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情师语|多读闲书,少说闲话

 

读书的好处,莫过于明德修身。x3cbr/x3e正如古人所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青春心语”系列推送,与大家分享了朋辈导师们与学弟学妹相处过程中的感受,现在我们在推出“青春心语”系列推送的同时,还推出“师情师语”系列推送,为大家推选文学院各位老师的文章,希望大家能从老师们的文字中汲取营养,探寻生活的深度,成为更好的自己。
个人简介


李刚,男,汉族,1978年出生,辽宁葫芦岛人,农工民主党党员。2002年获沈阳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吉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现任辽宁大学文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文字学和训诂学研究,发表《中“伐”字“攻治”义考》,《战国铜器铭文“橱”字论略》,《“形天”新解》等文章。目前主要承担的校内本科生课程为古代汉语和文字学;主讲硕士研究生课程训诂学和文字学。主持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的多个项目。
多读闲书


十几年前收到辽宁教育出版社赠送的书签。书签上有董桥手书“多读闲书,少说闲话”八个字。这八个字就成为我读书的座右铭。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感觉到,多读闲书容易做到。少说闲话因其境界太高,还要继续努力,所以今天主要谈多读闲书。
闲书

虽然没有人给闲书下过定义,但我们所说的闲书绝不是快餐式的垃圾书,而是一种以非功利的目的来阅读的经典。

闲书的概念有相对性,对于学文学、历史学的人来说,语言学著作算是闲书,同理,对于学习语言学的人来说,民俗学、考古学等著作算是闲书了。闲书未必能为我们提供系统的知识,但却可以为我们展现一个异彩纷呈的新世界。
闲书中的语言现象--word天,3Q,酱紫

我们先从最近网络上流行的“word天”说起。网络流行语word天最近很火,相对来说酱紫就是个老朋友了。这两个网红词汇,可以用训诂学术语来解释。训诂学中有语急和语缓两个术语,word天相当于语缓,即把本该是一个音节的词缓读成两个音,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瓠语缓即为葫芦,葫芦语急即为瓠,《庄子》“魏王贻我大瓠之种”,瓠即是葫芦。《论语》:“盍各言尔志”,盍即“盍不”之语急。
网络语言3Q语急就是thank you。

“这样子”语急就是酱紫。酱紫语缓就是这样子。语急就是快速连读,这一理论也是汉语拼音拼读的基础。古人曾经应用这一理论来改进反切。

有些语言现象,汉语里面有,英语里边也有。商务英语中常见的缩写B2C、B2B,2并不是数字,这里只借用他的音,two与to同音,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与此同理。汉语文字学中管这种只借用字音而不管字形的现象叫“假借”。
闲书中的词汇现象--日语与中文

除语言现象之外,还有很多词汇现象是值得我们注意的。现代汉语中所使用的阶级、政党、主义、财团、财阀等等词汇,都是从日语里面借来的。

有一种现象特别有意思,日语借用了中国的古代汉语来翻译外来词,我们又从日语里借回来了。例如博士这个词,本是古代学官名。日本人用博士来翻译学位Ph.D.,我们又从日语里借回来了。魏晋时就有写真这个词。

例如《颜氏家训》卷七《杂艺》:“武烈太子偏能写真,坐上宾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孺,皆知姓名矣。”这里的写真就是画像,真有容貌的意思。后来这个词被日语借去,在回传的时候,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写真原来是我们固有的词汇。只是今天我们说的写真和照像画像不完全一样。
闲书中的文化现象--语言外来词,禁忌语

语言中的外来词不仅是语言现象,也是文化现象。汉语中的很多词都来自佛经的翻译。

例如借花献佛,刹那,天女散花。生老病死放在一起讲,也来自佛经的翻译。佛教说,人生有四相即生相老相病相死相。情侣之间打情骂俏,常常说“死相”,其实来源于佛教用语。泼妇骂街最恶毒的语言就是骂人“现世报”。佛教讲因果报应,有现世报和来世报,泼妇将其发扬光大了。
顺便说一下语言当中的禁忌语。禁忌语的一个分支就是脏话。《战国策》中“尔母,婢也。”大概就是我们国骂的来源。我们还经骂人是某动物的幼崽。在古书当中,不同的动物幼崽有自己的专有名称。例如小羊叫做羔,小牛叫做犊,禽类的卵被称为蛋,小孩儿被称作崽。在我所知道的北方话中,王八可以同时和这些词搭配组成脏话。

不知道这是一种文化现象,还是语言现象,还是别的什么现象?
闲书中的语言学

语言学不是万能的,但是不懂语言学却是万万不行的。《三国演义》第九十回出现“火药”一词,在这里是偏正结构词组,指容易燃烧的物品,四大发明中的火药在三国时候还没有发明出来呢。用语言学的知识来解释火药这个词要简单的多。

