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同理心,你还傻傻分不清楚吗?

 

多点同理心,世界多点爱...





2016年是神奇的一年。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英国脱欧,首相辞职,然后把英国搞脱欧的人也不干了;

美丽的法国小镇被恐怖分子血洗;

一个飘满热气球,本来该搞旅游促发展的土耳其变成了美剧里的中东;

中国和菲律宾剑拔弩张, 南海观音也出来宣示主权;

赵姓戏子据说一手遮天控制了大半个中国,逼得相干人等纷纷跳出来对祖国大表忠心:爱国爱党爱社会,请您让我来赚钱。

小枣看得不亦乐乎,瓜子磕了满地,现在才洗个手来写推送。


正如权力的游戏中瑟曦老太后说,就算世界再鸡飞狗跳,大部分地方也是风平浪静的。平静生活的人们很难想象战乱不断,恐怖滋生和暴力当道的世界的生存体验,

但是我们总会有人类被弱势,悲惨和不幸所激发的本能情感:同情心(sympathy)和同理心(empathy),它们的中英文都如此接近,而其含义和效果是如此不同,值得拿来说一说。
Sympathy和empathy共享希腊语词根“pathos”表示“遭遇,感受”。
同情心的前缀sym-意思是“一起,随同”,同理心的前缀是“em-”,表示“在内,包含”。

从词的历史看,Sympathy先出现在英语世界里,指的是“对于他人遭受的不幸表示的悲伤,难过。”
举个栗子
“There was little sympathy in England for David Beckham … when he received a red card in a 1998 World Cup loss to Argentina.” –New York Times,  July 2, 2015

当贝克汉姆在1998年的足球世界杯上被红牌罚下,输给阿根廷时,英国国内社会并没有表现出太多同情。“…the new [Facebook] feature would automatically replace the existing ‘like’ button with a ‘sympathize’ one when users tag their statuses with a negative emotion, like ‘sad’ or ‘depressed.’” –New York, December 6, 2013

脸书要有新功能啦!当用户发送带有消极负面情绪的朋友圈时,系统会自动把点赞键替换成“同情”键。

Empathy是年轻一点,最早在19世纪晚期出现,是一个心理学上的专业术语,表示内心感觉的生理表现(physiological manifestation)。

(术语很玄,但大概就是通感一类的意思,看到美女感觉好像吃了糖,看到情侣秀恩爱感觉自己是狗那种。)

而现在empathy的意思是“感受他人感觉的能力,换位思考的能力。”适用范围比“同情心”更广,不仅可以感受别人的痛苦,也可以感受和理解别人的喜悦,观点,意见。

这样一比,同情心就输在了胸怀和气势上。
同理心是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去感受别人的感受;而同情心则是带着居高临下的气势和可怜别人的态度,有时让人难以接受。
对于孩子的教育来说,更重要的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而不是同情心。


同理心可以被分为以下几项
PERSPECTIVE TAKING

接受观点:接受他人观点的能力,或者是认同他人的观点是他人的事实。
STAYING OUT OF JUDGEMENT
不加评论: 并不容易,评价别人是人类天性
RECOGNITION OF EMOTION
识别情绪: 认识到别人的真实情绪,而不是主观揣测
TRYING TO CONNECT
尝试交流: 用别人喜欢的方式讨论情绪
举个栗子
你有一天掉到黑黑的地洞里,你大叫:我好害怕!这里很黑!而有同理心的人会跳下来陪着你,说:我知道掉下来什么感觉,我会陪着你的。让我们一起哭吧!而有同情心的人会说:天啊真糟糕!要坚强哦,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相信我!你要吃个煎饼果子不?

同理心和善良一样,都是一种选择,而且是那种很危险的选择。

为了和他人产生连结,你也得去内心深处挖掘你可以产生相同负面情绪的点。

小枣大学闹分手,很多人都来劝我: 至少你曾经拥有过!要想开一点,而只有一个充满同理心的朋友,为了让我好过一点,挖掘自己被前男友欺负的伤心往事,最后哭得比我还惨,而我一下感觉好多了。(谢谢这位朋友,鞠躬)

所以各位,下次再遇到需要安慰的朋友,试着卸下自己的同情心,换上同理心。

可能说一句”这真是糟透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但是我愿意陪你。”是最好的安慰。
世界人民不用大团结
和平相处就可以了
世界和平是每个人的梦想
但人这个概念
不包括恐怖分子
小枣说辞
词有真意,真有趣


    关注 枣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