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分享:艾灸调理小儿夜啼

 

中医认为小儿夜啼常因脾寒、心热、惊骇、食积而发病。(1)脾胃虚寒,症见小儿面色青白,四肢欠温,喜伏卧,腹部发...





中医认为小儿夜啼常因脾寒、心热、惊骇、食积而发病。

(1)脾胃虚寒,症见小儿面色青白,四肢欠温,喜伏卧,腹部发凉,弯腰蜷腿哭闹,不思饮食,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细缓,指纹淡红。治宜温中健脾。

(2)心热受惊,症见小儿面赤唇红,烦躁不安,口鼻出气热,夜寐不安,一惊一乍,身腹俱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尖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安神。

(3)惊骇恐惧,症见夜间啼哭,面红或泛青,心神不宁,惊惕不安,睡中易醒,梦中啼哭,声惨而紧,呈恐惧状,紧偎母怀,脉象唇舌多无异常变化。治宜镇惊安神。

(4)乳食积滞,症见夜间啼哭,厌食吐乳,嗳腐泛酸,腹痛胀满,睡卧不安,大便酸臭,舌苔厚腻,指纹紫滞。治宜消食导滞。

艾灸取穴:身柱、百会、中脘


百会穴:百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该穴位主要调理: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

身柱穴:身柱穴位于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该穴正是在两肺之间,跟肺气、肺的联络非常密切,按照脊椎的联系,它有脊神经根,内和脏腑联,外和体表联系,是一个桥梁,刺激身柱穴的位置,可以通过外面的刺激,调节内在的脏腑。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当脐中上4寸),即神阙穴(即肚脐眼)向上延伸中线上横指位置处。该穴位主要调理: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难以安睡灸:足三里



足三里穴: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该穴位主要调理:胃痛、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下肢痿痹、泄泻、便秘、痢疾、疳积、癫狂、中风、脚气、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虚劳赢瘦。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艾灸调理方法:一般情况下成人每穴位熏灸10—15分钟即可,老人和小孩可适当缩短时间一般5—10分钟即可,按照先躯干后四肢,先左后右,先背部后腹部,先上后下或先下后上的顺序实施熏灸(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方式、手法因人而异)


    关注 弦歌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