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洒北碚遍山绿

 

北碚地处嘉陵江小三峡地带,是久负盛名的绿化区。人们提起北碚的绿化,首先就会想到卢作孚先生。是的,卢作...



北碚地处嘉陵江小三峡地带,是久负盛名的绿化区。人们提起北碚的绿化,首先就会想到卢作孚先生。是的,卢作孚在开发北碚前,就有一个《渝合间三峡诸山经营林矿之意见》,其中写道,三峡诸山“面积广袤,可造森林,虽言土壤有肥瘠,阳光有背向,而林木固有各适其宜者”。他对调查土质、选种育苗、植树造林,以及在匪患肃清后,改部分常练队为森林警察,都做了计划安排。他在到达北碚后,即“提倡园艺,提倡造林"。率先开辟了温泉公园、平民公园,改造市街,植行道树,建街心花坛,等等,尽人皆知。然而,世称森林之父的郝景盛教授,对北碚绿化造林的贡献,人们却知之甚少。

温泉公园


北碚平民公园


现北碚下半城行道树


街心花坛


郝景盛,著名林学家、植物学家,中国系统研究杨柳科和裸子植物分类最早的学者。他在北京大学受业期间,参加了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工作。1930年4月,郝景盛随中(国)瑞(典)科学考察团赴西南、西北各省进行科学考察,路过北碚时,卢子英陪同考察团在嘉陵江两岸进行考察和采集标本,郝、卢二人一见如故,建立了友情。郝景盛考取河北省公费,留学美国,后改去德国学习,先后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和林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先后担任中山大学林学教授、中央大学森林系教授,讲授造林学、树木学和森林绿地学等课程。郝景盛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对森林研究造诣颇深。
郝景盛
1943年初夏,郝景盛赴北碚观光,时卢子英任北碚管理局局长。故友重逢,盛情接待。6月22日,管理局举行周会,卢子英请郝景盛做报告。郝教授在会上讲演《树木树人》,谓当前严重存在“木荒与人荒”。他批评中国人的恶习:不注意造林,林业不发达,植树不认真,野火烧山,法律失效……他大声疾呼:“森林万能,木材万能!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刻不容缓。”与会者深受启发教育,卢子英更受感动,当即邀请郝景藏来北碚指导造林。

郝景盛受聘来北碚,卢子英专门在李庄租了一幢小别墅,由他一家人居住,为其提供比较幽静的环境,好著书立说。这时,郝景盛还担任昆明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除每年需飞一次昆明,去履行所长职务外,其余时间均在北碚。他初到北碚,正逢北碚新建许多街巷,刚上任就参与为新街种植行道树。中山路现存最大的法国梧桐,就是他亲自指挥,亲手栽植的。行道树刚植完,郝景盛就投入对森林和荒地的调查,跑遍了北碚管理局所辖8个乡镇的山山岭岭。


街道旁的法国梧桐
初秋的北碚,气温不亚于盛夏酷暑,烈日炙得大地冒烟。郝景盛不顾“秋老虎”张牙舞爪,头顶草帽,手提木杖,足登布履,每日清晨在日出东山之前,便同管理局农业推广所主任樊宝勤,踏上了登山的征途。一连十余天,早出晚归,对北碚三山五岭、七沟八槽的山林情况、树木种类及其生长情形、荒山荒地面积和土质,以及各山各岭适宜种植何种树木等,做了全面细致的考察。在北碚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郝景盛认为,北碚森林资源丰富,以缙云山为代表,方圆十多里的森林,有高等树种千余种,古树名木特别多,其植物之丰富,虽不及南川的金佛山和著名的峨眉山,但比起江油的窦圃山与灌县青城山,又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缙云山属于华中区,海拔太低,树木层次缺乏个性,400米以下山麓几乎砍伐殆尽,令人难以推测原始情况。鸡公山的森林仅次于缙云山,山边沿树木皆被砍伐,现有森林所占面积不过25公顷。飞蛾山北坡为松林,牛角庙何家湾一带的柏树林,郁郁葱葱,长势颇好。但是,区内还有不少荒山、荒土,见树不见林。与缙云山隔江相望的西山坪,长约1 5公里,宽3公里,皆为天然林地,平时所见树木,以马尾松最多,次为杉木、青杠,这些皆被砍伐,基本上是有山无林。飞蛾山、天台山所连前槽、后槽,山连山,槽重槽,绵亘数十里,过去是茂密的森林,由于此地煤矿甚多,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中梁山之山脊,已变得光秃秃。北碚区内尚有荒山、荒地约4300公顷,可造林64500亩,可见植树造林工作量之大,任务之艰巨。


