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诗群的崛起,绘制江西诗歌地理版图

 

“没有群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人是社会性的人,而动植物的群居习性更是根深蒂固。把这些群的概念应用到某个特定的群,...





“没有群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人是社会性的人,而动植物的群居习性更是根深蒂固。把这些群的概念应用到某个特定的群,可以帮助我们更迅速的深入到群的本质,乃至从这个本质看到整个时代的特征。(章闻哲)”[9]所以,只要有诗人存在,诗群就已经实质性的存在,剩下的只是能否被引人瞩目而进行命名的问题。江西各地诗群的命名,是新世纪初以来,由于诗群命名成为一种诗歌现象,当时南昌、赣南、上饶、吉安、抚州、萍乡等地诗人的诗歌创作成绩比较突出被大家所公认,从而首先以地域诗群被予以命名。此后,随着宜春、九江、景德镇、鹰潭、新余等地诗人的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升,又逐渐形成了目前被大家认可的诗歌创作群体。

当下,这些诗群的形成和崛起,绘制出了一幅完整的江西诗歌地理版图。



(一)南昌诗群

南昌,作为有着22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江西省的省会城市,聚集了各类优秀人才,在诗群的形成和崛起的过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诗歌创作成绩比较显著,涌现了一批优秀的诗人。近年来活跃在诗坛的诗人有李耕、程维、李春林、左一兵、褚兢、陈政、颜溶、杨瑾、王治川、王小林、凌非、杨北城、老德、牧斯、水笔、郭豫章、庞华、王彦山、陈正云、陈明秋、徐真柏、徐良平、张云、张春华、邓涛、落莎、欧阳滋生、杨晓茅、邱建国、万建平、万洪新、舒琼、李贤平、李路平、采耳、朱仁凤、周启平、毛鸿山、毛江凡、情非、洪老墨、田智生、柯辉、章晚华、易有斌、欧阳斌、吴金亮、吴红铁、树弦、马梦、戴小宝、刘正辉、彭淑蓉等。

在南昌诗群的崛起过程中,分散在各个县区的诗歌部落也在陆续出现并逐渐形成气候,其中成绩显著的诗歌部落无疑要首推“进贤诗歌部落”,他们以军山湖诗歌学会为组织,以学会刊物《军山湖诗刊》为载体,聚集了诸如雷茂辉、朱仁凤、周启平、王光辉、傅磊、邓小辉、文书亮等一批诗人,他们当中成长最快的要首推朱仁凤和周启平等人,近年来先后在《诗刊》《星星》《诗选刊》《绿风》《散文诗》等重要诗歌刊物上均有比较出色的表现,而且他们都是右手新诗、左手散文诗轮番上阵。

与“进贤诗歌部落”同样成绩显著的还有“新建诗歌部落”和“昌南(南昌县)诗歌部落”,同样因诗歌成绩突出凝聚了一批诗人。其中“新建诗歌部落”,他们以长风诗社为组织,以诗社刊物《长风诗刊》为载体,聚集了诸如卢炜、陈伏祥、邓伍生、涂传禄、涂熹、刘希巴、湖拮、阿贵等一批诗人;“昌南诗歌部落”,他们以南昌县作家协会、县诗词协会为组织,以《澄湖》文学季刊为载体,聚集了诸如萧正、万建平、黄本香、张会春、刘建保、邱俊、涂印平、魏福堂、喻相根、涂腊印、何香兰、邹雨梅、周幽兰、赵珊、李伟、熊亮、张灵、李建庭、龚锦程、胡水凌、万爱军、胡建国等一批诗人;而安义诗歌部落,则以文峰诗社为组织,聚集了一批旧体诗的创作者。

另外,需要特别提一下“伪先锋”这个创作群体。2006年,南昌诗人老德提出“伪先锋”这个口号,经过几年的打磨,终于形成了以南昌诗人为主、以江西为背景的诗歌群体。其主要发起人为诗人老德、水笔、冷先桥,近年来先后出版了《伪先锋写作:江西诗歌十人行》(中国文联出版社)《伪先锋写作:江西诗歌三十人行》(江西高校出版社),该书一经出版,广受好评,并得到了国内外一些图书机构收藏。以此为契机,展开了一系列的诗歌活动。其主要观点为:对形形色色的“先锋”保持着清醒认识,并在自己的写作中,有意无意地与概念化和口号式的所谓“先锋”诗歌保持距离;忠实于自己内心,往灵魂深处掘进;生活是真先锋,我们是伪先锋;我们不追求诗歌上的任何形式,我们只还原生活中本来面目。主要代表诗人有老德、阿斐、水笔、李晓水、落莎、冷先桥、情非、唐纳、庞华、杨北城、周丽、光头等。

