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钢锯岭》同样是今年最受欢迎的院线片之一|影向标

 

影向标周末版-第六十九期:评《血战钢锯岭》 《血战钢锯岭》得分7.1分 1. 悉尼卡通:9分影视剧编剧,影评...

影向标周末版-第六十九期:评《血战钢锯岭》
《血战钢锯岭》得分7.1分

1. 悉尼卡通:9分

影视剧编剧,影评人。

跟《萨利机长》一样,出现在今年,值得咂摸。不过这一部要直白很多。首先你可以当成是梅尔·吉布森的夫子自道。小马哥才等了三年,吉布森可是熬了十年——连《弯刀2》里那个愚蠢至极的反派都肯演——天知道他受了多少委屈,其实他犯的错无非就是酒驾和说错了话。还好,其他人那儿憋的是怨气,搁他这全孕育成浩然正气了。我极其反感有人把这部当成是抗日神剧——你说说《虎口脱险》还差不多,吉布森拍史实是从来不那么讲究,有太多细节问题可以揪,但他要真拍神剧,原型人物的事迹比片子里的表现还要神得多。别自己吃多了泔水,看人家涮火锅就条件反射地哼哼。不过说起手艺,毕竟十年未导,平心而论,梅尔·吉布森手艺还是有所退步,《勇敢的心》里对节奏感的完美把控,在《血战钢锯岭》中难以再见。固然前半程的铺垫是必要的,但还是铺得过于平淡,哪怕煽情也没真正煽起来。但是进入战争,状态就完全不一样了。与《勇敢的心》里多景别多角度从战役层面展现冷兵器战争不同,这部他以中近景和特写为主,大全景和远景用得极少,把战争的残酷、肮脏和无常凸显出来,只有生冷的暴力,全无摆pose的美学,让人从生理上本能地对战争产生恐惧感。在这个基础上,再来看主角的行为,再来推他一贯对信仰的尊崇,就非常有说服力。跟《萨利机长》一样,这部影片也是硬邦邦地让英雄价值回归:我不跟你玩那些左翼自作聪明的花花肠子,我只是把道理砸到面前,指着鼻子告诉你:什么是对的。

2. 大奇特:9分

欧美老电影爱好者,DVD收藏发烧友。

一种七八十年代热血战争片的通透和敞亮,通过以宗教为名拒绝摸枪的士兵,建立出固执己见的人物性格。接下来钢锯岭的恶劣环境,关照到战争的细节与情绪。我们才能逐渐理解主角的原则和救人,既反映出生杀与和平的二元对立,又令观者对信仰产生无比敬畏。

3. 汽车大师:8分

电影撰稿人。

标签式的梅尔·吉布森雄性电影,大量几近滥情的煽情,但真人改编的天然素材给出了一个相对克制的收尾。第一场攻坚战是今年动作场景最佳,极度混沌的地狱战场调度起来却是丝毫不乱,人物、位置、镜头因果关系交代得清清楚楚,拍摄预先规划之详细可想而知,考虑到区区四千万的预算,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4. 桃桃林林:8分

影视自媒体人,运营微信公众号“桃桃淘电影”、微博“桃桃淘电影”、优酷视频“桃淘好莱坞”和“本周院线新片”。

特别老派的热血直男片,甚至觉得叙事目的性强烈到有些直白。然而,就是好看。前半部分就是压制观众情绪,后面的战争就是帮主角和观者释放,去证明主角。战争场面太硬了,血腥可怕,看到紧张,如炼狱一般。我认同他的那些信仰?胡开尔啊!真正让人激动的,还是见证普通人创造的奇迹,因为这是真的。

5. 妖灵妖:8分

电影文化工作者。

梅尔·吉布森的福音电影,上半部是民主天堂美利坚礼赞,下半部是战争合法性的开拓,四段大战场面调度出色,无需高帧率也显然能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6. 徐元:7分

电影媒体人,曾任《电影世界》主编、时光网及《大众电影》副主编,现为《人间电影大炮》制作人。

和同期的伊斯特伍德的《萨利机长》恰好形成了某种对仗呼应的关系:都是大明星执导,都在刻画一位“美国英雄”,都代表了某种老派的、纯白人世界的价值观(两部戏都是如今罕见的没有黑人角色的美国电影)——而且,正好在一个川普“冻蒜”的年份里哦。不过,区别也很明显,吉布森始终痴迷的是“勇敢的心”、是“圣徒”,而且,我们还完全可以把《铁站钢锯岭》加上《启示录》及《耶稣受难记》,算成是一个“暴力奇观三部曲”。当然,他对暴力的态度倒不是消费的,尽管在呈现上也差不多了。总之,这是一部很血腥很壮烈的电影,非常动人心魄,当成非常刺激非常热血的动作类型片来消遣也没问题,不过,说到底,这分明是一部宗教电影,是他在拍完基督受难之后,又讲了一个十字军东征异教徒的故事。

