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童世界的合作

 

合作对与孩童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表现在孩童与他人接触的适当性和适宜性,能否和别人友好交往。它是儿童走向成...



合作对与孩童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表现在孩童与他人接触的适当性和适宜性,能否和别人友好交往。它是儿童走向成人社会后适应性的一项最重要的预测指标,这一指标因为不等同于我们传统的知识教育,它不是学校的等级,也不是课堂行为,我们习惯了用分数、优良等来衡量人的常用方法就很难用到孩子的合作性上,正因了如此,对于合作意识的培养也就无从下手。



正如心理学家茱蒂.哈里斯在她的著作《教养的迷思》中所说的:“一旦孩子断奶,孩子就不仅属于他们的父母,还属于这个群体。他们的未来不取决于父母有多么爱他们,而取决于他们与集体中其他成员能否和谐相处,尤其是与同辈人的相处,因为他们要与同辈人在一起生活一辈子。”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孩子们开始了独立和他的同辈人在同一个环境中长期地生活,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怎样最大限度地让孩子在这个环境中发展他们的社会化能力,增强他们的适应性,一直是我最近几年的研究摸索方向。



幼儿园两个月的合作主题月转眼就过去了,感受最多的还是要给孩子跟自己同辈伙伴交往的机会,孩子在自然状态下的交往中,通过在矛盾、冲突、协作、商定中建立自己的交往准则,提升自己的观点采择能力,从而加速了“去自我中心”的进程。



·  创设孩子自主性发展自己合作意识的环境。

首先打破过多地让孩子遵守规定好的秩序,做过多的规矩严格的集体活动,从而增加孩子之间的从容的自然的交往时间。太多的管教和规定,会大大减少孩子之间互相交往的时间。一项合作行为的研究发现,当周围的人经常表现出合作行为时,年幼儿童在2岁左右即更易出现合作行为。

其实在幼儿园,有很多孩子跟同辈幼儿发展的时间,到了幼儿园吃早餐前的自由活动时间,户外活动时间,区域活动时间,午睡前,离园前的自由活动时间,等等,都是很好的时机,这时候老师要把握好自己的作用:观察观察再观察,少说少管少教育。只要保证孩子是在安全的境况中即可。我们经常听到老师说:***,你笑得声音太大了;***,你不能跟他抢书;***,谁让你那样说了?……。这些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紧箍咒”,在无意识中限制了孩子自主发展各种需要内驱力驱动的能力。这种无形的伤害反而能产生深刻而长远的负面影响。



带着善于发现和观察的眼光,你会用心发现孩子具有强大的交流沟通能力,具有强大的自我调整和修复能力。当然前提就是我们成人减少做一些所谓的“善意的帮助”的干涉阻止行为。很多时间,教师只要肯放下身段,完全可以成为儿童的交往道具。



· 故事知道怎么办?

很多家长意识到阅读对孩子审美观、价值观以及观点采择能力的培养。很多优秀的绘本故事对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有很好的推动作用。研究发现,儿童在观看了行为友好、合作的电影或者看了这方面的图书后,其合作性增强,合作行为明显增多。

在将合作这个概念带入孩子的世界之前,先引入了一个小动物:蚂蚁。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和老师们共同挑选了大量的有这方面内容的绘本故事,例如:







当然,自己也尝试编写了一些故事,例如《小蚂蚁“真高兴”》、《合作救弯弯》、《大家一起来》、《轮船上的故事》《两个兄弟》《气球上的毛毛虫》。这样的有目的导向的故事对孩子理解大家一起做事情并体验到快乐也有一定的帮助。





·  游戏知道怎么办?

很多传统游戏对发展孩子的合作意识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例如:

老鹰抓小鸡,老狼,老狼几点了,木头人……等等。

根据一些绘本故事,我也尝试着设计了一些手工操作游戏,例如,根据李欧李奥尼的《小黑鱼》给托小班的孩子设计的《小鱼小,力量大》,根据孩子对动物的喜爱而编写的《合作请医生》,《蚂蚁过悬崖》、《兄弟之家》《国际会议》等,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小动物一起做事情带来的乐趣。



正如对合作的定义一样: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共同利益)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动)而实现共同目标

共同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合作的最终目标是个人也获得极大的满足和乐趣。这是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而实现的一种至高的境界。

  把孩子带入他的同伴的世界,给他提供更多的社会交往的养分吧,这是送给孩子的最健康和最长远的礼物。


    关注 天使家园angel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