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酒驾就擦棺材去吧—台湾震撼教育

 

读律观澜第26期检事微言总第212期从我的办公室窗户往北望去,就是北京著名的“人生终点站”——八宝山火葬场。...

读律观澜第26期

检事微言总第212期

从我的办公室窗户往北望去,就是北京著名的“人生终点站”——八宝山火葬场。以前我喜欢看大烟囱里冒出的白烟,一股白烟代表一个灵魂的升天,现在不爱看了,原因不详。不过偶尔从窗户望出去还是会想:如果把某些犯罪的人送到火葬场里强制劳动,会不会比送到看守所里更好呢?


台湾式震撼教育

我国台湾地区北市很快将率先让那些酒驾累犯到殡仪馆从事劳动,以接受“震撼教育”。

根据台湾地区的刑法规定,醉酒驾驶要被判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造成了严重交通事故(致人伤亡),则最高有可能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由此可见,台湾地区对单纯酒驾的惩罚是重于大陆地区的。

然而即使处刑较重,仍然没能遏制住酒驾犯罪的势头。很多因酒驾接受了刑罚的人,并没有接受教训,不久后又再次因酒驾被抓。

为了让那些酒驾累犯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一种亵渎生命的行为,台湾地区北市想出了这种“震撼教育”——酒驾累犯将会被派往殡仪馆去擦洗大堂、尸棺,并近距离看遗体在殡仪馆里推进推出,以提升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当然,这些人不会被要求触碰遗体,这一方面是对死者的尊重,另一方面恐怕也是考虑酒驾者们的心理接受程度吧。

义务劳务的依托

上述这种“震撼式教育”在台湾地区民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民众力挺该做法。我个人也觉得是个很好的创意。

其实,台湾地区的这种做法,依托的是一种重要的刑罚设计——义务劳务,而义务劳务又是依托于缓起诉和缓刑制度的。在台湾地区,检察官可以决定对最高刑在3年以下有期徒刑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采取缓起诉措施;法官对于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的被告人,也可以裁决适用缓刑。对于被缓起诉或者适用缓刑的犯罪人,检察官或法官有权依法要求他们“向指定之公益团体、地方自治团体或社区提供四十小时以上二百四十小时以下之义务劳务”。殡仪馆就属于这里所称的“公益团体”。

缓起诉制度在台湾地区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只要在缓起诉期间内完成了被要求的任务,并且没有再犯罪行为,就不会再因之前的犯罪行为而被提起诉讼进而承担刑事责任。这种制度对于轻罪案件是一种很好的处理方式。正如台湾一位检察官所言,倘若没有缓起诉制度,大量轻罪案件涌向法院增加诉累,犯罪人被判短期监禁后会在羁押场所内变得更坏。

大陆的类似机制

其实,在大陆地区的法律制度和司法实践中,缓起诉、缓刑、义务劳务甚至“震撼教育”都有相应的踪影。

首先,缓刑制度在大陆刑法中已经由来已久,不用多说。2013年新刑事诉讼法实行后,暂缓起诉制度也在大陆刑事诉讼体系中确立起来。然而与台湾地区不同的是,大陆的暂缓起诉制度只针对未成年犯罪人以及可能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并且在暂缓起诉考验期内也没有要求未成年人接受义务劳务的内容。个人认为,大陆地区的缓起诉适用面略窄。

其次,义务劳务在大陆刑事制度设计中也有其一席之地。“刑修八”之后,“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性矫正刑罚,开始适用于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或暂予监外执行这四类犯罪行为较轻的对象。在相关司法解释中也规定了“社区矫正”的内容:“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八小时。”然而,这种社区矫正制度在实践中有无得到切实的贯彻以及贯彻的效果如何,笔者不太清楚。

最后,所谓“震撼教育”貌似在司法实践中也有痕迹,比如让官员们参观看守所里的反腐教育展,再如前不久网上热传的某地一司机在城区道路乱开远光灯,被交警罚其在车灯前看一分钟,并被罚款100元扣1分。尽管不是刑事处罚,但其震撼效果也和擦棺材有一拼。
结语
把制度建设完善是立法者的责任,让制度得到贯彻是司法和执法者的义务。制度不健全和制度形同虚设都是社会的遗憾,弥补遗憾需要智慧、信念以及责任感。从这个角度讲,立法者、司法者、执法者和犯罪人都需要“震撼教育”。
点击阅读“读律观澜”其它文章


    关注 检事微言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