在南昌这个诗歌群体中,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派系林立,除了上面老德提出的“伪先锋”诗学主张之外,还有杨瑾于2002年提出的“无限制写作”诗学主张,以及后来庞华提出的“无诗意写作”诗学主张,程维对“南昌诗派”提出的“本土、自然、创新”诗学主张等。也许在外人看来,这是在“树旗帜”、“拉山头”,但在笔者眼中,有“旗帜”可树总比什么都没有的好,至于“山头”,诗歌本来就是小众的、圈子文化,“拉山头”再正常也不过,因为诗歌不可能大众化,一旦全民皆诗,对于诗歌来说不是好事,而是大灾难,事实证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全民皆诗就是对诗歌的一场劫难。当然,诗歌发展的历史也会记住这些有自己诗学主张的诗人。



(二)赣州诗群

赣州,同样有着 2200 多年的建城史,历来为江南政治经济军事重镇,也是江西诗歌的重镇。赣州诗群的形成和崛起久负盛名,在江西诗坛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瑞金的三子、圻子、龙天、布衣、白勺,邀上赣县的聂迪,聚义在一份叫《体现》的民刊里,把九十年代青春期酝成的诗歌梦想进一步推向高处。”[10]尽管后来由于各自工作的变动和生活的原因一度分散,但无论身在何方以及时光的流逝也改变不了他们那颗“诗心”的回归,近年来“赣南五子”又重新聚集在一起活跃在诗坛,并涌现了诸如邓诗鸿、范建明、茱萸、谢帆云、谢直云、柯桥、温云高、温度(温新民)、依堑(陈育新)、朝颜(钟秀华)、林珊、如月之月(周娟娟)、温永琪、刘傲夫、刘理海、封义珑、蓝希琳、荻叶、李祚福、天岩等优秀诗人;同时活跃在诗坛的还有成名于上世纪的诗人张秀峰、殷红等。特别是殷红,自2015年回归诗坛之后,2016年他的诗作可以说是“地毯式”轰炸在各网络平台,他的诗歌作品具有后乡村时代的人文特征,透溢出一股清新自然的审美气息,在一定程度上以乡村的恬静、空灵、淳朴、优美的意境,暗合了当下诗人寻找精神家园的情感指向,对抗了城市工业文明快速推进挤压人的灵魂和扭曲人的个性的异化,表达了诗人对灵魂归属的渴望,以及在理想与现实的交汇处对自己心灵的抚慰,从而净化并产生一种供自己和读者渴求的精神之源泉。

在赣州诗群的崛起过程中,主要得益于已经形成气候的瑞金、宁都、南康等诗歌部落的推波助澜,其中实力最强、成绩显著的诗歌部落无疑要首推以“赣南五子”为核心的“瑞金诗歌部落”,他们以《体现》诗刊为载体,聚集了诸如三子、圻子、龙天、布衣、白勺、聂迪、邓诗鸿、范建明一批优秀诗人,他们先后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选刊》《扬子江诗刊》《诗歌月刊》《诗林》《诗潮》《绿风》等重要刊物上不断展示江西诗人的风采。