闲书的作用
从比较中获得学问--电影改编,书籍对比

一切学问都是从比较中得来。这种比较可以是古今的比较、可以是中外的比较,也可以是不同学科的比较。

看过《许三观卖血记》的原著,再看看韩国拍成的电影,你就可以比较一下原著和剧本之间的差别。看了《活着》的原著,再看看电影《活着》,你就会发现电影必须这样改编才不至于太过虐心。有些剧本的改编要远远好于原著,比如《寻秦记》。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题材被天才们改编成了经典,如皮克斯把傻小子(此处自觉屏蔽某个网络词汇)追求白富美的经历拍成了动画片——《机器人总动员》(也译为《机器人瓦力》)。我们的编剧和导演要努力了!
《查令十字街84号》被称为读书人的圣经。在中国这种读书人的圣经,被称为文献目录学。小部头的有《书目答问》,大部头的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想要来点儿有趣的,《日本访书记》或明清以来的藏书志都可一观。

严佐之在《近三百年古籍目录举要》中有关于《读书敏求记》的一段记载:“康熙二十年,新任江南副乡试官朱彝尊在金陵遍召名士,大会秦淮。钱曾应邀赴会,醮酣之际,竹垞以黄金、翠裘重赂遵王侍书小史,窃取了遵王行箧中的一部书稿,立交数十名预置密室的书生,半宵写成,悄然归璧。既而事发,竹垞谢罪,信誓守秘,不轻授人。”

这要是写成电影剧本,可要比《查令十字街84号》精彩得多。顺带说一下,中国学者在北京琉璃厂开始交易旧书的时候,美国这个国家还没诞生呢。
纠正之前的错误观念--以德报怨,拾金不昧,历史人物

阅读闲书,不仅仅是长知识。还可以帮助我们纠正这之前所接受的错误观念。

比如,我们经常说要以德报怨。而孔子在《论语》中是这么说的“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这样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尽的。用有限的生命去学习无穷尽的知识。还不得累死你呀。”可是我们现在却断章取义。只取前半句。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不断的去学习无穷无尽的知识。

此外关于拾金不昧这种美德,我个人也持保留意见,你把钱才捡起来,这境界就已经低了。古人的最高境界,那叫路不拾遗。管宁割席的典故说的就是这两个境界的不同。《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可见孔子赞同失主用一部分财物来酬谢拾金不昧的人。
王安石和苏轼都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但是《警世通言》第四回《拗相公饮恨半山堂》中有这样一段话:“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畜养鸡豕,都呼为拗相公、王安石,把王安石当做畜生。”王安石的新法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就需要自己加以判断了。第三回《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中苏东坡被刻画成了一个非常尖酸、刻薄的人。这到底是明代人的抹黑呢,还是我们今天美化了苏轼呢,大家自己判断吧。

师生教学相长


如今学生津津乐道于民国大师的风采。真的让那些民国大师来给你上课,你能听得懂吗?

郭沫若是著名的文学家,同时还是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你可能听过他写的历史剧本《蔡文姬》。你可知道他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与《卜辞通纂》?郭沫若的很多古文字考释成果已成定论,其成就有目共睹。

陈梦家是新月派诗人,同时他又是一位著名的古文字学家。《殷墟卜辞综述》、《西周铜器断代》是研究古文字的必读书目。

朱德熙是著名的语言学家,而他在战国文字考释方面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沈从文是著名的文学家,而他所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乃是这一领域的开天辟地之作。这一写作,虽然与当时的政治环境分不开,但不得不说亦和他早年经历有关。在西南联大期间,与闻一多、朱自清等作家相比,沈从文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学术修养都与这两位有差距。和钱钟书相比,学问自然是比不过的,文学成就也难抗衡。《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的完成,标志着沈从文成为一个有学问的文学家。
民国大师的段子,可不是给你讲网络笑话,也不是来给你讲故事梗概,那都与学术有关,这些横跨多个领域的大师来给你讲课,你怕是要如坐针毡了。

如果你读大学只是想听老师讲故事,不如去听单田芳讲评书。只有知识储备达到一定程度,你才会在听课和看书当中得到愉悦。比如《三国演义》当中出现过何晏和杜预两个人物。何晏有一部书《论语集解》,杜预有一部书《春秋左传集解》,这些都是文本之外的知识,只有具备了相关知识,你才会发一句感叹“这些牛人啊!”一个只能欣赏《三枪拍案惊奇》的人,你非和他谈《肖申克的救赎》《小鞋子》,这不是鸡同鸭讲?大家不在一个频道上啊!

所以师生之间,老师,尽量将知识讲的通俗易懂,学生呢,也要预习复习,尽量跟上老师的节奏。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共谱一曲《笑傲江湖》。

读书的真谛


读书的好处,是明德修身。明德修身,可以为你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这就是《韩非子》所讲的“文学习则为明师,为明师则显荣。”

上面说了这么多,古人用一句话就概括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先进的主机
顺便说一下,上面这么多字是我用百度语音输入法输入的,除方言和大舌头原因导致部分输入错误外,输入的准确率是非常高的。古代汉语老师并不是老古董。虽然外表——显示器——看起来不那么光鲜了。但是里边的瓤——主机——还很先进呢,我经常更新CPU和内存的!


“古代汉语老师并不是老古董~”
文字来源:文学院李刚老师

图文编辑:新媒体部姜雨佳


    关注 辽宁大学文学院学生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