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公文,滴滴离破产还有五个月?“滴滴们”未来走向何方?

 

滴滴有罪,但不至死。作为国内估值最高的独角兽企业之一,滴滴的神话本该在其上市当天达到高潮,而一纸公文无疑让滴滴成了“早泄”一族。...



京沪网约车新规终出世,“滴滴们”未来走向何方

来源:凤凰科技 作者:马晓宁

网约车


昨日下午,两则突然发布的《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下文简称为《细则》)和《上海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若干规定》(下文简称为《规定》)打破了多日以来的沉默。地方网约车新规中曾经出现的“京人京车”、“沪籍沪牌”的规定在正式文件中发布,将多日以来人们心头悬在半空中的石头彻底落了下来,变成了心中的一块大石。

新规出现,符合标准的平台还相对较少,未来网约车将走向何方,仍是不解之谜。

网约车新规 哪些条款变了

相较于此前网约车细则的《征求意见稿》和《草案》,新出炉的《细则》和《规定》较大的改动并不多,主要集中在网约车辆标准、驾驶员条件等方面。

根据北京交通委发布的文件解读来看,修改内容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中增加“修订巡游车技术规范,提高车辆技术标准”的表述;

二是将网约车辆原标准“车辆排量不小于2.0L或1.8T”调整为“车辆排量不小于1.8升”、“车辆轴距不小于2700毫米”调整为“车辆轴距不小于2650毫米”;“7座乘用车排气量不小于2.0升、轴距不小于3000毫米、车长大于5100毫米”一条中取消了“车长大于5100毫米”的限制性条件;

三是将网约车驾驶员年龄条件由原“年龄男60岁、女55岁以下”改为“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四是将原“车辆安装符合国家和本市相关规定的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应急报警装置,车辆技术性能符合运营安全及公安部门相关标准要求”的表述改为“车辆安装符合国家和本市相关规定的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固定式车载卫星定位装置和应急报警装置,能向监管平台和公安机关实时发送位置信息,并向公安机关实时发送报警信息”;

五是新增“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非经营性车辆不得从事网约车运营”等的规定;

六是将网约车运价修改为“合理确定网约车计程计价方式,不得有不正当价格行为。”

七是增加了“本实施意见发布之日起,已经在本市开展网约车业务的网约车平台公司、驾驶员及车辆,给予5个月过渡期。”的表述。

上海交通委也表示,在综合评估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3个文件征求意见稿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改。其中关于网约车,将车辆轴距条件放宽为“达到2600毫米以上”,且不再区分燃油车辆和新能源车辆;不再要求驾驶员“持有本市公安机关核发”的机动车驾驶证;对纳税和经营服务相关条款也做了适当放宽和调整。

户籍限制和车辆牌照要求为什么没改

“京人京车”、“沪籍沪牌”曾是引起舆论轩然大波的原因之一。在征求意见稿发布后,滴滴就曾表示在上海已激活的41万余滴滴司机中,仅有不到1万名司机具有上海本地户籍。据了解,其它的网约车平台能达到这个条件的司机也并不多。关于籍贯和车牌的限制必然会导致现有网约车数量的大幅减少。

针对公众关心的网约车车牌和驾驶员户籍的要求,北京市交委的解释是要落实北京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交通拥堵以及遵守《北京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中“出租汽车驾驶员须有本事常住户口”的规定。

而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杨小溪回应称,之所以坚持“本地车”,是因为首先交通运输部有相应的规定,网约车不可异地经营;其次,依据目前实施的限行措施,仅有在上海市注册登记的车辆才能提供全时段全路段的出行服务。坚持“本地人”的依据是,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七部委联合发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网约车经营服务属于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的一种类型,上海市地方性法规《上海市出租汽车管理条例》规定了只有本市户籍的人员方能从事出租汽车营运服务。

据悉,在此次征求意见阶段关注度同样较高的,“网约车司机必须为北京户籍”的意见,表示质疑的只占25%,因此在最终正式发布的文件中没有进行调整。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北京市交委保留“京人京车”是应了老百姓的呼声的解释有待质疑,北京市交委收到的具体意见的内容和来源应当公开。

易观汽车与交通出行研究中心研究总监张旭在接受凤凰科技采访时说:“交通部门没有考虑到市场对于专车运营的真实需求。通过这种方式来减少专车现象,我认为是存在一定的权力寻租现象的。”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张效羽认为,保留本地车牌和本地户籍的问题应该一分为二来看待。保留本地车牌问题不大。但是京沪地区网约车保留本地户籍可能是为了保障本地人就业。这将使北京上海网约车数量大幅减少,价格大幅上升,“打车贵”、“打车难”的状况将再次出现。

