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跑步主义者的2016:不是每一个想法都必须实现

 

快不起来的时候,不如索性慢下来。...





有阳光,也有雾霾。坐在城心29层的办公室里,可以清晰看见,从南方斜刺而来的阳光,穿过了层层的灰霾,散发出一圈一圈的光晕。

这是一个寻常与往的冬日。

时间总是习惯在无声无息中敲开一个又一个的时令之门。前几天是圣诞,两天是元旦。对于习惯了农耕夏历二十四节气的我们,这并不是一个年关氛围浓郁的节点。但面对一个将到未到的时间,我们似乎也越来越习惯去憧憬、去梦想。虽然回头望望我们的过去,或许也未必糟糕、未必压抑、未必悲伤。我们只是跟从前的每一个时间都一样无比憧憬着未来会更好罢了。

从并不丰富甚至贫瘠的时空里走来,作为这个城市的“新市民”或是“美丽新世界”里的“新公民”,我们的内心大抵或多或少地有有些励志过度、焦虑过度了吧。

幸好,还有一些快不起来的东西,足供思考人生回味当下。

比如长跑,马拉松式的长跑:快不起来的时候,不如索性慢下来。



从这个角度上说,我的2016年,是从厦门马拉松开始的。

那是元月2日,新年假期的次日。在美丽的厦门海滨,我随着3万人的大潮,流淌过葱翠的滨海大道。4个半小时完赛的挑战之旅,有着生活中所有的种种起承转合和跌宕起伏。比如有心无力,和有力无心。

漫长的赛道上,内心和身体的碰撞,跟梦想与现实的碰撞一样频繁和不可预知。

厦门马拉松,是我的第二场全程马拉松体验。在历经了初马的兴奋之后,我更加懂得,马拉松的真谛在于安全完赛、健康完赛,而不是一味地挑战极限、触碰风险。

这一次的马拉松之旅,也是我们一家三口的第一次新年旅行,鼓浪屿的雨中之美至今让人难忘。下半年,我们又一起去了日本,一个人的马拉松之旅,越来越成为一个家庭的主题旅游和旅游主体。
时间一晃就到了5月,眼看着夏季到来之前的马拉松档期即将过去,我仓促来到了东营,以一场半程马拉松犒赏自己。

期间,3月20日的无锡马拉松,虽则中签,无奈放弃。那一日,是在济大学同学第二届的“新春第一聚”。黄河边上,一锅羊肉,畅叙家常。

2017年的无锡马拉松,时间是3月19日,翻看日历之后,再度放弃。这一日,大抵会是“新春第一聚”的第三届。更重要的是,此前一天,是妈妈的生日。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即便期许已久,也总有种种的原因而缘吝一面。而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明白,不是每一个想法都必须实现。

2016同样遗憾的还有4月24日的扬州国际半程马拉松,千金难求一签的最高级别的半程赛事,有兄长竭力为我觅得一签,可惜“计划不如变化快”,终成憾事。此后,同样放弃的还有衡水马拉松,以及杭州和广州两个金牌赛事。每次提起都有同一种遗憾,所幸诸友帮我申请了参赛包,留下了T恤可以纪念。
下半年的第一场赛事,9月17日的北京马拉松,创造了跑步以来的最好成绩:3小时56分。

前半程发力,后半程吃力。第一次全力以赴,冲进国家三级运动员及格线——4小时的成绩门槛。
10月带薪休假去了日本,和歌山市半程马拉松赛,接着北马的心劲,在坡道漫长的滨海赛道上,创造半程最好成绩1小时46分。就此宣告2016年跑进100分钟的目标以失败而告终。
还好,孩子玩得很开心。
从未想过10月29日的上海马拉松,会是2016年的收官之战,但事实就是如此了。

这是一次最辛苦的旅行:10月27日从日本回济,次日参加母校母系的30周年庆典,当晚飞赴上海,深夜11点入住酒店,29日5点起床,7点半起跑……就如打仗一般,马不停蹄地赶路。以致30公里之后,一度想着放弃奔跑。终以4小时16分的成绩完赛。当晚飞回济南,次日周一打卡上班。

10月29日创造了个人的另一个纪录:当日步数,超过6万。



2场半程,3场全程。一年时间,匆匆闪过。年初的期许,折半兑现。

世间之事,无论工作、学习还是生活,大抵也都与此大同小异吧?

总归有些记忆,不曾忘却;有些激励,犹在心头。略可欣慰的应是,我们终究是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努力地做事,极尽全力地做自己。待到时间都过去,也大概只有这些东西,值得我们惴惴不忘吧。

这一年,我很开心。


    关注 浮生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