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猪

 

我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关于爱,一共有多少种表达方式;但我知道,最朴素最深情的一种,就是在老家农村的父母用...



我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关于爱,一共有多少种表达方式;但我知道,最朴素最深情的一种,就是在老家农村的父母用几乎一整年的时间,用粮食瓜菜精心饲喂一头肥壮的年猪,在临近年关时翘首以盼儿女们携妻(婿)带子回家过年......
猪是陕北农村饲养最普遍的家畜。猪的适应性强、长肉快、繁殖多,所以农村一直把养猪作为家庭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人家都在院门之侧垒砌猪圈养猪,少者可供自给,多则可出卖换钱,“圈里养着几口大肥猪”被视为家道殷实的重要标志之一,“肥猪满圈”也是普通农家的美好愿望。
“杀年猪”是陕北农村过年一个传统的习俗,杀猪当日,主人邀请亲友到家吃“槽头肉”(新杀猪带着温度的靠近猪头的肉,因平时猪吃食、拱地运动量大,肉质一般为五花肉,肥而不腻)。过去农村人平时很少买肉,一年到头都是吃年猪腌的腊肉,所以杀年猪的时候赶紧请亲朋好友来尝尝新鲜肉的滋味。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是陕北乡村民众的一句俗语,也是当地生活习俗的真实反映。杀猪头一日开始不给年猪吃食,说是让把肚子里的食物拉完,怕翻肠子挤破。那时的年猪也普遍喂的肥,哪个媳妇勤快麻利会过光景喂的年猪也又肥又大。
以前的陕北农村养猪虽然很普遍,但一般人家一年到头却难得吃几回猪肉。原因是家里养的猪起码要长过一百二三十斤才能杀或卖,平时杀猪,家里人一般都是卖了换钱花,只有“过年”时才舍得将自己喂了一年的大肥猪杀掉,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民间谓之“杀年猪”。记得小时候我们常念的童谣“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月就是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盼望过年杀猪吃肉的心情。
过年杀猪是农村人的习俗,每年进入腊月后,乡村中的大事就是杀年猪了。进入腊月,年关将近,同宗的亲近的三家一伙五家一群商量合伙杀年猪,磨刀挑水,商量从谁家先开始杀,用谁家的大铁锅烫猪,每个人都是喜气洋洋的面孔,见人都非常热情。
过年杀猪要看天气,最好是无风的数九寒天,气温越低越好,最好再下点雪,猪肉能冻住,易存放。在自然低温下保存的猪肉不变味,比冰箱冷柜存放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猪肉的鲜美。
农村杀猪时多来几个人是很有面子的事。杀猪吃肉人多才有意思,图喜气。因此,过了腊八后,天气更冷了,杀猪的人家一家挨一家排着号的进行。
整个腊月的清晨总是被一阵阵猪的嚎叫声惊醒,直到过春节前,全村便在杀猪请客的氛围中热闹地进行着。陕北至今还有专门经营“槽头肉”的饭馆,在某些方面就是沿用民间的这种风俗。



杀猪在农村算是一件大事,因为一般人家每年也就是一两次,几乎相当于过节。因此,杀猪要请行家,俗称“掌刀的”,人家不仅干得干净麻利,而且不浪费有用的东西,把猪的肉、头、蹄、内脏、血、骨头等各部分收拾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各尽其用,用民间的话说是“能多杀出五斤肉来”。在杀猪的这天,主家都要请至近亲友前来聚宴,既为联络感情,也是表示庆贺。
在我小时候,我家每年都会杀一头猪,猪是母亲喂的,杀它时母亲是不敢看的, 还在烧水做饭的时候偷偷地抹眼泪,毕竟喂了快一年时间有感情了,每每还在嘴里低声念叨:不要怪我们,下辈子不要再托生为猪。
自从母亲在我十二岁那年去世以后,家里再也没有杀过年猪。过年时父亲从集市上买些猪肉回来的时候,家里便被一种沉重的思念氛围所笼罩。父亲不时地唉声叹气,猪肉也失去了原来的美味。
这么多年来,虽然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我也见识了不少城市的精食美肴,但却无法忘却母亲粗糙的手做出来的美味滚烫的年猪肉......
后来我发愤学习,考取了一所中专学校,算是走出了农门。学校毕业后,我自愿被分配到了延安最西边的吴起县工作。因为所在单位年终忙于考核汇总、年初又要发放奖金、编制考核方案,年前年后是每年最忙的时候,因此就很少回老家过年了。和妻子结婚生子后,过年大多改为去本县的岳父岳母家。而岳父岳母家每年都杀年猪,一头或者两头,全部用于过年,一斤也不卖。我们一家三口更是连吃带拿,每年至少一个猪坐墩,外带猪瘦肉若干,拿的都是猪肉里的精华,说来都让人有点脸红耳臊。
岳父良善而勤快,岳母是从干了大半辈子民办教师后转正为公办后退休的,在农村属于有见识、有主见的人。她对喂年猪有一整套自己多年摸索出来的近乎苛刻的标准。先是在每年二三月间到镇上集市上挑选购买本地土种黑毛猪仔,虽然长得慢,但肉质鲜美细腻。然后精心喂养,前半年尽可能多地给喂一些新鲜树叶、猪草、瓜菜,一进入秋季,便在村子附近加工上几大袋子玉米,然后隔三两天煮一大锅洋芋、南瓜,最后再混入玉米面,煮熟晾凉后喂养。猪因为摄取的食物品种多,进入秋季长膘的时候又吃的全是煮熟的以粮食瓜菜为主食物,,猪肉味道自然无比鲜美。

近年来,岳父家所在的五谷城镇政府引导农户发展半温棚户养生猪致富产业,每家养十到十五头猪,每年出栏两到三批,收入一万多元,因为喂饲料,省时省力、出栏周期短、投入小且资金回笼快,大多数群众都积极饲养。岳父也养了一棚,收入也还不错。
一向见解独到的岳母在新修半温棚猪舍时坚持留下了原来的旧猪舍,为的就是养自家过年吃的“年猪”。她觉得猪养在温棚里,一则温度过高、二则接受不了太阳直射,生长的是快了,但影响猪肉的品质。村子里许多人喂得年猪是全部拿玉米面、荞麦面喂,美其名曰“纯粮食”猪,但岳母对此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她说人只吃细粮营养也不均衡,更不用说猪了,只喂一两种饲料的猪不是缺钙就是缺别的微量元素。这些年来,岳母固执地在老式猪圈里边养年猪,还给猪在水泥地上铺上厚厚的糜草,投入特殊感情精心喂养,只为猪肉的传统正宗、味道鲜美。



岳父岳母依然年年喂年猪,我和妻子、儿子都会回家,不管有多忙,只要有空都会回家。妻子嘴馋,每每在岳母开始做肉时就指着某一块肉多骨头少的排骨,撒娇似的对岳母说:“我就要吃这一块”,而岳母在排骨出锅后也能异常精准地找到那一块抄到妻子的碗里......
我们年年回去,却不再杀年猪,杀猪的自然有大哥和几个后生弟侄邻居亲友。但我还是和儿子欢快地跑前跑后,干一些打下手的杂活。不单为吃肉,只为那种杀年猪的气氛,一大家子,人人有活干,热热闹闹,欢快愉悦。
杀猪已经不再神圣,却回落成那一抹亲情的守望......
啊乡愁,就是母亲和岳母那略显粗糙的手翻转的香气扑鼻的年猪肉......



    关注 吴所不起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