与“瑞金诗歌部落”同样成绩显著的还有“宁都诗歌部落”和“南康诗歌部落”,他们以不同的创作风格和诗歌理念助推着赣州诗群的崛起。其中以“易堂九子”为核心的“宁都诗歌部落”,他们以《翠微风诗刊》为载体,聚集了诸如谢直云、刘春生、邓诗芳、杨遵贤、谢帆云、谢颖、柯桥、依堑(陈育新)、温度(温新民)、黄琳、杨玲娟、谢颖、牧羊人等一批诗人;“南康诗歌部落”形成气候虽然晚一点,但近年来气势比较强劲,他们以《南康文艺》为载体,聚集了诸如雁西、施翼、黄禄辉、雪青马(黄学芳)、如月之月(周娟娟)、刘理海、蓝天李梦、王承东、李琼、青小素、蓝希琳、莫木(萧士臻)、卢旭一批诗人,其中在2016年的诗歌创作中有着比较出色表现要首推如月之月,她先后在《诗刊》《中国诗歌》《现代青年》《星火》《绿风》等刊物上较好地展示了江西女诗人的风采,并于2016年8月2日以一首《给夜空拔钉子的人》上榜中国作协主办的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从《给夜空拔钉子的人》的文本看,作者的想象能力是超人的,它几乎完全是靠幻象支撑起了诗歌的抒情空间。(罗振亚)”[11]对于“兴国诗歌部落”,虽然还未形成气候,但李祚福、荻叶等诗人表现比较活跃,值得期待。另外,需要特别提一下的是,全南的林珊是江西诗坛近年来表现比较突出的80后女诗人,她于2015年从全国3000多名青年诗人中脱颖而出,受邀参加第四届《人民文学》“新浪潮”诗会之后,2016年在第五期的《人民文学》中重点推出了佳作19首,同时在《诗刊》《星火》等重要刊物上也均有比较好的表现,并上榜了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这又让“赣州诗群”又添了一员女大将,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由于闽、粤、赣边是客家族群分布地,所以“赣州诗群”客家诗人同时又借助“客家诗群”集体征战于各传统纸质刊物和新兴的网络自媒体,影响进一步扩大。



(三)上饶诗群

上饶,名山胜迹众多,早在唐朝就已是旅游胜地,历代官宦名流、文人墨客留下的观光游记、诗词歌咏数不胜数。秀美的山川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上饶诗人天赋般的诗歌创作能力,这也是新世纪以来上饶诗群逐渐强大的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则得益于这些年以来的江西省谷雨诗会的主场大部分都放在上饶的三清山、铜钹山、灵山等名山胜迹,从而盛产了诸如汪峰、渭波、傅菲、熊国太、林莉、徐勇、饶祖明、宇迅、胡锵、灯灯、龙安等一批优秀诗人,他们从上饶走出来,活跃在江西诗坛,并逐步进入中国主流诗坛,同时近年来还涌现了诸如石立新、黄小军、婧苓、果河子、刘绍文、张丽琴、慧子、杨思山、蔡薇琳、筱凡(周真红)、宁永顾等一批创作比较突出的诗人。正因为上饶山川的秀美,所以,“他们诗中充溢的,都是对家乡的情感与热恋,对土地的沉迷与挚爱,对自然的倾听与领悟。(李少君)”[12]

上饶诗群的强大,主要由于灵山、婺源、鄱阳、余干等诗歌部落的实力逐渐壮大,其中实力最强、成绩显著的诗歌部落无疑要首推“灵山诗歌部落”,他们以《灵山》刊物为载体,聚集了一批诸如渭波、傅菲、熊国太、林莉、徐勇为代表的优秀诗人,虽然他们的生活和创作经历不尽相同,但作为在灵山出生并长大的诗人,很自然地组成了一个诗歌群体。于是,他们将诗歌艺术的指尖指向了故乡山水的文化层面里,使得这些都具有当下意识的诗歌艺术眼光里呈现出一种地域文化现象的观照。当这种地域文化观照被他们的诗歌创作精神化时,我们便可以在那些作品里,感受并了解过去与未来、历史与现实叠加起来的审美世界。近年来,他们都先后陆续加入了中国作协,也许这不能代表什么,但这是对他们这些年以来在诗歌创作领域勤奋耕耘的一个肯定。

与“灵山诗歌部落”同样成绩显著的还有“婺源诗歌部落”、“鄱阳诗歌部落”、“余干诗歌部落”等。“婺源诗歌部落”,聚集了诸如宇迅、胡锵、龙安、胡新开、遇见(洪秋香)等一批诗人;“鄱阳诗歌部落”,是上饶地区近年来迅速冒出来的一个诗歌群体,他们以鄱阳青年诗社为组织,以诗社刊物《微澜》《鄱阳湖诗报》等为载体,在鄱阳文坛掀起了一股青春风暴,聚集了诸如石立新、严平主、吴红铁、许天侠、关北(胡伟)、余晓、苏隐没(刘淑娟)、毕海平、陈昱峰、王长江等一批诗人,吴红铁虽然定居南昌,但他一直在为鄱阳青年诗社做义工。在这里,需要特别提一下生活在鄱阳县三庙前乡渡头村农民严平主,他这些年来一直致力于诗歌的创作,并先后在《诗刊》《扬子江》诗刊等刊物上亮相。由于他生活在农村,他的诗歌作品基本上都是以乡村为第一母题,所以多以描写乡村的寻常景致为主;“余干诗歌部落”,以《墨池》刊物为载体,聚集了诸如彭正毅、卢新民、周锋荣、江锦灵、陈国飞、盛春丽等一批诗人



