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需求与农产品滞销丨深度分析

 

摘要:“农产品”滞销问题严重损害了农户的利益,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要解决这个问题既要从生产环节入手又要...







视频:





导读:近期,中办、国办发布的《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也明确提出,要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根据各类主要农产品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程度,采取“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的办法,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价格机制还在完善,农产品滞销却是摆在眼前。农民如何破除农产品价格下跌怪圈?如何实现增收?

据报道,今年秋季,粮食价格下跌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特别是玉米价格,更是明显下跌。不仅是粮食,其他农产品也出现价格下跌、产品滞销的情况。农民丰产不丰收的话题,再度进入大众的视野。

每一年、每个季节,各种新鲜农产品应季上市,农产品滞销的新闻,就时常会有出现。在价格波动中追涨杀跌,很多菜农被套牢,“菜贱伤农”的悲剧不断上演。



     今年是陷入滞销“魔咒”了吗?宁夏番茄价低滞销,农户心痛倒沟渠!


      内蒙古赤峰上千万金西红柿恐怕要烂地里了,菜农急…

      山东聊城百万斤苹果滞销

      甘肃靖远万亩旱砂西瓜滞销,暴跌每斤5分钱

      湖南浏阳10万斤芋头卖不出去,八旬老人已欠债十几万元

      河南南阳60万斤莲藕滞销,赔钱寻销路

      河南民权铁棍山药难寻销路

      山东聊城20万公斤剁椒难卖

      福建泉州70万斤冬瓜滞销,七分钱一斤都没人要

      河南宁陵县10万斤甜玉米滞销,合作社农户心急如焚





视频:建议在Wifi下观看

“农产品”滞销问题严重损害了农户的利益,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要解决这个问题既要从生产环节入手又要从销售环节入手,即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入手。分析市场变化对供给需求曲线的影响从而制定相关的措施给予生产者以反周期的激励来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

近年来,“农产品”滞销频现报端,各地纷纷出现菜烂在地里、农民用香蕉喂猪等极端现象。我认为,大多数的经济学现象都可以用供给与需求来进行相关的解释,并从中找出解决的途径,“农产品”滞销问题也不例外。
我国是一个农产品生产与出口的大国,以大白菜为例,每年我国生产的大白菜除了满足国内人们的需求之外还要出口到韩国等国家。2010年底韩国的“泡菜危机”使得国内大白菜需求猛涨,价格节节攀升,需求曲线大幅向右移动。种植大白菜的农户收入颇丰同时也让广大菜农产生了对明年大白菜高价的预期。因此,许多菜农选择种植大白菜。除了这种外生需求冲击的原因之外,国内投机者伺机囤积、油价上涨、气候异常引起的南北方蔬菜同时上市也间接的导致了“滞销危机”。
导致农产品滞销的原因很多,但是均可归结为供给与消费两条曲线的移动,要真正解决滞销问题,还要从这两条曲线着手。

一、从供给方面来说:
1.应适当降低农村耕种土地的面积,同时进一步充分利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使供给曲线左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滞销现象
此次的滞销危机很大程度是由于生产过剩,此外,前几年蔬菜的高价格使农民出现一定投机心理,不仅大量农民改种大白菜,许多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和一部分的农民工也加入了种植大白菜的行列。这种现象除了说明农民对市场信息掌握缺失的原因之外还表明我国在对合理耕地面积标准的制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保障及进城农民工权益保护方面做的不够。适当的耕地面积、完善的进城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相结合,这样即使发生外部需求冲击,“农产品”滞销现象也会由于耕地面积的减少与菜农的减少而缓解。
2.政府实施临时性税收等激励措施,降低高菜价对农民跟风生产的激励,并对一部分农产品进行补贴
“农产品”滞销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市场失灵:由于外部因素导致的虚高的菜价打乱了由价格确立的商品的价值信息从而对农民产生误导,造成了供给曲线的大幅度右移。为了纠正这种市场失灵,政府可以在基于市场前景的判断上对价格虚高的“农产品”在下年种植时征收一定比例的种植税,对其他“农产品”进行补贴,通过这种方法来缓解市场失灵与在一定程度上制止在“农产品”高价时大肆囤积的投机行为。这种预防性的措施通过激励的方式来改变人们的行为,从而使供给曲线不至于出现滞销前大幅度的向右移动。
3.组织各地农民加入农协,从而加大对市场需求信息的掌握,做好生产规划
我国农民在选择种植“农产品”的种类时往往只关注菜价的高低,这就极其容易导致农民跟风和“农产品”生产过剩现象的发生。在日本,日本农户绝大部分都加入了产地中介组织——农协。各地的农协规模很大,农协用合理的价格从农户手中收取“农产品”并利用其规模优势降低市场运输成本、加大农民的市场谈判地位从而代售“农产品”并返还农户部分销售所得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2011)。此外,规模较大的农协可以较全面的掌握“农产品”市场信息,并将其传达给农户,从而使他们更加明智的选择所选种的菜种,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跟风现象的发生。我国也可以成立类似于日本农协的相关团体来预防滞销危机,但是这个团体最好应由政府来成立或者监管其的效率与真实性。



