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见字如面》,这篇评论我决定手写

 

希望每一位观众在看完节目之后,对中国的历史有更多维度的了解,同时有那么一刻愿意静下来,去感知一下时间。...























另附电子版文字于下:



关导,您好:

见字如面!

是的,见字如面,就像您新制作的这档节目的名称一样——《见字如面》。

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冷眼君,一个专注于做电视节目评论且有些固执的家伙。也许您在这之前直接或间接的看过我写过的一些文字,如果有看过,那就太好了,因为您应该会马上反应过来,这篇是要来评论您的新节目《见字如面》了。

我是在2017年1月1日晚看完的第一期《见字如面》的节目,想来想去,要评论这档节目的最好方式莫过于也写一封信。所以,我决定提笔写一封信给您,对,是真正的提笔,来告诉您我对这档节目的一些看法。不过,由于太久没有持笔进行长篇书写,字迹还请包涵。

其实我对您并不了解,也从未见过面,可能知道您仅仅只是因为您制作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中国成语大会》这两档节目。这两档节目我都看过,应该说出发点都是很好的,但是恕我直言,在电视化呈现的极致表达上有些走偏了,我想您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我发现您最近的作品总是喜欢逆势而为,好像从来都不会去趟综艺的这片红海,而是另辟蹊径的利用自己的作品与当下社会中越来越匮乏的文化内涵尽可能的产生关联,缺什么,您就尝试去表达什么,这一点,值得敬佩。

其实不管是先前的那两档,还是今天要说的《见字如面》,其核心都很相似,就是因为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后,人们真正意义上提笔书写的机会越来越少。互联网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信息的传递也越来越快,可是在数字化的时代里,我们的生活却缺少了一些本应有的温度与情绪。

当初我们写信,当然是因为信息的传递方式还没那么发达,但是文字的魅力却能发挥到极致。我们能透过每一封信里的内容,边读边想象,想象给我写信的这个人当时是一种怎样的语气与状态。人是具有极强想象力的物种,当只能透过文字去营造某种场景时,那种潜力是不可想象的。所谓的见字如面,大抵就是这个意思吧。

许子东教授说:“书信这种形式正在消亡,但是书信里承载的文化与文明不应该消亡,应该转到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而《见字如面》就是在做这个事情。”

的确,随着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信,早已变成了短信和微信,都尽可能的在想办法让信息的传递变得快一些再快一些,过去的那种提笔书写的仪式感早已消亡。我不知道您最近一次写信是在什么时候,我应该是在大一的时候,但至于写给谁的,写了什么,早就忘得一干二净。

其实从功能上来说,书信和手机短信、微信的功能是一致的,都是信息的传递,但是短信和微信总是缺少着那么一点点人情味,一种能见字如面的效果。

写信,其实是一件过程相对繁琐的事情,但是回想起来,其实还挺有意思的。首先我们要用笔,一笔一画的在信纸上书写,一旦遇到写错或者不满意的情形,你可能还要重新找来信纸再写一次。然后折好装进信封,跑去邮局,买来邮票贴上之后,再亲手投递进绿色的邮筒。你会发现整个过程自己全程亲力亲为,关键还有心情的变化,尤其是投递的那一瞬间,往往内心都会有些期待。然后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你一次次想象着收信人会什么时候收到信,看到信时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会不会马上给我回信,等等。所谓的人情味、真实感,大概就是这样吧。

说回节目。坦白讲,我在看第一期节目之前,其实已经在网上看到了一些片段,就是您口中的“单曲”吧。当时我只觉得,读信这件事,怎么能做成一档节目呢?一期节目会有多长?一直读信吗?要读多少封信?一系列的问题浮现在脑海,因为我实在很难想象节目有可能呈现的模样。

最终,您在第一期60分钟的节目中,为我们呈现了7封内容迥异的信件。有中国历史上可找到的第一封私人家书、有黄永玉和曹禺之间的书信往来、有蔡琴写给媒体的信、有邓丽君写给老师庄奴的信、有萧红写给弟弟张秀珂的信、还有韩愈写给鳄鱼的《鳄鱼文》。用书信去了解中国历史,也同时让人对书信本身产生一种前所未有情感共鸣,甚至是敬畏之心,然后借用明星们深情的朗读,让自己走进历史。

从整期节目的结构来说,一共有两个现场,一个是主舞台,也就是明星们给观众读信的场地,另一个是主持人与两位教授的点评和串场的现场。应该说,争议比较大的就是主持人和教授所在的这个点评现场,从功能上来说,不可或缺,因为能对每一封信的背景细节进行解读,但是从实际的串联效果来看,似乎并不流畅,可能是因为时长所致,使得多次的过渡都有些戛然而止之感。

当然,读信的环节很精彩,尤其是张国立和王耀庆对曹禺和黄永玉的分别演绎,非常形象的还原了当时这两封书信往来时的真实状态。黄永玉那种对前辈的直言不讳和曹禺对建议的真诚接纳,体现了两位大师之间深厚的情谊。同时,这两封信的文字本身也是具有很高文学水准的,值得反复玩味,而这就正是许子东教授所说到的,书信里的文化与文明的东西吧。

毋庸置疑,《见字如面》是一档我从未敢想象的节目,因为制作这样的节目实在需要勇气,但是您做到了,我很喜欢。我也很期待接下来的节目,不知道还会听到哪些有趣的故事,但一定都是一封封直击人心的信。

木心先生在《从前慢》里写道:“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我们当然不希望回到那个什么都慢的年代,也不奢求大家再去写信,只希望每一位观众在看完您的节目之后,对中国的历史有更多维度的了解,同时有那么一刻愿意静下来,去感知一下时间,我觉得就够了。

祝节目能获得更多的掌声!

冷眼君

2017年1月3日 于深圳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