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识】大文豪买房的故事

 

如今的“双十一”早已成为了“剁手节”,而在各种消费品种最能让现代人有“剁手”感的,大概非房子莫属。在以前的日子里,我们的大文豪们买房又有哪些故事呢?...



如今的“双十一”早已成为了“剁手节”,而在各种消费品种最能让现代人有“剁手”感的,大概非房子莫属。在以前的日子里,我们的大文豪们买房又有哪些故事呢?

▲白居易买房真不易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是个“官二代”,但因为父亲死得早,并且是清官,家里条件很不宽裕。所以买房这事儿就得靠他自己努力了,自己买不起,那就只能先租着了。803年,白居易32岁,已经来到首都长安三年了,终于有了第一份工作:在秘书省做校书郎,每月能领到1.6万文,这在当时也算可以了。但靠这些薪水,白居易还不能买房。因为他刚参加工作,还得攒钱,况且唐朝中后期,京城长安的房价很贵。白居易跑到长安东城的常乐里,租了已故宰相家的一个亭子。807年,白居易从盩厔调回长安,做了左拾遗,兼翰林学士。这时候他的月薪是2.5万文,但白居易仍然只能租房住。

后来他又调任京兆府户曹参军,工资再次上调,月薪四五万文。他租了一所大房子,位于长安南城的昭国里,靠近市中心,不再住偏僻地段了。白居易继续升官,先后去重庆、杭州、苏州当“市长”,工资越来越高,积蓄越来越多,终于开始在大城市买房。821年,白居易50岁,终于在长安买下第一所房子。在此以前,他在长安一直是租房居住的。白居易有诗云:“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文长一文换别墅

明代大才子徐文长(名徐渭,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一生穷困潦倒,在20多年的时光里没有一个固定的、属于自己的住所。当倒插门女婿的时候,他住岳父家的房子;不当倒插门女婿的时候,在外面租房。不过,徐文长的确曾买过房子,那是在入赘潘家之后没几年,大概听了别人说的闲话,觉得做倒插门女婿脸上无光,要出去另立门户,于是在绍兴买房。买房用的钱,也许是父亲分给他的那份遗产,也许是他从朋友那儿借的,也许他的岳父帮了他一把,总之他买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万万没料到的是,他买的这套房子存在产权纠纷,刚住进去就被赶了出来,连交出去的购房款也“鸡飞蛋打”。

1561年,胡宗宪在杭州建成大型景观建筑镇海楼,让徐文长写文章纪念此事。他写了一篇《镇海楼记》,胡宗宪读了大喜,从账上拿出220两银子送给他买房子用。徐文长拿着这些银子,在绍兴城区东南郊买了一套二手别墅。这所别墅占地10亩,建房22间,有一个超大的院子,外面用篱笆围着,里面种了几十棵果树,大门口栽了一大片竹子,还挖了两口池塘,用来养鱼、种荷花。什么时候来了客人,徐文长就会站池塘边撒网捕些鱼,然后再下厨烹制,就着果树上结的果子下酒。喝醉了,就在院子里唱歌,非常潇洒。因为是用稿费买的,所以徐文长为这所别墅取名叫“酬字堂”,这个“酬”字,既有稿酬的意思,也有酬谢胡宗宪的意思。

徐文长早年故居青藤书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康有为名下房产多

戊戌变法的领袖康有为晚年名下的房产主要有4处:上海的游存庐、莹园,杭州的一天园和青岛的天游园。游存庐是康氏1921年所建,园内有两幢西式楼房和一幢五开间的中式楼房。园内另有一间古色古香的“竹屋”,外竹内木,盎然成趣,是康有为养身怡性和招待宾朋的所在。1927年,北伐军挥师北上,康有为知道自己不见容于南方,便匆匆离沪去青岛。莹园建于1922年,临吴淞,可远观东海日出,风景十分漂亮。筑成仅一年左右,康有为就将其卖给了日本人。1920年代初,康有为在杭州西湖丁家山建了一座湖边别墅,丁家山原名一天山,故此园被命名为“一天园”。园子占地30多亩,有桥廊、池塘、茅亭、假山、紫藤棚、葡萄架,还种有樱花、红梅、菊花,特别是园内广植玫瑰,盛开时漫天锦绣,灿若烟霞。一天园虽然地势不高,却能俯瞰西湖全景。青岛天游园是康有为最后生活的地方,如今已被辟为“康有为故居纪念馆”。原是德国胶澳总督副官的住所,是一座标准的德式老洋房。1923年康有为游览青岛时曾住过此楼,对这座房子很满意,后来便买了下来,更名为“天游园”,每年他都率妻妾子女来此避暑消夏。

