤,甚至几百斤的。

龙海一带,每逢安公生(神明诞辰日),各地乡村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象征长寿的红龟粿是安公生分量最重的祭品。安公生场面非常壮观,仪式非常隆重,红龟粿也做得非常硕大。

每年农历三月三,“上帝公”生日,石码镇罗锦村都要举行祭祀活动,这一天罗锦村信徒供奉“上帝公”的红龟粿重120斤,用熟糯米粉和白糖水打造出来的“红龟粿”,通体洁白,龟背上用黑色粿料镶嵌“龟壳花”和点缀眼珠,用大红色或桃红色粿料镶嵌“寿”字,用黄色粿料点缀龟之脚,栩栩如生。红片龟,白里嵌红,如三月桃花红梨花白,鲜明,光亮,圣洁。

“上帝公”生日这一天,“上帝公”的信徒,可以向“上帝公”求龟祈福,将求到的红龟粿带回家,供奉神案,全家分食,共享福气。求到1斤重的红龟粿,来年要加倍奉还2斤重的红龟粿,以此类推,求到2斤的奉还4斤,不过据罗锦村老人说,最多只能求得2斤重的“红龟粿”。

大红龟粿漂洋过海岛台湾后,被台湾乡亲一路发扬光大,“求龟”变成“乞龟”,用词语意加重,祈福心理加剧。台湾各地,每年元宵夜都要在土地公庙举行的“乞龟求福”活动,大红龟粿是这个活动的主角。乞者在神明面前祝祷,说明祈求目的、来年奉还数量,再掷筊征求神明同意,神明允许之后,将香插在龟背以示“名龟有主”,神龟迎回家之后,必须在神案上祭拜,然后切开食用,这种活动简称“乞龟”。

今年乞得红龟粿的人,明年要加倍奉还神明,让其他信徒乞取。如此循环下去,红龟粿越做越大,上百斤上千斤的红龟粿都有,一个人乃至一家人吃不完,就由众人一起“乞龟”,场面壮观,热闹有趣。

“龙海-台湾”人对红龟情有独钟,与当地的崇龟习俗关系紧密。在古代,龟、龙、凤、麒麟合称“四灵”,而这“四灵”中唯有龟不是虚拟的动物。龟步迟缓,气息和缓,悠闲自在,性情温和,不伤他物,上气下通,老神在在,非常符合“龙海-台湾”人的性格追求,龟最后升华为福、禄、寿、喜、财的象征,是“龙海-台湾”人至高无上的民俗图腾。

“龙海-台湾”一些史籍、一些俗语都记录了人们对红龟图腾的崇拜心理,如《澎湖志》中载:“喜庆相赠曰红龟”;如《台湾风物志》中载:“(生子)赠红龟以祝长寿”;如台湾史志学家连横在《雅言》中记叙的:“年节祭祀之时,每制红龟,以馈戚友。台语呼‘龟’如‘居’,谓之居财也。红龟有二:曰‘米龟’以麦粉作之,其馅同……”。龙海一带的红龟俗语也见证了两岸“龙海-台湾”同胞龟文化的血缘关系,如“吃红龟卡么输”,就表现了“龙海-台湾”人不服输的精神追求。

台湾有句俗语叫“甜粿过年,发粿发钱,包仔粿包金,菜头粿吃點心”,可见甜粿(年糕)、红龟粿、红片龟的重要性。两岸红龟粿文化是不分彼此的,龟作为“龙海-台湾”人共同的图腾,倍受两岸“龙海”人的崇拜,养龟、护龟、放生龟、供奉红龟,龟文化之风气在“龙海-台湾”一带非常盛行。



