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来“活水”助力弯道取直

 

↑随着2015年12月31日中国交建投资建设的贵阳至瓮安高速公路清水河大桥通车,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





随着2015年12月31日中国交建投资建设的贵阳至瓮安高速公路清水河大桥通车,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5100公里,实现全省88个县通高速公路,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省份,也是全国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为数不多的省份之一。



贵瓮高速清水河大桥。傅泊霖 摄

县县通高速,捷报传遍黔中大地。然而,不少人会好奇,像贵州这么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西部内陆省份,是如何做到小省办大交通的?

——引来“活水”功不可没

近8年来,贵州高速公路建设在国家给力、自身努力的基础上,创新思路,借助外力,引进中国交建等大型国有企业,政企“手挽手”创新PPP模式,打出多套“PPP组合拳”,建设了多条高速公路重要通道,缓解了上千亿元项目投资的资金瓶颈,创造了高原山区建设高速公路的“贵州速度”,并与最大的合作伙伴中国交建先行先试“BOT+EPC”、“BOT+EPC+政府补助”、“股权合作+EPC+运营期补贴”等多种PPP有效形式,创造了高速公路投融资的“贵州样本”。

今年3月,“走进新国企·寻找PPP样本”主题活动走进贵州,通过调研中国交建与贵州合作在推进PPP方面先行先试的成果和经验,探寻PPP模式的内在规律和成熟范本。

此次活动,PPP模式下的贵州交通样本引起多方关注和热议,来自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资委、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多位资深专家学者围绕国企、政府、合作等关键词畅所欲言。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经济观察报等十多家新闻媒体,针对贵州交通PPP样本纷纷做了大篇幅报道,形成了较强的宣传力度。

什么叫PPP模式?

PPP是一项在公共工程建设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PPP的基本原则就是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第一个P(Public)的含义是代表政府,政府参与既可以直接出资也可以通过授予特许经营权方式参与;

第二个P(Private)是指社会资本,既包括民营资本,也包括国有资本以及独立出来的平台企业等;

第三个P(Partnership)是指伙伴关系,特点是平等、长期、收益风险共享共担。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刘力维   编辑:黄锋  冉阿建   审核:李黔刚】


    关注 贵州交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