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我3岁的女儿训了一顿,因为……

 

不要觉得孩子还小,就可以少一些教育……...





文\谢可慧

这可能很像一篇标题党的文章。

但身为一个3岁孩子的母亲,希望能够和更多的年轻的父母一起探讨亲子教育问题。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孩子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而教育的底线,是让孩子不伤害别人。
01
女儿今年2周岁,在我们南方,用虚岁说,是3岁。

3岁的孩子,在许多长辈眼里,做什么都可以被忍受,都可以被宽容,都可以觉得是天性使然。

然而,我还是在把她教训了一顿。我的长辈都不理解,他们一面觉得孩子确实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一面又觉得是我过于严厉应该用更温和的方式对待孩子的教育。

可我还是把女儿狠狠地批评了,并不留情面地“动了手”。

女儿上早教已经半年有余,我可以感觉到,她在各方面的成长都非常快,包括语言能力、数字能力、动手能力以及逻辑能,甚至于在待人接物上,并不输于同龄人。

但她的有一个缺点始终没有改变——就是碰到自己喜欢的一切,会用暴力去争夺。说白了,是打人。

我不止一次看到她动手去抢别人的玩具,我自认为还算温柔地劝阻,和她讲道理,她却依旧没有改变。

也不止一次看到她拿着早教中心的玩具,不同意与他人分享,我有批评,但转眼还是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

而这一次,当我看到她举起手打人的时候,我毅然把孩子拉到了角落,用低声而严肃的声音进行了批评。而也在孩子又哭又闹满地打滚的时候,用手打了她的屁股。(我有轻重,基本没有大碍)

孩子立刻大哭。

这一件事,是我婆婆一起合谋的,因为我们都发现,这个孩子所谓的精明背后,也存在着许多自私。

我们觉得,一定要慢慢纠正这个缺点。所以,她再怎么喊“奶奶”,我婆婆都没有跑过去哄她。

一直到她哭累了,走过来和我说,妈妈,我错了。我才把她抱到怀里。
02


有一句话:今天你用你的暴力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明天别人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夺走你的一切。”对于孩子经常性通过打人去争夺玩具,去获取自己的所得,不是能干,而是一种没教养。

孩子性格的养成,有人说从知事起才开始;而我觉得,从她开始识人,已经潜意识中,开始了知人认事。

不要觉得孩子还小,就可以少一些教育。

我可以容忍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上课的时候不遵循老师的安排,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喜欢的事;允许孩子有选择地去上课;我甚至于同意孩子碰到不喜欢的、从前打过她的同龄人不理不睬。

但我不可以让她在不遵循老师上课的时候去影响别的同学;不允许她成为主动打人的那一个;更不允许她蛮横地把早教园所有的一切占为己有。

不是所有的天性都应该不加节制地释放。这是孩子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孩子,如果有人打了你》,有一个观点,当时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同:不欺负别人是教养,而不被别人欺负是原则。
03


我周围有许多从事教师工作20年以上的朋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对于孩子,穷养也好,富养也罢,最不可缺的,就是教养。

“有些孩子,在学校的时候,张扬跋扈,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往往表现出纵容、溺爱、听之任之。他们会告诉你,孩子就是这样的,我也没办法。而这样的孩子步入社会之后,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口碑并不好。你在若干年后,从别人口中听到对他的评价,往往并不高。”

“而那些在学校里有礼有节的孩子,无论是内向的还是外向的,到了社会之后,往往容易有大成就。”

这个朋友是一所重点小学的老师,她那天和我说了之后,也更加坚定了我在童年时代对孩子的教育方向:要坚韧也要温和,要有原则也要有礼有节。
04


我至始至终依旧对孩子的优秀,有一个自我的认定:有一个可以谋生的本事,有一身可以伴随终身的教养和一颗对生活一往无前的心。

而我,作为一个母亲,也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抱有最大的善意让她自由生长。

但这不代表我会纵容她的缺点。

毕竟这个世界,只有守规则和有教养才可以走得更远。我不能因为今天对她的宽容放纵,而让她明天无路可走。

毕竟,漫漫人生路,陪她走一程的人是我,而陪她走一路的人是她自己。
-END-
*作者:谢可慧,专栏作家,新浪微博:谢可慧的村庄,公众号:秋小愚。新书《干得漂亮是能力,活得漂亮是本事》8月31日当当温情上市。
↓↓更多精彩请点阅读原文  ↙戳个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