康有为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以下几项:一是宪政党提供的活动经费,二是海外华侨的捐赠以及大官僚、大军阀对康氏的馈赠,三是书法润格收入。除此之外,康有为还通过撰写文章、发表演讲来获取经费。
康有为青岛故居天游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氏兄弟买房不愁

鲁迅(周树人)和弟弟周作人民国初年都在北京生活。鲁迅到北京后担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佥事,后兼任第一科科长。鲁迅月薪300元左右,此外还有稿酬和大学兼课的收入,总数大概400元上下。1917年4月,经鲁迅推荐,周作人从浙江绍兴中学到北大国史编纂处任编辑,月薪120元;后来周作人担任了北大文科教授,月薪升到240元,此外还有稿费等其他收入。这样算下来,兄弟两人每月大概收入600元以上,在当时属于高收入阶层。1919年周氏兄弟合资买了八道湾一所“三进”大四合院,房价和装修一共花了4000多块大洋,其中房价3500元、中介费173元、税款180元、水管费115元,还有若干其他支出。八道湾这所房子只花了周氏兄弟大半年的薪水,这在今天可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1923年7月,周氏兄弟失和,鲁迅随即搬出八道湾。据《鲁迅日记》记述,1923年10月30日,鲁迅联系“购阜成门内宫门口西三条胡同21号房宅事成,议价800银元”,这是鲁迅在北京购买的第二套房产。这座小院占地近400平方米,有3间北房、3间南房,东西各两个小间厢房,鲁迅朱安夫妇和母亲三口人居住,非常宽敞。这所房子一共花了1000银元(其中200元维修费),此时教育部虽然经常拖欠工资,但买套小四合院对于鲁迅来说还不是什么难事,也就三四个月的工资而已。
周氏兄弟的故居北京八道湾胡同11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恨水住房渐改善

民国作家张恨水1919年来北京时没有固定收入,属于北漂,寄居在潜山会馆。后来,张恨水相继担任了天津《益世报》、芜湖《工商日报》驻京记者,并为多家报刊撰稿,一天要写“好几千字”,每月也有了200元左右的稿酬。1924年,张恨水在北京未英胡同租了一处大院子,并将家人搬来同住,月租30元。1924年后,著名报人成舍我在北京相继创办《世界晚报》和《世界日报》,邀请张恨水担任两报的副刊主编。办报之余,张恨水创作长篇小说《春明外史》在晚报连载,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又先后写了《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等小说,先在报纸连载,然后出版单行本,很快成为知名作家。1930年,张恨水在上海结识了世界书局总经理沈知方,沈请求出版《春明外史》和《金粉世家》,并开出8000元的天价稿酬。此外,世界书局还向张恨水约了四部书稿,每部稿酬1600元,总共6400元,限一年内交稿。

收到世界书局稿费后,张恨水用4000元在大栅栏买了一所大宅院,这所房子有大小7个院子,遍植花木,十分舒适。张恨水与他的两房夫人、三个子女和四位兄弟姐妹共同住在这里,生活豪华。在此期间,张恨水还与自己的粉丝、女中学生周淑云陷入热恋,很快便在外租房同居。周淑云被张恨水改名为周南,一直陪伴张恨水到他1959年去世。二人的家在大方家胡同12号,据说曾是前清状元府邸,雕梁画栋,精美异常。这是张恨水在北京的第三处住宅,月租只有40银元。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