鸡公山
北碚管理局局长卢子英,看了郝景盛的调查资料,感觉峡区有这样多的荒地,植树造林确实迫在眉睫。于是,在各乡镇配备了专职森林指导员,负责森林管理和植树造林工作,规定植树造林为各乡镇长和保甲长的行政任务。管理局召开各种大型会议,都要请郝教授做报告,讲授造林、护林和森林利用的意义和基本知识。郝景盛口说笔写,广泛宣传森林对国家建设与老百姓生活的重要作用。他不光做大报告,还亲自在各乡镇赶场天利用茶楼轮流举办森林展览会,展出图表、画片、照片、模型、实物等,让人们一面喝茶一面听他讲解,并散发他所撰写的《北碚造林面积办法》《采集森林种子办法》《森林播种办法》等油印资料。同时,郝景盛在《北碚月刊》和《嘉陵江日报》上陆续发表文章,宣传森林的作用与植树造林的意义。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无森林即无水利,无水利便无农田,所以森林是农田水利的保险者。一国森林之荒废,即一国贫弱之预兆;一国森林发达,满山翠绿,即一国富强之象征。故山荒重于田荒,水荒重于粮荒,而荒山之害,可说又超过敌人外患之害。”他列举了南京的水灾、黄河的决口、当年嘉陵江的水灾和历年各地的旱灾等事实,说:“要使我国农业区域的宝贵土壤能以保持,并可供给必要之木材,我国荒山上的造林,实在是非常重要,并且要立即开始。我认为,我国荒山荒地虽多,只要我们有计划地造林,我们又何愁无林?”

郝景盛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提出“人人采种育苗,家家植树造林”的口号。1943年10月初,管理局举办采种训练班,郝景盛先后数次带领各乡镇森林指导员,登上鸡公山进行采种实习。森林指导员们学会并采集了一批松、柏、杉种子后,再回到各乡镇保甲,向家家户户传授采种育苗方法。北碚管理局下达采种任务,多林区每户采青果2斗,少林区每户1.5斗,无林区每户1斗。超过者奖,不足者罚,定时由保甲长催促。结果全区共采得松、柏、杉果实1700余石,取得纯种子640.1斗。1944年3月上旬,郝景盛逐日分赴各乡镇做播种示范,每保派2名青年农民观摩,回去指导播种。4月上旬,郝景盛同管理局建设科科长高孟先到各保进行播种造林检查,只有少数保甲种植不得法,出苗欠佳,多数保甲令人满意。这年全区播种约379万穴,出苗在四五千万株,占荒地面积300公顷。但在5、6月间气候过于干旱,山上无水灌溉幼苗,枯死甚多。1945年,郝景盛总结了上年植树造林的经验教训,经同卢局长和高科长商定,改换造林方法,发动村民每户植树10株,督导各保普设苗圃育苗100万株,寻找野生幼苗,进行移植。2月1日,在黄桷镇召开的乡镇长会议上,决定全区统一进行挖苗植树。8个乡镇同时动手植树,效果很好,仅朝阳镇市区6个小山头即植柏苗70000余株,当时全部成活。不料,生长在一些较好的土地上的苗子,突然枯死许多。郝景盛一调查,方知是一些居民想利用这仅有的土地,种点其他的粮食。“这些人光顾眼前,你白天费力植树,他夜间偷着拔苗。”郝景盛万分痛心,感慨地说:“中国造林固不易,而保护尤难。”

郝景盛在北碚期间,不仅终日跋山涉水,为北碚的荒山披上绿色,还夜以继日地著书立说,先后写成了《中国林业建设》《森林万能论》《中国木本植物属志》《林学概论》《普通植物学》和《中国裸子植物志》等专著。北碚编写地方志时,还为《北碚志》撰写了《森林志》。抗战胜利后,一心向往东北森林的他,接受了东北大学的聘请,出任林业系教授兼农学院院长。离开北碚时,他向北碚地方人士重申“森林万能,木材万能”,表示这绝不是哗众取宠。他在《寄语北碚地方人士》中语重心长地说:“森林在无形方面也有很多利益,一片森林对气候之调节上无异于池湖,一英亩水青杠林每年可由地下吸水2146公吨而使之放人大气中。一公顷之落叶松每年可吸水12万公斤,故有林地空气中水分多,增加降雨机会。我国西北各省荒山,如果变为森林,决不会像现在之干旱。有林地,其附近温度常较低,夏天一人林中,即感凉爽宜人。雨水落在有林荒山上,因枝叶树根草丛之吸收,常一二十天才能由山顶流至山下,若下小雨,雨水根本不能流至山脚。如果是无林光山,大雨一来,山水立至,波涛汹涌,如万马奔腾,方桌大的石块都会被水冲下,于是造成山洪及江河之水灾。森林又可以涵养水源,变岩石为好土,化瘠地为良田。森林本身,翠绿浓荫,蓬勃苍郁,构成优美的风景。而森林附近的地方,空气中氧气较多,碳酸气较少,我们住在那里,不独可增长智慧,陶冶性情,且身体无形中变健康,爱国观念也会浓厚。因为国土上到处青松翠柏,风景宜人,我们觉得它更可爱。”最后,他赠给北碚人民一句话:“人人植树,家家造林,绿化荒山,福国利民!”


《中国林业建设》


《中国木本植物属志》



    关注 重庆市北碚区博物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