网约车将走向何方

根据此前滴滴公布的数据,上海司机中户籍符合规定的不足3%。虽然北京数据未曾公开,但也应不占据明显优势。如果户籍和车籍的规定现在强行实施,不仅是滴滴,所有涵盖有C2C出行业务的平台都将遭受重大打击。

与出行服务相伴的另一项打击,则是高融资的平台面临的估值风险。滴滴如何在政策打压下维持自己的1899亿元估值将是一个难题。

网约车平台会遭受重创,但这个坎走过去就会好很多。张旭认为,例如滴滴这种有很多产品线的公司,最近还推出了滴滴小巴业务,不断地模式创新会让他们尽可能地在交通出行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朱巍表示,细则的出现对每个公司都会有影响,但是不会太大。因为市场已经做大了,老百姓对网约车服务是刚性需求,加上投入的资本成本和习惯成本,政府想要通过一纸空文去改变现在的状况不太可能。

北京的网约车新规有5个月的窗口期,但上海市的规定要没有留下这个窗口期。如果用文件来立即禁止网约车的话,朱巍担心这会将许多合法车辆变成非法运营的黑车。短时间之内将会出现另一个现象是地方网约车细则的集中出台,但对二线城市而言,北京上海的特征明显,不具有大城市标杆作用,政策也不会完全一致。

各个城市的政策严格程度不一样,就会造成打车价格不一样,长期看来,一些出行成本更高的城市可能会慢慢转变,张效羽在预测未来的网约车行业时说道,“随着网约车的发展,或许今后网络约租车和巡游出租车之间的界限会进一步模糊,两个行业之间相互融合,城市政府可能也不会再坚持本地户籍。”

滴滴离破产还有五个月?

转自希鸥微信号:ceobus

作为国内估值最高的独角兽企业之一,滴滴的神话本该在其上市当天达到高潮,而一纸公文无疑让滴滴成了“早泄”一族。



不是这届领导有问题,是这届互联网企业不给力。

2016年10月8日,上海、北京两地同时出台网约车新规征求意见稿,均要求司机为本地户籍、车辆为本地牌照,同时对车辆规格等作出了较为严格的规定。与今天温和、内敛的回应态度不同,彼时滴滴出行对意见稿的回应非常强硬:请领导三思后再决策!

当时,滴滴提出新规出台后将有四大严重后果:1,平台上的车辆减少;2,平台上的司机减少;3,网约车的车费增加;4,用户等待车辆的时间增加。滴滴的回应中甚至提到了李克强总理鼓励分享经济、交通部刘小明副部长关于“改革的目的是让人民群众高兴、满意、方便”。

滴滴还说,大量的网约车司机将面对失业打击,成为社会闲散人员,重新寻找工作,或将造成群体性危机和社会不稳定因素。换句话说,你们这样乱搞,社会要大乱。这些话都是说给负责出台网约车新规的领导们听的。

但领导们似乎并不买账。今天出台的网约车新规,网约车驾驶员的具体要求是:北京市户籍,取得本市核发的相应准驾车型机动车驾驶证并具有 3 年以上驾驶经历;上海市的驾驶员要求是“上海人、上海牌”。

央视新闻直接说,“对网约车营运车辆必须为北京牌照的意见,超过90%的人表示赞同”。90%的吃瓜群众都认同在北京马路上的滴滴等网约车的车辆必须为北京牌照?

呵呵。

按照这种调研方式,90%的群众估计也对“雾霾天气不是人祸是自然灾害”表示非常认同。

事实上,滴滴有错吗?有。

自滴滴等网约车出现之后,从2014年到2016年,北京的司机们明显感觉北京更堵了,以前是早高峰晚高峰堵,现在不分时段全体都堵。网约车为堵车做了巨大贡献。

一位出租车老司机解释其中的原因:滴滴实际上是把“黑车”运营平台化,之前的黑车都是趴在小区门口、地铁口揽活,活动半径一般就是两三公里,因为再远的话就“不是自己的地盘”、“不熟悉”、“不好接单”。但有了滴滴之后,黑车走到哪都能接单,这直接导致白天北京的主要干道上,出行的黑车梳理增加了五十万两。

滴滴还有什么错?垄断。

滴滴之所以敢强硬回应领导新规,正是因为其平台每天活跃着200多万名司机。以上海为例,41万余司机中,仅有不到1万名司机具有上海本地户籍。滴滴想,你的新规实行了,我平台上90%的司机都没有生意做。所谓“法不责众”,你敢奈我何?

领导给了滴滴想不到的答案:90%的群众对新政表示欢迎。

滴滴在出行领域的垄断,几乎断了所有在出行领域创业者的梦想。任何一个出行产品,投资人都会问你三个问题:滴滴要是做了,你怎么办?滴滴要是做了你怎么办?滴滴要是做了你怎么办?