7. 迷影兰波:7分

电影从业人员。

同为保守主义者和基督教徒,梅尔·吉布森比老牛仔更虔诚,更期望救赎,所以拍出的东西也就更铿锵有力些。不得不说,他的电影技法从来一般,但就因有着超出常人的坚定信仰为主盾,所以他的粗线条打法简单粗暴有效,一出手就类同郭靖的“亢龙有悔”,沉稳有力。对于这部片子的结尾,我还是颇有微词,因瞅见了一个信徒借着银幕想躺在圣柜里的狂热野心,另外,也完全不必展现日军指挥官的视角。新兵报道那场戏最有趣,调度也最巧妙,文斯-沃恩碾压其它所有主演。

8. 风间隼:7分

影评人。

横轴画卷般的慢镜头战斗场面调度复杂,尺度血腥,是最值得看的部分。关于信仰和战争的描绘其实都很浅很煽,对比起来,《宾虚》被删掉的7分钟真的很冤。另外能不能不要再重复美国人有信仰这种陈词滥调了,有信仰的人中国也多的是,可是类似基督复临派的这种小教派搁中国,早就被朝阳区群众配合公安部门破获,然后在全国媒体上批倒批臭了。美国对宗教多样性的尊重才是这部电影真正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9. 梅雪风:7分

媒体人,曾任《看电影·午夜场》创刊主编、《电影世界》主编。

和梅尔·吉布森前两部《受难》《启示》一样,本片也有着让人叹为观止的暴力场景和让人感到炙热的情感浓度。吉布森总是有着让荷尔蒙与痛感和平共处的天赋,悲天悯人的宗教情怀与为这个世界献祭的狂热,让这部看起来有点B级趣味的电影有了更辽远的况味。但相较于《受难》和《启示》,它还是在人性的剖析和揭示上过于粗疏了些,有脸谱化和简单化之嫌。

10.U兔:7分

电影类书籍译者。

故事本身让人感动,也被煽出不少泪,尤其是最后看到本尊真瘦得和麻杆一样由衷佩服和尊敬。但从反战的立场依然有些抗拒,而且从叙事角度、剧作结构和整体节奏来说太中规中矩了,要不是画面料猛恐怕会看不进去。说它讲故事的方式像80年代的真不为过。加菲很可爱,战争槽点多多。宗教真是吉布森的一贯主题,主的光辉拯救一切。

11. 独孤岛主:7分

电影文化研究者,选片人。

非常急迫地想要用宗教姿态覆盖主旋律意识形态。战争场面的直接与锋芒是目下最有力的表达,日军的结局是对主角信仰的另一种自视角度,极为有效地弥合了前一个小时借助经典(影史与宗教)说教的无力。

12. 西帕克:7分

影评人,电影媒体从业者,蓝光收藏爱好者。

保留了梅尔·吉布森一贯的直白、真实与血腥。当他们从地上捡起《圣经》时,立即剪辑到正在切腹的日本军官,他们有着各自的信仰,但本质上却依然有一些相似之处。

13.magasa:7分

《虹膜》电影杂志主编,“虹膜”微信公众号(IrisMagazine)运营者。

梅尔·吉布森的两个最强项都正常发挥,一是战争场面拍得出色,二是对坚定信仰的赞美。

14. 吴李冰:6分

常用笔名LOOK,影评人,《虹膜》电影杂志编辑总监。

本质上与《上甘岭》没啥区别,都是关于信仰的宣传片。

15. 赛人:3分

影评人,CCTV6《电影报道》(前身为《中国电影报道》)策划。

不拿枪的军人还是不是一个军人,这样的矛盾没有得到质的解决,或者说是更细微的呈现。最大的症结,是这个医务兵的童年阴影只是一笔带起。还想说的是,受过战争创伤的人很多,不是每个人都像雨果·维文一样,如果有,就得有富有个性的呈现。也就是说,这是一部严重缺乏前史的电影,它的英雄主义也就很难落实到个体身上。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