石码红和台湾红

古时明月下,自龙溪人郑成功、海澄人颜思齐等开赴台湾之后,很多龙海人,肩抬神明,怀揣龟模,移民台湾,开垦宝岛,世代定居,将龙海的米食习惯和色彩选择也带到了台湾。

龙海人和现在相当部分的台湾人,一脉相承,属于同一个族群,即特殊的“龙海-台湾”之族群。海峡两岸,“龙海-台湾”,一样的神明,一样的礼仪,一样的红龟,一样的信仰。台湾人做红龟,每一道工序,与龙海人的做法如出一辙,颜色的选择也一样,也由最初单一的深红沉静走向多元的明艳跳跃。

“红龟红”就是“石码红-台湾红”,她出自“中国红”,又有别于中国红。中国红(又称绛色)是三原色中的大红,它是民族大一统的集体象征,专一不可替代。最原始的“石码红”是红糖添加少许红色素,质朴而深沉,沉静而肃穆。随着人们对神明虔诚度的不断提升,人们制作红龟的审美体验欢愉有加,对红龟色彩的选择就越来越随心所欲了。

红龟红作为“龙海-台湾”的主体心理颜色,源自中国红的深沉和吉祥,继而融合了“龙海-台湾”一带的天然红,繁花似锦地生长开来。打关键字“台湾红”,我们搜索到的是一种橘红色的花岗岩,闪耀着亚热带的阳光,充满生机的台湾红,显得轻松而愉快。产自海西的橘红色花岗岩却命名为“台湾红”,可见两岸的血缘、地缘和文缘。无独有偶,往昔“龙溪-海澄”的染纸业,流行过这种“台湾红”红纸。



红白喜事,“见红大吉”是“龙海-台湾”人共同的文化心理。“吉”与“橘”谐音,“台湾红”来自“龙海-台湾”的橘园,出海拜妈祖,经商供奉关公,祈福报拜天公,求好言拜灶君,求财富敬土地公,患病拜保生大帝,大大小小的拜拜活动,橘子是“龙海-台湾”人首选的贡品,因为橘子圆满的形态和红色的果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过时的一种橘子叫“红柑”,她是“龙海-台湾”人祭祀和送礼的大礼那种红柑的颜色,具有减一份太淡、增一份太浓的特点,红柑红从一侧面表现了“龙海-台湾”人温文尔雅的一面。

有一种“朱章色”红纸,捎带黄色,阳光下闪金光,富贵堂皇的样子,是红纸中的极品,两岸人都用它来写春节门神和祭祀活动。而红纸用于红白喜事的,或包红包,或写请帖;或喜庆之用,或消灾之用。

“龙海-台湾”一带,民俗中常见的贡品年糕、红龟、红圆、寿桃、米糕、发糕、碗糕粿、红片龟,可以是糯米做的,也可以是面粉做的。糯米做成的年糕、红龟、红圆、米糕、发糕、碗糕粿,大多是红糖添加少许红色素,沉静而肃穆;用蒸熟的糯米和白糖打造的红片龟,没有颜色,需添加红色素,大多用桃花红,深浅不一,但都来自花果园,充满乡土气息;用面粉做的寿桃,也要添加红色素,或选择大红,或选择胭脂红,或选择桃花红,或选择石榴红,凡是肉眼可见的各种花红都可以选择。

过年过节,神案前满目红色,风情万种,“石码红-台湾红”,一派红花浪漫的亚热带风光,有的红龟粿干脆直接取之天然,如一种叫“火龙·红龟粿”的,就不添加任何色素,直接取火龙果肉掺和,色择鲜艳,天然健康

“红片糕”有的叫“云片糕”,像一片红云。此岸,龙海一带,“红片糕”之“红龟粿”,大多不是传统的大红色,而是深浅不一的桃红色;彼岸,色彩一样沿袭了故乡的选择。台湾艺人许效舜作词、澎恰恰作曲并演唱的《高跟鞋》,歌词中的“阮”这样自赞道:“ 阮是可爱的小姐 / 妖娇古锥尚美丽 / ……面红红肉白白 / 可比空中红龟仔粿 ”。由“ 面红红肉白白 / 可比空中红龟仔粿”,我们自然联想到“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可见“石码红-台湾红”中的“桃花红”多么春光,充满活力。

