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普】航天员回家的这些事你必须知道

 

航天员回家的这些事你必须知道...



昨天,神舟十一号顺利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大草原着陆,两名航天员在阔别了家园30天之后以十佳的精神面貌和健康雄伟的体魄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至此,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的项目任务取得了圆满的成。咱们先来回顾一下神舟十一号的整个征程~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在看电视直播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返回舱着陆之后,航天员都要等很久才会出来跟大家招手示意,这是为什么呢?航天员难道不知道外面很多人都在等着他们吗?不能先出来跟大家打个招呼嘛?



哈哈,这问题问得很有趣,我知道大家都非常热切想见到我们那可爱的航天员们,比较心切。那下面我来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航天员为什么得隔很久才出来。

首先呢,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航天员在从实验室出来乘坐神舟飞船回来之前该做些什么。主要概括为:一搬二调三关四回五坐。听不懂?别急,慢慢道来:

一搬:


航天员在天宫二号生活了30天,做了很多的实验,也当了饲养员和植物专家,培养了可爱的蚕宝宝和蔬菜植物,还有做了一些实验,这些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的东西都要从天宫二号搬到神舟十一号飞船带回来,所以这个时候航天员们就要当一回搬运工,不过没关系,在太空中没有重力,所以那些东西都不重的哈哈~

二调:

也就是给天神组合体调姿,以进入天神组合体分离轨道,这也是个细活,需要极大的耐心。



三关:

东西搬完了,姿态调整得差不多了,就可以说再见了。就像你去 别人家做客一样,你出来之后要把门关上。所以,这时候要把飞行器的几扇舱门关上。但是太空中的门并不像我们在地面那样简单,一切都跟气压有关系~

四回:

        关完门当然就要回到我们的神舟十一号飞船啦,所以航天员们就飘着回到飞船。

五坐:

        这时候就要各就各位咯,坐好系好安全带并且检查航天服的气密性以及设备的完好度。



随后,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控制参数随电波飞抵神舟十一号飞船。神舟十一号飞船成功在绕地球飞行一圈的90分钟之内连续进行了两次变轨,确保了飞船返回时能顺利踏上安全的预定轨道。这种功夫叫做“高精度快速轨道控制技术”,简称“快速变轨”。能够遥控390多公里外的飞船连续变轨,并且精准无误,一气呵成。



“快速变轨”要求在“快”,核心在“精”。“快”就是在短时间内实现连续变轨,“精”就是要确保变轨控制的精度满足指标要求。一次测定轨,计算两套控制参数,在间隔半圈的时间里连续实施两次变轨,这在我国载人航天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之所以要在一圈之内连续实施两次轨道控制,主要是为了满足飞船返回制动点高度、返回段速度倾角的约束要求。与神舟十号任务相比,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前轨道高出50多公里,但是返回的弹道却没有变化。如果不通过连续变轨对速度倾角进行控制,那么返回时飞船的过载就会太大,对飞船和航天员的安全带来风险。

掌握“快速变轨”技术,不仅在这次任务中能确保飞船踏上安全返回轨道,在未来的任务里,也能节约大量时间成本,为其他重要的飞控工作赢得更多先机。好了,接下来我们来揭晓谜底,为什么我们的航天员在回来之后不能立马出舱跟大家见面呢?

这主要是出于对航天员身体健康安全方面的考录:

航天员在太空中生活了很久,身体各方面的生理功能和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由原来的适应地球表面重力环境过度到了太空的失重环境,在失重环境中,航天员会出现生理上的一些变化,例如:血液从腿部向头部转移和再分配,致使航天员的头部血管血液充足,头部和面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由于体液分布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体液重新分布到胸腔,隔膜向头部方向移位,航天员的肺活量会降低10%,腿部也会比地面更细;另外,在太空飞行中,航天员的体液丢失,多数航天员飞行后体重会减轻约3%~4%,还有可能发生骨骼肌肉萎缩、骨骼钙质流失等现象。现在,航天员回到地面了,身体又从原来的适应了失重环境到了地球的重力环境,这又需要一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



飞船着陆后,航天员都会有短时间的不适应。在失重环境下常常是漂浮状态,到了地面站立状态的耐力也会不足,再次返回地球后,航天员往往会感到全身乏力、肢体特别沉重抬不起来,出现不能站立、面色苍白、心跳加速、出汗、血压降低等现象;有些航天员还会出现平衡功能紊乱,头晕、恶心和呕吐等,严重的还会昏厥。



即使是航天员返回地面正常着陆时,身体状态良好,也不能自主出舱,需要有经过40~50分钟的重力适应时间。在这时候,工作人员进入返回舱,要确认他们生理心理状态,帮助他们解开束缚带,让他们在一个相对舒服的位置上进行体能恢复。医生则对航天员进行身体检查和一些基本的医学处置,为他们补充体液,吃一些简单的食品补充体力,让他们的心血管系统再适应地球。航天员这时会坐着不动,只用脚使使劲来感受“地球引力”带来的变化。



适应时间过了之后,如果航天员没有明显的不适,就可以自主出舱。但如果健康问题或反应强烈,则需在医护人员或救援人员的协助下出舱,经常采用吊带式或赋形座垫式协助出舱。

如果舱门打开航天员体位不正常时,出现头朝下倒挂的现象,则要先帮助他们恢复正常的体位,然后在出舱口静坐,有时为避免航天员发生晕厥,将采取半卧的姿势或坐着的姿势出舱。



航天员在天上生活、驻留的时间越长,回到地面后的耐力下降就越多,恢复的时间也就更长。航天员返回后将在地面进行更长时间的适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恢复、康复等医学措施,经过较长时间的医疗调养,他们的身体各生理功能会逐步调整,并完全恢复到以前的状态。



好了,今天的内容先讲到这里,后续我们还会就航天方面进行跟进科普,大家敬请关注~~~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