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带动 风险分级 考培分离 贵州海事安全监管盯基础抓关键

 

“不乘坐客船、渡船以外的船;不乘坐超载船和客货混装船;上下船要排队按次序进行,不拥挤争抢,以免造成挤伤落水…...



“不乘坐客船、渡船以外的船;不乘坐超载船和客货混装船;上下船要排队按次序进行,不拥挤争抢,以免造成挤伤落水……”日前,在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奢沟小学组织的“水上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现场,一名小学生抢答老师关于乘船常识的提问。纳雍县地方海事处和学校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学生安全乘坐渡船,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贵州境内河流众多,通航里程达4000公里,覆盖全省74个县(市、区),境内有各类船舶3万余艘,水上交通安全形势严峻。“按照‘船舶是基础、船员是关键、监管是保障’的思路,贵州创新水上监管模式,连续6年水上交通零事故、零死亡。”贵州省地方海事局副局长欧汗谣告诉记者。

依托科研项目优化运力结构
通过科研项目带动,推进船舶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船型,优化船舶运力结构,是贵州地方海事部门创新船舶管理模式的重要举措。近年来,贵州地方海事部门先后实施《赤水河中游浅水船舶标准化系列化船型研究》《贵州省库区通航水域海事巡航救助船艇研究》等科研项目,这些科研成果投入应用后,深受赤水河乃至岷江、嘉陵江等地船主欢迎。

赤水河是贵州通江达海的主通道,中游山区段水浅急流,对此,贵州地方海事部门组织研发了适应该流域的20客位、25客位非机动渡船和40客位机动渡船,并在全省推广应用;针对许多大中型水库风大、浪高等现状,提高了大中型水库库区船舶稳性和船舶干舷的要求,有效防止船舶失稳。

在客船图纸审查阶段,贵州地方海事部门在全国率先考虑密封舱容体积不小于船舶空载排水体积问题,确保船舶发生事故后,仍能保持一定的储备浮力不至沉没,降低伤亡风险。该项创新举措,被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在今年10月修订实施的《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中予以推广运用。
根据风险等级定巡查频次
从2009年开始,贵州地方海事局坚持问题导向破解发展短板,实施监管风险点管理,制定出台了《贵州省海事现场监督巡查规范》(简称《规范》)。根据全省通航水域内的船舶密度、货物和旅客吞吐量、船舶的标准化程度、历年发生事故情况等相关因素,《规范》将全省通航水域的监管点划分为高、较高和一般三个风险级别,并且按照不同风险等级,规定了省、市、县地方海事机构的巡查频次。

各级地方海事机构依据不同的巡查频次,结合各辖区风险点等级、分布以及各单位人员、装备、经费等情况,制定详细的月度、季度、年度监管计划和监管内容,通过细化、量化现场监管的目标与任务,使得现场监管更具针对性,安全监管效率和质量大为提高,对防止执行力层层衰减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外,贵州地方海事部门针对学生渡河安全问题,建立了“渡工、老师、家长”手机信息沟通三联动机制,确保学生安全上下学,让家长放心、学校放心。
市场办学提高人才培训质量
海事机构退出船员培训市场,引进有资金、有实力的办学机构参与船员培训,发挥市场办学的灵活性特点,实现“考培分离”……贵州地方海事部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成功培育了3家具有一定规模的船员培训机构,为提高船员培训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贵州对内开展海事五年轮训、行政执法业务培训、船检业务培训、船舶安全检查员培训等,提高海事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对外加强交流学习,派从业人员参加部海事局举办的地方海事机构中高级执法人员培训、海事调查官培训、船员管理系统培训、船舶登记业务培训、海事业务统计培训等一系列业务培训,目前已累计培训2300余人次,提升了海事队伍整体素质,提高了海事执法管理水平。

为全面推进水上交通安全监管,贵州地方海事部门深入辖区水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面向船企、船员及船民进行了安全宣传,督促营运船舶适航、船员适任;强化对辖区靠泊船舶、旅游船、危险品运输船等重点目标,以及水上水下施工作业、通江口门、船舶密集区等重点区域的安全监管,有力保障了水运畅通及群众出行游览安全。



作者:刘叶琳  鄂启科

编辑:刘叶琳

审核:李黔刚


    关注 贵州交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