以“红龟红”为代表“石码红-台湾红”,多元地展示了“龙海-台湾”人随心所欲的色彩心理:娇嫩的石榴红、深情的荔枝红、沉稳的千日红、妖冶的蔷薇红、华贵的玫瑰红、鲜亮的桃花红、明妍的胭脂红……凡红颜色的,或深或浅,或明或暗,都可以象征喜庆,只要你喜爱,这或许是受到了“龙溪-海澄-台湾”一带海洋文化自由之风的影响,如同这块土地上的深浅不一的红花,“石码红-台湾红”一年四季长盛不衰,红运自然来。

而由“见红大吉”的“石码红-台湾红”之母体心里色彩,又衍生出一系列吉祥如意的子心理色彩,如圆满的“吃红圆才会圆”,如友好的“吃甜甜好妮妮”,如发财的“敬发糕才会发大财”,如长寿的“敬寿桃吃百二岁”等等。

一脉相承  永不褪色

红龟粿贡品的大小,通常取决于庙宇的规模和神明的地位。此岸-彼岸,最重要的宫庙活动之一,三月十五日,慈济宫保生大帝诞辰祭典。保生大帝,生前是巨人,生后是巨神,天大的红龟粿也不足以表达信众的敬仰之情。

石码红滚庙(保生大帝分灵),三月十五大道公生,供奉的红龟粿比罗锦村“上帝公生”的大,2只大红龟粿,每只200斤,另有供信徒“求龟”的红龟粿,20斤、30斤、60斤、80斤、100斤、120斤不等,求得福报的信徒来年加倍奉还40斤、60斤、120斤、160斤、200斤、240斤不等。

大红龟粿文化或因地而别,如白礁慈济宫,保生大帝诞辰日,未见供奉大红龟粿的。但有台湾信徒回祖宫白礁慈济宫祭奠,方便行事,就地取材,以蛋糕代替红龟粿,连续七天,每天换一个直径1米、高9层、每层10几公分的大蛋糕,由此可见台湾慈济宫供奉保生大帝的红龟粿有多大。

此岸龙海红龟粿越做越大,彼岸台湾更是出奇制胜。做红龟粿的主要工具是红龟粿模子,“龙海-台湾”一带叫“龟印”。传统的“龟印”,木模呈长方形,中心雕有凹形图案,中间有龟形,龟甲呈放射形排列,雕有“寿”字,意寓长寿之意。这种模有雕成桃形、鱼形,或是福、禄、寿之仙的图样,最大的粿模可制成五斤重的粿。

最大的粿模可制成五斤重的粿,这是传统意义上的红龟粿,跟石码罗锦村老人的说法大体一致。但据台媒报道,为了推动红龟粿米食文化,宜兰鄂王社区红龟粿匠师与居民全力合作,制作出一个长210公分、宽120公分的超大红龟粿模,用它制成70多台斤(1台斤=600克)的红龟粿,可供数百人一次食用。

另有台中东区南天宮举行关圣帝君诞辰消灾祈福法会,吸引众多信徒争相参拜,庙方准备一千两百斤超大的福寿龟造型的传统粿,分送给信众享用。目前台湾最大的红龟粿已超过一万二千斤。

台湾木雕师傅蔡荣兴更是制作了全台湾最大的红龟粿模,雕刻工法细致,使用漂流木环保木材,重达180公斤,红龟粿的制作过程也由传统添加色素改为养生的红曲。



由于文化背景的演变速度不同,两岸的红龟粿文化的发展也不同。此岸较封闭,循规蹈矩;彼岸很开放,不断创新,各种各样红龟粿文化在台湾岛方兴未艾。

2002年12月15日,台湾万丹举行“印红龟粿乡土文化艺术活动”,县长苏嘉全与立委遭启鸿等人前來共襄盛会,共同切开一个超大红龟粿,希望大家都能像俗谚所讲的“切龟尾,年头好到年尾”的一样好运。

