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为什么发语音给你嘛?

 

你一开口,世界都亮了。...



还记得前阵子朋友圈突然流行起把微信头像换成十年前的QQ头像。

东橙村的人也都跟着风把头像换成了当年常用的QQ头像在群里聊天。空间说说、火星文还有各种非主流的金句,从前稚嫩的言语再在今天不同的环境下相同地上演着,显得熟悉又好笑。

在一堆鬼畜的火星文聊天里,老徐忽然蹦出了一条白色的语音,说了一句“以前的QQ聊天不能发语音。”

这样想来,十年前和今天,聊天软件一个最大的变化,应该就是我们可以发语音信息了。

从前只能发文字信息的时候,我们还是用着最原始的QQ表情或者是“- -”、“= =”、“^ ^”这类的文字符号来表达着我们聊天时的情绪。

也正因受限于此,那个时候类似于:) ;) :P的文字表情总是在网聊中很流行。无法直观表达当时聊天心境的我们,只能努力地让每一个符号、每一个语气或者每一个字词都尽可能地说明我们打下那句话时的心情。

而透过电脑屏幕或者手机屏幕收到文字信息的人,也只能通过我们发来的每个字词和符号去想象我们说下这番话时的语气表情。

只能发文字信息的当时,总觉得我跟对方隔着一堵隔音的墙。我在墙这头挥舞着拳头激动地说着什么,而墙那头只能看见黑白字的我说出的话。

简拙的文字总是难以完全传递我们话语的温度。

后来,我们有了“按住说话”的功能。

曾经问过一个朋友,能发语音信息之后对你有什么变化吗?

她告诉我,她有一个异国恋的男朋友。他在美国纽约,而她在中国。12小时的时差,让他的白天就是她的黑夜。在能发语音之前,她跟她男朋友只能彼此抽个合适的时间通一个跨洋电话,而更多的时候,他们只能是在聊天软件上用文字每天说着那一天发生的事。

等到有了语音信息以后,她男朋友就开始把每天发生的事、好玩的东西用语音告诉她。她也问过他为什么老喜欢发语音,他说这样他就不会觉得自己跟手机在谈恋爱。虽然摸不到但是至少能感受得到。用嘴巴说出来的情绪常常是真实的,但文字却不一定。

其实不只是在微信里,在平日,人的声音也往往比文字更能传达一个人的情绪、敲击一个人的神经。

无论是爸妈在信息里给你发送过多少次“我想你了”,倘若在电话里听到他们说着这句话时的犹豫和真切,还是会哽咽;

一些烂熟的鸡汤段子或者歌词,再在深夜的电台里听起,还是会触碰神经;

会因为一个人的声音好听而喜欢一个人,也会因为听到喜欢的人的声音而无比开心。

一个人说话时的声音,仿佛能听出他的心,他的喜怒哀乐,他的真诚虚伪,他的点点情绪。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闺蜜给我看了她微信的收藏夹,发现里头都是她喜欢的男生发给她的语音信息。

她说她特别喜欢他给她发语音,这样就可以听到他呼吸的声音,听到他在什么环境,听到他的心情。

每次他一给她发语音,她就会反反复复地听好多遍然后再把它收藏起来。想着哪怕哪一天聊天记录清空了,他的声音都还能真真切切地听到,可以回味他的情绪,可以揣摩他那时的感情。



即便很多时候,我们会反感别人给自己发很长很多的语音信息,要一个个去点、一个个去听,但不可否认的是,收到一句文字版的“我跟他在一起了!!!”远不如一条同样话语的语音信息更能表达情绪。

就像去喝你喜欢的饮料、去听你喜欢的歌、去喜欢你喜欢的明星好像就能离你近一点,听到你的声音就像是能看到你

就像上学后不能常见面的家人,每次懒得打字给你发来语音信息,就能能听出他们高不高兴、有没有感冒生病;

就像朋友深夜里突然发来一条信息给你唱了一首你遗忘了很久但却又熟悉得不得了的歌,会突然戳开很多回忆。

所以多谢谢社交网络能让我即便隔着发亮的屏幕、即便相隔千里,也能让我随时听见,你的声音。

听说只有1%的人扫得到
剩下99%就扫下面这个吧


    关注 GoingDown的东橙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