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的地缘哲学

 

为什么不撑伞呢?算了吧,那个时候的北方农村,伞就像诗人一样稀少。...



有一天我刚洗好碗从厨房出来,叶老师坐在沙发上指着自己的脚让我看,我左右端详,脚要比其他部位黑,甚至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我终于知道了!其实我不是生下来就这么黑的!我只是容易晒黑的体质!”于是开始跟我讲她小时候每天都在小溪边玩,天天蹚着水,在太阳底下,不知不觉就晒黑了。 确实,南方农村的孩子每天与水为伴,蹚水,淋雨,就像吃饭一样平常。

我是反感雨的。这从北方人对于下雨反应上也能看出一二,比如发现突然下起了雨,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先找个屋檐躲一会,等雨停了再走,或者起码要等雨小了。因为很多人并没有带雨衣的习惯,就算是带了雨衣,想起要打开那几个月叠放在那没动过的,甚至都僵硬到起皱的厚重雨衣,如此费工夫,那还不如找个地方观望一下,兴许雨一会就停了,毕竟北方的雨往往都是阵雨,来得快去得也快。

为什么不撑伞呢?算了吧,那个时候的北方农村,伞就像诗人一样稀少。我记得我家再算上奶奶家,只见过一把伞,暗红色的,平时极少见拿出来,我唯一见到它撑开时的样子,是在奶奶家的相框里,那是一张相片,里面是奶奶站在青青的槐树下,撑着它,我看见了它伞面上的小碎花。不过大家都觉得伞不实用,雨细小的时候装装样子是不错的,可一旦风雨来的时候那一叶雨伞只能罩住一个头,鞋和裤子一下就要淋湿了。北方人又特别反感湿冷,要是穿着湿衣服湿鞋过一路,简直就是受刑。所以到底还是雨衣牢靠,上下罩的严实,还不容易损坏,那时候的人们是深谙性价比的。可是雨衣也有缺点,就是重。有一次我放学回家,乡间泥泞的路要拖住我的脚,又顶着厚厚的雨衣,两个小时我走到家的时候,什么力气都没了,只想上热炕头躺下睡了。

所以直到现在我定居在了南方还是不喜欢雨,甚至连雪都不喜欢了,因为杭州的雪下到空中就变成了水,跟雨是一样的效果。从小母亲就让我知道,不要在雨里面跑,着凉了就要感冒发烧,如果不小心淋湿了头和脚,就要赶紧用热水洗好擦干。雪就没事,随便你在雪地里疯跑,打滚,还是被小伙伴灌了一脖(bo)颈(geng)子(zi)的雪球,只要起来拍拍干净就好了,一点都不湿不脏,雪子甚至可以吃。

最近叶老师买了双凉鞋,就像小时候我们穿的那种一样,几根塑料带子包住脚,她说很好,这样下雨的时候可以放心的在水里走,还说那双鞋子有一股奶油味。我拿过来闻了闻,就是小时候有一种橘子瓣橡皮擦的味道。


    关注 青槐树下摆棋盘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