(四)吉安诗群

吉安,自古以来就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堆花香”而著称于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吉安沉淀出了以书院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手工业文化、商贾文化等为主的厚重庐陵文化,并成为赣文化的重要支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册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13]历经千年流转的庐陵文化,迄今仍充满醇厚的意味和再生能力,因此,吉安诗群的形成与崛起也就在情理之中,一批又一批诗人从这里走出来正是庐陵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目前活跃在诗坛的诗人有刘立云、谭五昌、胡刚毅、曾绯龙、曾纪虎、龚奎林、聂广友、夏斌斌、苏唐果、罗启晁、胡粤泉、胡小春、刘世军、刘会然、汪吉萍、汪雪英、王晓忠、王小荣、岚涛、张昱煜、徐乐杰、左清、雨城(肖艳)、黄存平、邓小川、邓颖等。

2015年5月16日,吉安市庐陵文学院的成立,再次为吉安诗群的崛起添了一把火,诗人相聚交流并开展各项诗歌活动不再是散兵游勇式,而是以家的形式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同时他们又以《井冈文艺》刊物为载体,传播诗人的新作。另外,这些年以来,吉安市的井冈山大学龚奎林、曾纪虎为培养诗歌创作的后备力量一直在尽心尽力,对此我们必须要点赞。在这方面,他们已走在全省各高校的前列,而且成效显著,比如培养了诸如李路平、刘里海等一批优秀的80、90后诗人,而且继李路平入选“2014年第七届中国·星星诗歌夏令营”之后,2016年又有一位名叫彭媛的大学生诗人入选“2016第九届中国·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该夏令营类似于《诗刊》社的“青春诗会”、《人民文学》的“新浪潮”诗会。

从2016年吉安诗群部分诗人的创作来看,他们的诗歌作品给我们整体的印象是,干净利落、流畅自然,诗歌的语言也还是透着洗尽铅华的清爽和明快。带给我们的是阅读后的美好情绪,这些率真和纯朴的诗作以挚烈的情感和清新的格调为我们吹来一股清风。而且大多数诗歌作品都是用回忆式和联想式的思维方式,把城市与乡村的意象融合在一起,叙述当前在城市中的生活和逝去的记忆中的乡村情感。同时,在诗意的直观和情感的抒发中,诗行中流淌着宁静的意境美,以及诗人的认知感,并以一种质朴的善良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同时涌动着诗人内心深处的生活体悟。



(五)抚州诗群

抚州,自古以来就盛产才子,可谓名人辈出,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亦成为江右文化的重要支柱。其文化,生成于秦汉,兴盛于两宋,延绵于明清,影响于当今。对于新诗的创作,有了文化的传承,很自然就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诗人,并形成一个地域性的诗歌创作群体。目前活跃在诗坛的诗人有万斌生、龙泉、刘道远、岩泉、黄春祥、杨景荣、吴素贞、焉爱奎、林子、林师、艾龙、李文光、余苏平、丁艳、刘俊文、李鸿根、丁薇、苏群辉、莫寒、南岩、彭路、曾英娇等。

这些年以来,抚州诗群在逐渐崛起,影响在逐步扩大,这应该要归功于抚州市作家协会所采取的“走出去、请进来”的具体措施,比如利用每年的谷雨诗会鼓励抚州诗人积极参加全省的活动,并在自身举办的活动期间千方百计邀请诸如《人民文学》《十月》《诗刊》《星星》《扬子江诗刊》等重要文学刊物的主编、副主编、或者诗歌编辑来抚州给诗歌创作者授课,举办改稿会等,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推出了一批诗人。

