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车入古镇,“车轮上的非遗”文化展首秀南翔

 

欢迎订阅“创意与智慧”实验室编者按近期,智慧与创意实验室公众号将不定期集中推送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




欢迎订阅“创意与智慧”实验室
编者按
近期,智慧与创意实验室公众号将不定期集中推送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新闻采访》课程作业系列。
《新闻采访》是本学期华东师大15新闻专业必修课,由陈红梅老师主讲,从国庆节后,同学们开始新闻采写综合练习,陆续提交课程大作业。经补充采访修改完善后,我们将挑选一部分优秀作业,不定期刊发。
作为刚刚迈入大二门槛的新闻学生,同学们的采访技巧还很不足,笔法也很稚嫩,但是,他们的努力真实看得见,他们对于新闻的热诚和付出值得鼓励!
【记者杨嘉妮10月2日讯】

五辆房车停靠于南翔老街上,房车前是非遗传承人分别展示葫芦烙画、棕编、面塑、吹糖、中国画像五种民间技艺。2016年10月1日上午8:00,将持续七天的“创意房车,非遗南翔”艺术文化展在云翔寺外的南翔老街上正式开幕,吸引了现场众多的游客参观体验。此次展览将非遗技艺与房车进行了结合,创新的形式给展览注入了新鲜活力。
图为本次活动主办方与汉服志愿者们合影


在棕编非遗车前,传承人毛先生拿起一片青绿色的棕榈叶,迅速而熟练地拉、叠、剪、穿、扯,两分钟不到一只可爱的小青狮便成形了,赢得了围观群众的阵阵掌声。来自绍兴的游客张先生表示这是自己第一次亲眼目睹棕编的制作过程,“以前在绍兴还没见过这样的表演,几片棕叶一下子就变成了工艺品,棕编技艺真的很了不起。”表演者毛先生告知记者:“这样子和房车结合的展示形式比我们过去单纯展览的效果要好很多,更能吸引大家过来看我们表演,很多游客都对棕编的制作感兴趣,让我现场教授他们。”

在距离棕编非遗车不远处,大约十个幼儿园小朋友和四个十来岁的小学生正围绕着一辆房车,吹糖传承人赵师傅正在吹制糖塑小笼包。家住安亭镇的黄女士带着七岁儿子前来参观:“他(儿子)看到吹糖开心得都不肯走,我也是第一次看到麦芽糖能吹出小笼包造型,感觉这个师傅真的很厉害。”

每一辆房车上都安排有两位身着汉服的“志愿者”在为游客作讲解,房车上设有沙发、茶几、床等家具,以家居氛围搭配非遗工艺品的摆设。一位正坐在沙发上欣赏面塑的徐先生说:“这些工艺品网上也能看到,不过感觉和我没什么关系,但是这么一结合,我就知道把这些工艺品买回家应该怎么弄了,像它(房车)这么摆我觉得挺好看的。”

图为房车内部的葫芦烙画展示
从八点展览开幕到中午十一点记者离开,非遗房车前的游客一直络绎不绝,总观展人数大约可达两百人,来自黄浦区的陈女士表示这是自己第一次看到像这样形式独特的非遗展,现代化的房车停在古朴的南翔老街上一下子就把人吸引过去了。

本次展览五种非遗技艺,有的渊源已久,也有的其实产生于近代。葫芦烙画起源于西汉,历史悠久,使葫芦由农家瓜果登上了艺术殿堂。传承人赵师傅告知记者:“现在我们的葫芦烙画被越来越多人欣赏,可是能制造烙工精细别致的艺人已经不多了。”面塑与中国画像作为源自民间、有着浓厚本土气息的技艺,在民俗节日中最为常见,已有几千年的传承。吹糖以麦芽糖为原料,通过用手指挤压气囊将气体鼓入柔软的糖中进行艺术创作,起源可追溯至明代朱元璋时期。但深受小朋友们喜爱的吹糖也面临着发展困境,传承人周师傅告知记者:“吹糖对温度的要求很高,只有每年农历九月到第二年三月的气温才最适合我们吹糖,手艺比较难掌握再加上谋生的问题,现在越来越多吹糖人宁可去外面打工也不愿挑这担子了。”与前述技艺不同,棕编工艺上升为一种民间艺术的历史并不久远,上世纪30年代才开始商品生产,是较为年轻的非遗技艺。

本次创意集市活动由南翔镇政府主办,三幸书院与合势行房车共同承办,结合了千年古镇南翔的传统文化与邻近汽车城安亭镇的现代文化。本场活动的策划人缪金元说:“这次活动确实是一次创新的试验,古镇和汽车城,非遗与房车,看似毫无关系,我就想能不能把这两者做一个结合,看看两种不同的文化可不可以碰撞出别样的火花。”

作者:15新闻 杨嘉妮

指导老师:陈虹梅


    关注 智慧与创意实验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