二、从需求方面来说:
“农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其需求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长,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菜农对蔬菜价格的敏感程度比消费者要高,在一种蔬菜价格上升的时候菜农很大程度上会跟随价格来选定自己所要种的东西,但是菜价的高低对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影响不是很大,因此很容易就造成了市场上供大于求的现象。总的来说,促进“农产品”需求的办法较少,我认为我们可以像韩国泡菜那样把农产品加工成保质时间相对较长,且深受国人喜爱的产品从而进行销售,但是这种做法应该效果不大;除此之外,进行蔬菜创新(例如转基因蔬菜使不同菜种的营养成分相结合生产出新的菜种)也是一个选择,但是这同时也会减少消费者对其他菜种的需求。
综上所述,我认为解决“农场品”滞销问题重点在于在需求曲线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利用相关措施使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使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的方法除了上述提到的之外还有如:充分发挥寿光蔬菜价格指数作用、完善“农超对接”供应体系、集中种植并由国家补贴、保险公司进行担保等。滞销问题是我国农业发展同当今世界信息迅速爆炸相结合中所产生的一种现象,既有其偶然性(由于外部冲击等)又有其必然性。“农产品”严重的滞销既反映了我国农业在现代的发展过程中与市场信息的脱节又反映了我国在“农产品”运输销售方面的问题。解决滞销问题要从供求关系入手,充分考虑外界因素对供求现象的影响并制定相对应的措施,这样应该可以解决我国“农产品”的滞销问题。



农产品价格:"话语权"

一、“多收了三五斗”蔬菜的家乡父老

夏秋,对于农民来说是经济作物丰收的季节,我的家乡也是如此。因说2008年是奥运年,乡亲们自己估摸着蔬菜消费会增加,于是种了大量的西红柿、洋葱,还有土豆、辣椒、茄子之类的,结果如何呢?
路边上都是一堆一堆红红的西红柿,更有呛人的洋葱。一斤西红柿5分钱,一农用三轮车西红柿才卖20块钱,洋葱也是彼此彼此,土豆收购价格更惨,农民几乎都不挖了,就让已经成熟的土豆在地里深埋着。

近来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始认为是家乡的父老缺少信息,对市场不了解。可是后来回学校在听何炼成先生的发展经济学报告时,他提到了农民对农产品价格方面没有“话语权”,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颇觉其言之在理。
乡亲们把本来种粮食的地都押宝在这些经济作物上,结果是钱没赚到,粮食也耽误了。这样一来,化肥、水费、地膜、农药等花销钱都收不回来,更别说自己的劳动了。后来问在城市的亲友,他们说在城市买菜并不便宜,西红柿都5毛钱一斤。为何从农民手里收购都是几分钱一斤,还要严格挑选,西红柿太红的不要,形状长的不好的不要,小的不要,有虫眼的不要……最后能卖掉的所剩无几,而且还要被动接受贩子们的压价。乡亲们觉得太气人了,干脆喂鸡鸭和牲畜了。农村很多人知识水平有限是一方面,但是西红柿、洋葱等收购价格如此地便宜,卖不掉就扔掉,真的是太无奈了。农民的出路在哪里呢?