期间,创作成果显著的应该要首推杨景荣、吴素贞等诗人。杨景荣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以“唐家庄纪事”为题的乡村诗歌创作,在新乡土诗歌上作出了很有意义的探索。他的作品取材广泛,口语色彩非常浓烈,现场感强,冷抒情的味道浓郁,受到多方好评。其不少诗作在《诗探索》《诗刊》《星星》等有影响的刊物上发表,曾获市第三届“金叶文艺奖”,被评为“诗探索年度诗人”奖。而吴素贞的创作势头似乎要更猛一些,她近年来先后在《诗刊》《十月》《飞天》《星星》《青年文学》《山花》《中国诗歌》《创作评谭》《诗探索》等刊发表了大量的组诗,出版了《未完的旅途》《见蝴蝶》等诗集,并于2016年被推荐为由中国作协、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网络诗人高级研修班学员”,诗作《桃花》于2016年4月6日上榜中国作协主办的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这首诗揭示了‘桃花’所代表的女性命运在历史的无常中被摧残与遮蔽的真相,平静的观察与沉思般的叙述语调,连同哲思的内在闪现,使得这首题材陈旧的‘桃花’诗篇产生了某种可贵的新意。(谭五昌)”[14]应该说,吴素贞的近年来的诗歌作品,给人总体感受是,写得意蕴丰满,现代情趣中又透溢着古色古香的韵味,整体上情感朴素、心灵宁静、思绪透明,这是对生活历练的发现,诗行中充满着内在的张力。其中一部分作品,诗人是在努力追求现代生活的古典意蕴,并从中提炼诗意来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因而有一种现代情趣与古典意蕴被隐约地融合在诗歌作品当中。另一部分作品,诗人是在宣泄着强烈的乡情,并转换为丰盈淳朴的诗歌语言,同时也延伸了诗人对乡村意象的探触以及事物内部多层次的呈现,建构了诗人对诗歌文本的丰富以及创作技艺所展示的精确。



(六)萍乡诗群

萍乡,虽然所辖区域面积相对较小,人口也较少,但它却是一座有1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为湘赣核心区域的龙头城市,具有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城市虽小,诗歌创作实力却不容小觑。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萍乡诗群的形成与崛起,让人刮目相看。目前活跃在诗坛的除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一直坚持创作至今的唐恒、李晓斌、杨启友、刘桃德等诗人之外,新世纪以来,还涌现出了诸如漆宇勤、赖咸院、春暖水、楚山、包华其、山月、刘华、钟洋、吴越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青年诗人。

萍乡诗群的形成与崛起,除了自身具有一定数量的诗人以及具备一定的素质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们善于把自己的作品推介出去,除了依托官方主办的刊物《安源文艺》作为宣传阵地之外,还自筹资金创办了《赣西文学》和《安源诗刊》两家民刊,作为诗歌创作者,发表阵地非常重要,有了自己的阵地,就会让自己的作品得到传播。另外,他们还利用快速发展的网络,比如微信平台,申请多个公众号推介自己的作品。

如今,在萍乡诗群的组成中,80、90后诗人已经成为其主力军。表现比较突出的有漆宇勤、赖咸院、包华其、山月等诗人,他们先后在《诗刊》《星星》《诗选刊》《诗歌月刊》《诗林》《诗潮》《绿风》《青年文学》等重要刊物上有比较好的表现。其中90后诗人山月,曾被《诗刊》重点推介,并当选《诗歌周刊》“年度诗人”。而且,漆宇勤的诗歌依旧保持着对具体的历史与现实、过去与当下的语境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深入洞察,并经由诗作予以准确的命名。他的这些诗歌没有绕过真切的历史与现实的意识,但在这些文化的批判中,却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睿智的人文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情怀。

(七)宜春诗群

宜春,自汉代开始建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书院兴盛,科举成绩闻名全国,历史上就流传下了“江西进士半袁州(宜春)”的美誉。因此,自新诗诞生百年来,厚重的书院文化也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的诗人。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袁州为核心,聚集了樟树、丰城、高安、上高、万载、宜丰、铜鼓、奉新、靖安等地的诗人,逐渐形成了宜春诗群。目前活跃在诗坛的宜春诗人有木朵、曾若水、徐国亮、罗敦、池沫树、尹宏灯、卢游、唐颖、陈腾、朴勤、刘义、杨立春、丁群、光风、赖绍辉、童心、冷光辉、张羽、黄毓英、梁文谋、鲁力、廖玉平、吴超平、陈克、杨圣琦、廖作舟、周建好等。

