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捐款,朋友圈转与不转的心理逻辑

 

实用心理学...

心智慧  第
31


文:水无眠

主播:白苏

今天我们分享一个概念:非理性思维

早晨的时候,在朋友圈看到一条转发《罗一笑,给我站住》,里面的内容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因为绝大多数人的朋友圈都被这个不幸小女孩的名字给刷屏了。

当时看完文章,我也很感动,同时作为一个从事自媒体的人,也觉得这种救助的方式真的很聪明。大家转发,企业掏钱,小女孩获得救命钱。这是一种三赢的局面:大家不需要花钱就可以献爱心,赞助的企业获得大量的关注,为自己做一次广告和宣传,小女孩得到医疗费用,有机会得到更好的治疗。夸张一点说,这可以称得上是一场完美的生命大救援。
在现实中,真正有效的爱心不一定非得是纯粹的,只能奉献,不允许有任何私心。只要它是无害的,能让所有的参与者都有所收获,并实现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有价值,值得称赞的。

但我当时并没有转发,因为我在那篇文章中看了一下它的点赞数量:10万+

这意味着什么呢? 按照行业内的点赞和阅读人数的比率,这意味着最少也有1000万人看到了这篇文章,所需的治疗费用绝对已经足够。这个时候再去转发,其实已经没有意义。这就好比有一家房子着火了,大家都去救火,但当人数过多时,就不是救火,而是围观和阻碍消防通道了。

结果很快,这个事件就爆出一些质疑的声音:比如小女孩的父亲有三套房,夸大治疗费用等等。于是很多人大呼上当,爱心似乎遭到了“碰瓷”。当然,具体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相信过两天自然会水落石出。

如果我们抛开这个具体事件的是是非非,深入挖掘这种现象背后更深层次问题的话,就会发现,我们经常会面对一些怎样去判断和选择的难题。

比如朋友圈里有需要救助的文章,我们捐还是不捐,转还是不转?

很多时候我们都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都以为自己是一个理性的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都是理性思考的结果。

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很多时候的选择,依据的只是直觉和感受。
 
比如最常见的例子,人们总觉得坐飞机是一件不太安全的事情,因为我们都看到过关于飞机失事的新闻,而且飞机一旦失事很难有人生还。但是从科学统计的数据来看,飞机却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据说,飞机失事的概率甚至比一个人被雷劈到的概率还低。 但是因为事故的严重性,只要一出事肯定会成为一个爆炸性新闻,这种铺天盖地的感官冲击很容易给我们造成一种错觉:飞机容易出事。

所以,最能够影响我们大脑的,不是理性的分析,而是一个个发生的事件。人们很容易被那些眼见为实的事件所影响,沉浸在那种感受中,然后依据这种感受来做出一些决定。而忽略了这个事情是否是大概率事件,甚至是否是真实的。

我们经常把感受到的真实误以为是事情的客观真实。

那怎样才能避免这种非理性思维的误导呢? 有一个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推迟决定

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尤其是让我们爱心泛滥,义愤填膺或者其他让自己情绪激动的事情时,不要做任何决定,等冷静下来后,更多忽略的因素渐渐露出水面后,再综合的分析,然后做决定。

尤其是现在信息更新频率越来越快的情况下,网络本身已经有其自我的修正功能。捐款也好,献爱心也好,只要有破绽,很快就会被找到然后逆转。这个时候再做出决定,被骗的概率会大幅降低。

总之,磨刀不误砍柴工,献爱心也是如此。

PS: 想一起成长的小伙伴,请在留言区建立属于自己的心理成长笔记,连续坚持21天后,你会看见一个不一样的自己。今日笔记话题:生活和工作中,你做判断和决定的方式是怎样的?
———— END -———
往期精彩导读

➢你的婚姻是充电模式还是耗电模式

➢怎样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幸福

➢李安:改变我们人生命运的那个瞬间,需要多久

➢其实,大多数人并不在意你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