而童心未泯的新闻局长苏俊宾,则收藏了一个复古的“红龟粿”印模。苏俊宾说,这是传家之宝,一代传一代,是一个很特殊的家族记忆,一起吃红龟粿,一起拜红龟粿,大家心里暖暖的。传统的红龟粿已经成为台湾官员亲民的重要议题和活动,可见红龟粿文化独特的人文魅力。

时过境不迁,如今的台湾龙海人,回乡祭祖,敬拜祖宫,捎回“台湾红”的红龟和寿桃,看见故乡的“红龟红”和“寿桃红”,暖意自在血脉中涌动;海西的龙海人赴台探亲和旅游,看见遍布台湾的“石码红-台湾红”,非常亲切,跟在海西自家一样,一点异乡的感觉都没有。

当下不少龙海人旅游台湾,回家后逢人就说:“跟我们这里完全一样。”缺乏陌生感,没有新鲜感,背后却是深沉的熟悉感,一种零距离的故乡故人感觉,一种割不断的血脉缘感觉,一种空间割舍不了时间、时间切割不了空间的手足之情感。

我们应该感谢彼岸的乡亲,不仅将此岸的红龟粿文化一路发扬光大,而且还让红龟粿文化作为乡土教材进入校园。打关键字“红龟粿”,处处显示台湾小学一年级闽南话口语教学《红龟粿》《来做红龟粿》的课程设计;台湾各地小学,都开设“红龟粿”常识课和活动课。

2006年,台北残疾人合唱团广青合唱团到厦门参加国际合唱比赛,一首热情洋溢的闽南歌曲《红龟粿》,感动了此岸的乡亲;而《红龟粿》则是台湾第一本专为幼儿选写的台语创作儿歌,以“红龟粿”作为书名,可见彼岸乡亲对红龟粿文化的忠心。

“红龟粿,紧来买, 毛蟹走去买一块, 用铰刀,铰两块, 一块送田螺, 一块送草虾。”红龟粿是邻里友好的感情纽带,也是龙海人和台湾人的血缘纽带。收笔之际,让我们欣赏一下台湾闽南话歌曲《阿母的红龟粿》中“海台血脉缘”的主题吧!

阿母的红龟粿

作词:澎恰恰 作曲:澎恰恰

(口白)

芋粿 菜头粿 红龟仔粿 油葱肉燥粿

来喔 好吃的粿

红红软软的粿 有甜甜蜜蜜的心

包的是你我 细汉时袸的趣味

绵绵柔柔的粿 有千千万万的愁

包的是阿母对阮的寄望

一块甜甜的红龟仔粿 牵着你我对故乡的思念

一块油葱肉燥粿 有阿母期待的不安

他乡暗暗的暝 想起着故乡的红龟仔

异乡冷冷的月 亲像阿母含泪的目睭

啊 故乡的阿母 故乡的红龟粿

“一块甜甜的红龟仔粿,牵着你我对故乡的思念”,两岸龙溪人、海澄人,源自同一血脉,将取之大传统的中国红,放在龙海和台湾这两块神奇的调色板上,揉进亚热带天然色谱,调和出别具一格的族群色彩“石码红-台湾红”,继而又返回血管中,遗传给“龙溪-海澄-台湾”人后裔,直至万世万代。

此岸—彼岸,龙海—台湾,红龟红—寿桃红,石码红—台湾红,一脉相承,世代相传,永不褪色。

作者简介:陈莲根,笔名夏荷外婆,龙海师范、龙海一中退休教师,石码乡土写手

 LOOKERS 鹭客社  守望共同的尘世故乡

欢迎关注鹭客社,投稿联系微信号:DONGE110


    关注 鹭客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