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梅讲坛】实践|儿童,成就课堂之美

 

2016-11-7 常熟市石梅小学小编的话一点点种子,一点点泥土,一点点整理,一点点这个那个;一点点阳光,一...



2016-11-7 常熟市石梅小学


小编的话


一点点种子,一点点泥土,一点点整理,一点点这个那个;一点点阳光,一点点雨水,一点点等待,然后——一朵小花。石梅的大家讲坛欢喜地迎接着每一株稚嫩的芽儿,它们,必定向着阳光的方向努力生长。

11月7日下午,石梅大家讲坛迎来了英语学科“掌门人”顾明星主任。她以聊天的方式娓娓道来,结合自己的“发芽”课例,和大家分享了一段《儿童,成就课堂之美》为主题的智慧旅程。

首先,明星老师分“合理划分板块,构思单元整体教学”、“深入文本解读,提升单元主题意识”、“凸显儿童立场,追寻灵动英语课堂”三方面,细致讲述了“发芽课”选题、深研、生成过程中,自己的追寻、思考与呈现。其次,她着重阐述了她眼中基于“问题”的课堂是什么样的?那就是“追问”,尤其是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地“二度提问”,同时课堂上能呈现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形态。她说,希望呈现孩子喜欢的英语课堂。

的确如此!课堂是“儿童成长”的场域,基于“问题”的课堂,能带给儿童更多学习力、思考力的成长,这是石梅人课堂成长的前行方向,也必定能收获更多的“一点点”。



课堂需要“灵气”

作者:陈梦娜

在传统教学中,我们的课堂似乎总是很呆板,很沉闷,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对课堂的要求就是秩序井然,不能吵闹说话。而这种状态可能是我刚开始最喜欢的课堂状态。害怕面对无序的课堂,因为我害怕自己还没有能力来控制它;害怕无序的学生,因为我害怕自己没有能力去引导他;害怕不按教案走的课堂,因为我害怕自己没有能力去开拓它。这些归结在一起可能就是和顾老师经常提到的课堂的预设和生成有关,与富有儿童“灵气”的课堂有关。

预设是指教学预测与设计,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生成是指课堂教学的生长和建构,是指在师生和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中,现时生发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曾在网上看到一个有趣的比喻:预设与生成是课堂上的两张网,学生正像渴求食物的 “鱼”,老师可用预设的网先逮“大鱼”,再用生成的网捕逮住“小鱼”。对于一些不往两张网里钻的“鱼”,老师要善于观察、呵护、引导、点拨,从而催生新的精彩生成。课堂的预设和生成可以使课堂变得有“灵气”,何谓有“灵气”?我认为学生能够就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并能够提出和解决新问题,这就是课堂需要的灵气。

这种灵气的凝聚与否就要考验教师的功力了,要使学生爱想、会想、多想,想说、乐说、会说,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肯定和保护学生发散思维的积极性。教师对学生在发散思维训练过程中的语言错误要宽容,有意识地引导和纠正学生。还记得顾老师上发芽课的时候,有个小朋友起来回答问题语法用错了,顾老师立马就说“Sorry,I  think you may say....”来让小朋友意识到错误并自行修正。有时小学生因年龄关系,其联想或许很幼稚,有时甚至与真实相差很远,教师要巧妙地控制和引导,既要善于“放”,还能善于“收”。教师也要善于管理学生的思维,不能只是顺着学生的思维任其发散,任何一个问题的探讨或者说思维的发散过程都必须是一个恰到好处的点拨。

这些只是我的一些小思考,可能有许多不足,但是只要思考了,就会有所收获,而我的收获就是“积累很重要,无论是理论的积累还是实践的积累”,这样“灵气的课堂”才能够在我这发生。
本信息转自石梅教师博客

(图文/明星  审核/均)


    关注 常熟市石梅小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