唯一敢在出行领域和滴滴叫板的智能单车——摩拜、ofo们其实自己过的并不好。在北京的雾霾天,伸手不见五指,剧烈骑车运动会让用户呼吸加快,雾霾吸入量过多;在北京的寒冬里,车座上车把上的厚厚积雪、刺骨的寒风,都会消灭用户骑上一辆单车的欲望。

滴滴还有错?那就是不该和领导对赌

滴滴以互联网模式颠覆传统出租行业,有人认为这本质上是一群投资人拉上一个创业者与政府的对赌。他们以为政府在互联网的压力下一定会改革出租车市场,这里面有巨大的想象空间,却没想到用补贴搞来的用户毫无忠诚度,更没想到出租行业虽然传统但是极其成熟,不是想颠覆就能颠覆的了。

一群投资人联合创业者想通过大规模资本介入,在两三年内通过恶性补贴挤掉竞争对手,然后提供有限的服务却坐收高昂的中介费。这是极其投机和缺乏商业道德的行为。

而领导毕竟是领导,从来没有把他们当成对手。

那么,新规出台后,滴滴有多危险?

毫无疑问,滴滴到现在还没有盈利。作为五千年中国史上成长速度最快的公司(四年估值从0到2500亿),滴滴自成立起几乎就只做两个事情,一是市场做大,一是赶快融资。每一天不是在宣布融资就是在融资的路上,而现在,领导告诉潜在投资人:滴滴要不行了,90%的司机或车辆要从平台上离开了。

投资人还投不投?

要是你有2000亿,你投不投?很明显。这几乎断了投资人对大姑娘的美好期望。

所以,有了开头那句话。这届互联网企业真是不行,毫无门槛的O2O点燃了中国创业群众的激情,却一个个倒下;好不容易做大一家却又被一纸公文埋葬。

新规给滴滴等网约车平台留下了五个月的过渡期。要求在这五个月里,各网约车要把平台上不符合要求的人、车清洗掉。那么,这五个月,滴滴会做什么?

今天是冬至,一年中最冷的一天。北京、上海公布正式的网约车规定无疑让所有“小桔人”心中寒上加寒。接下来,滴滴会怎样,滴滴的高管精英将如何在接下来五个月扭转乾坤?以下纯属猜测:

1,滴滴平台的广告量将增加

这比较符合走下坡路的互联网公司加快对用户变现的逻辑。此前大家谣传微信不行了,正是因为微信的广告量猛增。同时,这也能给滴滴带来比较大的营收。

2,滴滴出现一波裁员

事实上,在10月份网约车新规征求意见稿出台后,网络上已经谣传滴滴裁员千人。滴滴目前约有5000名员工,此次新规出台将对“快车”事业产生巨大冲击,以上海为例,平台80%、超过30万名司机将“下岗”,那么“快车”事业部的50%的同学是不是将离开滴滴?

3,滴滴变成一家投资公司

和一些互联网企业一样,在完成巨额融资后,因为自身模式发展不良好便转身成为投资人的公司不再少数,比如春雨医生,已经成为圈内投资移动医疗产品和服务的重要平台。滴滴有大量用户和用户数据,现金+资源的投入将是其主要的投资方式。

4,滴滴转变业务模式,寻找新突破

滴滴已在尝试与沈阳等地政府一起打造智能交通云平台,平台建成后可以为城市路网优化提供决策依据,并通过智能调度优势,从时间和空间维度实现削峰填谷,改善城市交通拥堵。成为各级政府的合作伙伴,也将为滴滴带来稳定收入。

5,滴滴融资困难,上市道路更加曲折

作为国内估值最高的独角兽企业之一,滴滴的神话本该在其上市当天达到高潮,而一纸公文无疑让滴滴成了“早泄”一族。接下来的发展中,滴滴将被迫变得更加注重自身“造血”能力,不再依赖资本。

综上所述,滴滴有罪,但罪不至死。

五个月后,滴滴会是更好的滴滴。

就像,房价之所以不会降,最根本的原因是国家的精英阶层有房子、屌丝没有房子。降房价,会得罪中国所有的精英。这不划算。

电商行业的年度盛会——第五届中国电子商务年会确认于2017年1月10日在上海龙之梦大酒店隆重举行。中国电子商务年会是我国最具权威及影响力的大型电商会议之一,由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电子商务委员会、中国电子商务产业联盟主办,是企业界公认的行业策源地及风向标,是我国电商界讨论行业热点、判断未来发展趋势、交流产业观点最为重要的行业平台。







抢票正在进行!

名额有限!手快有,手慢没!抢票链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电商喇叭社』
电商委官方微信公众号
聚焦电商江湖    纵论天下大势


    关注 电商喇叭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