宜春诗群,除了曾若水、徐国亮、朴勤、唐颖等少数60后诗人还在坚持创作之外,其余的基本上以70、80、90后青年诗人为主。在60后诗人中,唐颖属于那种厚积薄发的诗人,最近几年来越写越好。在70、80、90后诗人中,诗歌创作成绩比较突出的有木朵、池沫树、尹宏灯、卢游、刘义等人。木朵在专研诗学理论的同时,也在进行诗歌的创作,虽然深耕诗学理论的诗人不多,但他的研究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并得到了大家的普遍认可;池沫树、尹宏灯在诗歌创作中的成长经历比较相似,均有离乡去广东东莞工作的经历,都是在东莞被扶持起来的80后诗人,而且取得了比较好的创作业绩。尹宏灯在南漂东莞十余年后于几年前回到自己的故乡,他是一位能耐得住寂寞的诗人,沉稳、不浮躁,工作之余,寄情于诗歌。他的诗歌创作也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其作品大多是唐人绝句式的短章,感觉细腻,言简意赅,又意味深长,堪称是隽永的‘诗歌小品’。(陈启文)”[15]在2016年1月19日以一首《一群羊的祖国(组诗)》上榜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之后,又于2016年7月6日被中国诗歌网“诗脸谱”栏目推介。对于上榜的组诗《一群羊的祖国》,诗评家唐诗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诗篇从多个角度对于羊的情感进行了既有节制而又有张力的诗写。整组诗作想象奇特,视觉新颖,充满诗意,诗味浓郁,这组诗达到了情深而不诡,辞朴而不拙,意新而不妖的境界。”[16]另外一位表现比较突出的是90后诗人卢游,他在参加“第八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后,多次被《星星》诗刊重点推介,是一位创作潜力比较看好的诗歌新秀。



(八)九江诗群

九江,是江南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自古以来,诗歌就浸润着这座九条江河汇集,水势浩淼,河面壮阔的江城。今天,当年的浔阳江还在,奔放着当年远去的一江东流水;当年的月色还在,浸着当年的一叶轻舟;当年的秋风还在,瑟瑟着当年的枫叶狄花……虽然当年的白居易和琵琶女走了,但进入新世纪的九江诗人依然是几碟小菜,一壶诗意酒,一次次诗性的交流,一遍遍吟诵的尽杯,都已被时间酿成了一个诗歌的群体,也酿出了中国“80后”源头性诗人阿斐以及创作成绩比较显著诸如凌翼、雁飞、汪铎、左拾遗、光头(张兹旭)、陈修平、陈光来、徐春林、王玉芬、周玲、梅曙平、杜荣和、高发展、钟新强、胡杨(詹晓华)、明然(余略逊)、谢小明、惟庄(何伟征)、刘建彬、阿郎、邵尉、高伟俊、钱轩毅、邱小波、黄美金、邹红红一批诗人。

在九江诗群的崛起过程中,还形成了浔阳、修水、都昌、湖口等比较成熟的诗歌部落。其中修水于2016年4月30日成立的文学创作基地“回坑作家村”以及都昌的《鄱阳湖文学》、湖口的《石钟山》等刊物的创办,为诗歌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都具有可圈可点之处。



(九)景德镇、鹰潭、新余等诗群

景德镇、鹰潭、新余这三个地区的诗歌群体相对来说要弱一些,但有些诗人还是有比较好的创作表现,景德镇诗群诸如落草汉语(李政群)、张松华、冯干劲、邹冬萍、勃崛(冯冬顺)、徐琳婕等诗人;鹰潭诗群诸如张应想、胡长荣、罗咏琳、张正勇、子衿(江榕)等诗人;新余诗群诸如灵川(邱荣根)、李海球、喻军华、李佩文、黄丽英等诗人,特别是灵川,积极参加全国各地的诗歌征文比赛,目前已成为新余诗群中的获奖专业户,只要哪个地方有诗歌赛事,就必有灵川获奖的身影。


    关注 江西诗歌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