二、农民没有农产品价格“话语权”的经济学本质

民以食为天,农产品在所有消费品中居于最基础的地位。天上不会掉馅饼,按理说,从事农产品生产的农民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但这群伟大的衣食父母何以沦落到没有自己劳动产品的价格话语权境地呢?对于农民没有农产品价格“话语权”这一问题,国内流行的一般看法有:
1、土地的分散与低效。当前农村土地分散、利用效率低,农民种植和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不高,导致农业效率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进而使农民缺乏影响和掌控农产品市场的定价能力。
2、资本短缺,无以积累。中国农民的特征是没有资金积累,必须靠出售农产品维持农业再生产和家庭再生产。受分散经营、鲜活农产品不易保存、销售渠道等限制,农民在收获之后急于立即销售。加上信息不对称,农民无法及时掌握农产品的市场价格。为此,农民在农产品定价上很难有发言权,甚至连卖给谁都没有选择。
3、小生产、大市场。“小生产、大市场”是对我国农业市场结构本质特征的一种直接和通俗的表达,揭示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现实障碍:流通和交易成本高、效率低下。这种竞争结构表明,小农缺乏经济实力和市场信息,经营能力较弱,又处于完全无组织的状态,他们在市场中讨价还价的能力是很弱的。可见,放开市场只是进入市场轨道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市场制度需要有独立的市场主体和相应的市场组织,否则无法有效地运作。
4、缺少快速高效的物流体系。由于缺少快速高效的物流体系,不少农产品只能在产地销售。农产品运输难、储存难普遍存在。现有农产品流通政策、法规体系及市场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及信息体系不健全,没有为农产品流通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与对农业生产的投入相比,对农产品流通的投入明显偏少。在与我国对农业生产的总投入的比较中,对农产品流通专项投入不多,投入比重明显偏低。
以上一般看法都或多或少地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农民没有农产品价格“话语权”的原因,但笔者认为,这些看法失于宽泛和表象,尚未深入到深层的经济学本质,更没有抓住农民没有农产品价格“话语权”的根本症结所在。
我们知道,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价格弹性很小,即农产品的需求曲线非常陡峭,见图1。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具有陡峭需求曲线的商品,“多收了三五斗”并不意味着农民收入的增加;相反,少收三五斗却可能增加收入,此其一。(图1)
其二,我们还知道我国的农产品生产是由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者来进行的,这就意味着农产品收购市场(注意,这里我们强调了是农产品收购市场)是一个大量卖者的市场,根据经济学市场理论,大量卖者的市场必然面临的是一条水平需求曲线,见图2。(图2)
由于有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这意味着大量的农产品卖者),农产品本来非常陡峭的需求曲线在收购市场上被拉平了,这才是农民没有农产品价格“话语权”的经济学本质与根源。农产品收购市场上这条被拉平了的水平需求曲线D,决定了小农甲、乙、丙每个人只能被动地接受自己的那点收入份额,即图2中的甲、乙、丙矩形面积。这条水平的农产品需求曲线垄断了农产品价格“话语权”。

三、怎么解决农民对农产品价格的“话语权”

解决农民对农产品价格“话语权”的很多主张都是以国内流行看法为依据的。诸如有主张政府应为农民提供有价值信息的,通过信息采集、分析以及梳理,把供求关系及价格趋势及时发布到农业产业的每个环节,从而使产业链中每个经营者都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有主张政府监管部门应给流通环节规定利润上限的,这样,农民就不会在整个流通渠道利益中分享最少利润;还有主张农民自身要具备更强的市场意识的,希求农民自己关注市场信息和市场行情,做到能够利用农副产品供求关系变化来进行生产决策,做到增产又增收。
毫无疑问,以上这些主张都或多或少地有助于农民对农产品价格“话语权”的解决,但根据上文的分析,如果不能使收购市场上那条被拉平了的农产品需求曲线重新陡峭起来,就都存在治标不治本之嫌。
既然陡峭的水平需求曲线被拉平是因为千家万户的小农生产方式分裂出了大量的农产品卖者,那么对症下药就应该再把大量农产品卖者整合成尽可能少的农产品卖者,唯有如此,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对农产品价格的“话语权”问题。
可以借鉴的办法与思路有:由农民自己组建自己的农产品“欧佩克”,典型的如农业产业化中的组织形式:销售合作组织的横向一体化,就明显提高了农民的议价能力;产业化组织中的纵向一体化,实现市场关系内部化,也明显整合了农产品卖者的数量。
当然,另一个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就是要尽可能的增加农产品买者的数量,增强反非国营农产品收购垄断的力度,要重点考虑中小农户的利益,使农户在与公司的利益博弈过程中享有充分的话语权,保障农民权益。 (农民没有农产品价格“话语权”之我见/李玉凤;王广金)(作者单位: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农产品为何滞销?

1、农产品种植的盲目性
农民生产的盲目性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当某种农产品出现赚钱效应的时候,大家就会一哄而上种植这种产品,结果就是这种产品的严重供过于求;当某种产品亏损的时候,大家又都大量减少甚至停止该种农作物的种植,结果导致该种农产品供不应求,价格暴涨,就这样,价格暴涨暴跌,陷入一个周期性循环。



农产品种植的盲目性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
(1)农民缺乏基本的市场分析能力,不能够冷静分析市场的需求,而是采取一种从众的方式,结果是一直跟不上市场变化。
(2)农村的信息还不够发达,农村现在还很难甚至无法上网,农民还不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到市场上最新的供求信息,从而不能为种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政府在农民种植方面没有提供有效的引导,盲目上规模,没有从实际出发为农民朋友做好服务。



