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杀了妈妈,我爱妈妈”,“如果爸爸在我也会杀了他”......为什么这个孩子会这样?

 

2016年,冬日的一个周四,14岁的Jacob Ramaley因一级谋杀、蓄意枪杀父母和弟弟的罪名被指控,法官将以成年犯罪的量刑审理Jacob的案子,14岁的Jacob在学校是个全A的学生,平时也会去教堂,邻居对他的评价非常好!...



案例
老新闻
忘记是几岁时候,但记忆非常深刻,有好长一段时间,在奶奶辈人中听到最多的一个新闻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死刑犯在临行前见母亲,提出想最后喝次妈妈的奶水,母亲同意了,他一口咬下母亲的乳头。问其原因,死刑犯回答的大致意思是说:就是因为母亲从小到大的过度溺爱,让他觉得做什么都可以,最后走上这条不归路。

俩个真实的社会新闻,前者发生在上周,后者在十几或许二十几年前;前者远在南半球的美国,后者在中国;前者是妈妈的过于严格(目前警方的初步判断),后者是因为母亲无原则的溺爱......。相同的是:都是人生与家庭的悲剧!
作为妈妈,怀胎十月把一个受精卵变成小生命,并带到这个世界,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然而,这才是育儿路的开始,接下来的抚育、教育才是真正的考验。
是不是有种做人难、做女人难、做妈妈更难的赶脚。

再想到一些定论,比如:每个婴儿出生的时候就像一张白纸,都是完全相同的,在长大以后才会有各种不同的性格,是后天环境和父母养育方式所塑造出来的。

感觉压力很大有没有“算了,不生了!”
亲,如果你了解孩子的人格形成、三观建立,一切会不一样呢!而且,会发现你正和孩子一起在经历第二成长,努力变的更好!
早期教育应该更多孩子人格培养上,而不是认知、技能、知识的灌输。

1、身份的认知

比如劳动,让孩子做家务,一方面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另一方面让ta学会承担一部分责任,体会到自己是家庭当中的一分子,感受自己在家庭当中的重要。
2、承认孩子的个体性

即使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当中,也应该有一个原则:真正关注从孩子内心当中生长出来的兴趣,而不是把父母的兴趣、爱好强加到孩子头上去。
3、爱的力量

孩子先要从父母身上感受关爱,然后才学会怎么爱别人。如果父母能把自己的生活过得幸福快乐,孩子的生活一般是错不了。如果父母之间婚姻不美满,有各种怨恨,沟通方式也有问题,孩子也往往会从他们身上学到那种不良的沟通方式。
4、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一个妈妈故事:孩子换鞋上学时,要求一只脚穿蓝色的运动鞋,一只脚穿红色的板鞋。我平静地说:“你觉得这样挺好玩,是吧?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决定,只是我担心幼儿园的小朋友和老师们会很奇怪你的穿法。”孩子想了想,还是要求那种穿法,而我也做好不干预的准备,于是我只是提醒他:“你可以现在带上完整的运动鞋或板鞋,到了幼儿园,如果你觉得不舒服,可以马上换的。”他想了想,带上另一只蓝色的运动鞋,就一只脚穿蓝色的运动鞋,一只脚穿红色的板鞋出门了。可到了车上,他就主动提出把那只红色的板鞋也换成蓝色的运动鞋了,这样,他还是“回归正常”地穿了一双蓝色的运动鞋。
相信内心自有成长的力量

相信孩子是一颗种子,内心自有成长的力量,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只要是不涉及安全的,都只有在孩子自己体验后,才会转化为他自己的思想,逐步走向成熟,而别人的干涉和包办只能是隔靴搔痒,甚至导致他的叛逆。



    关注 完美孕妇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