2、缺乏品牌意识
在农村,能够意识到品牌问题的农民朋友却寥寥无几,这也是为什么农村不管丰收与否,农民都很难赚到钱的原因所在,只是靠销售原材料式的农产品,导致的结果只能是价格的竞争,最后大家都赚不到什么钱。当然,这个跟我们农村的生产方式有一定关联,我们农村基本是包产到户的生产方式,每一户人家种植的农产品的规模都是有限的,销售的时候各自为战,无法进行品牌的统一宣传,另外政府在这方面也缺乏有效的引导,这些原因最终导致了多年来农产品始终贱卖的现象。



3、气候异常影响南北方蔬菜集中上市
除了蔬菜产量提高是造成蔬菜滞销、销售困难的一个因素外,还有就是今年的异常气候影响。往年,我国蔬菜一般都是南方蔬菜先上市,等南方蔬菜下市的时候北方蔬菜才上市,南北方蔬菜上下市之间有个时间差。而受异常气候影响,蔬菜的成熟期普遍发生变化,外地蔬菜较早地占据了本地蔬菜市场,而南北方的蔬菜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上市,造成市场供应饱和,收购价格难以得到提高。



4、运输成本提高
不断飙涨的燃油价格,造成蔬菜运输成本增加,还有高速公路过于密集的收费,都加大了蔬菜流通环节的成本,加剧了蔬菜滞销。
另外,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物流规划不合理,流通环节过多,导致迂回运输、长距离运输,流通费用过大,这也是导致蔬菜生产价格与销售价格悬殊的重要原因。



农产品屡屡滞销,城市果蔬为何还那么贵?

农产品的销售问题一直都是农民最关系的问题,也是难以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屡屡出现农产品滞销问题,甚至许多农产品的价格也一跌在跌,让农民苦不堪言,甚至有的农民因为收购价格还不够自己的采摘成本,宁愿让他们烂在地里,然而在城市瓜果蔬菜的价格依旧居高不下,出现农民的菜卖不掉,城里的菜吃不起这样尴尬的现象。



农产品烂市让农民依靠勤劳致富的梦想也渐渐破灭,虽然政府对于农民发展给予了非常大的支持,但是在农产品销售端,却成为农民难以解决的痛点,很多农产品由于有时令的限制,如果没有及时寻找到销路那么只能够烂在田地间了。



对于城里人来说,农产品的价格高居不下,各种蔬菜水果价格一直在涨,而自己的收入却没有多大变化,对于有些蔬菜水果只能可望而不可即,那么农产品销售根源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怪农产品进口?怪农民扎堆种植?怪中间商提价?怪农民的产品不优质?



农产品卖不掉,农民丰收却难以丰收,随着种地成本的上涨,在运输、卫生、销售摊位等各个环节都潜藏着非常多分收费项目,而这些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同时农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非常多,从农民手里,到城里的菜市场中间商一层层的赚钱差价,不仅仅挤压农民的收益,更让城里的老百姓越吃越贵。



特别提醒:解决农产品滞销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种植之前,农户必须了解市场供求信息,学会错位看市场,不要盲目跟风。除大宗粮食类农产品外,尽量选择独特、稀少、珍贵的品种,这样才可以保障自家产品的竞争力。

2、由于某些农产品具有不耐储存、容易腐烂、不宜长途运输的特性,农户应提高自身的冷藏保鲜技术和深加工能力,不仅可以延长这些鲜活农产品的上市时间,而且可以明显扩大这些产品的市场空间,还可以延伸其产业链,确保鲜活类农产品保值增值。

3、加入农村合作社,与广大农友们抱团合作,设稳固的直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既降低运营成本,又便于产品安全可溯。

4、推广粮食、蔬菜保险,将粮食、蔬菜基本品种保险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通过农业保险来弥补价格波动给农民造成的损失,使农民在出险后能够迅速恢复生产,实现生产的连续性。

5、创办农产品展销会,着力外销农产品。农户们还可借助农业会展,推介自己的品牌、形象,与终端消费者直接沟通,了解本行业最新产品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得到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大部分县域的农产品没有品牌,这就只能成为菜场里的大路货,卖“白菜价”。但有些地方费心费力创造了品牌却还是不赚钱,这是为什么?就像全国人民都知道五常大米好,但却不愿意为其十几二十块一斤的高价买单,因为老百姓搞不清楚要买的这个是不是正宗“五常造”,不知道到底哪个厂子产的什么商标的才是正宗五常大米,当然不愿意花高价买。所以说,有了地域品牌,还要有商品品牌来承接。


    关注 傳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