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妈天地】孩子注意力短暂,训练进行不下去,怎么办?

 

今日案例孩子年龄:6岁;性别:男

确诊医院/时间:儿童医院,2013年

确诊结果:ADS

确诊过...

今日案例
孩子年龄:6岁;性别:男

确诊医院/时间:儿童医院,2013年

确诊结果:ADS

确诊过程

孩子做过智力测试、骨密度测试、脑电波、脑CT、感统测试、ABC测试、心理测试、孤独症测量表、语言评估报告、婴幼儿发育

目前治疗情况:自己在家教育干预。

曾经和目前在机构接受的干预训练:在机构上集体课和个训课程

C-PEP能力评估结果

1、语言吐字不清晰、没有主动语言,会手势语言,但是绝大部分是没有语言,想要的直接拿。

2、会仿说,句子不长。

3、会简单的生活自理。

4、食量很大,不容易控制食量。

目前遇到的困惑

1、看到吃的就想去抢,行为不断的出现,很是头疼。请问怎么办?

2、孩子的注意力很是短暂,在家训练进行不下去,请问该怎么办?
五勋章答疑老师
尚进

 
 
 
 
就职于洛阳市西工区阳光路教育潜能发展中心,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与特殊教育行业。在洛阳市涧西区举办的家长学校担任主讲,擅长行为问题矫正。

查询五勋章老师,请进入恩启特教平台微信公众号(ID:ingcare),在“教师认证查询”中搜索。
老师答疑:
孤独症儿童在看到强化物后就抢的干预方法
年龄小的孩子再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就伸手来拿是很自然的行为,并且这种行为可能在过去被强化。在康复教育环境中,康复人员从第一堂个训课堂开始就要建立起対强化物的控制能力。换句话说,强化物是控制在在康复教育人员手中的,是由康复教育人员来决定孩子何时才能获得,而不是孩子通过抢或者其他不适当的方法就能获得的。

为了避免孩子看到强化物就抢的情况,康复人员(家长)可以把强化物装在透明的、密封的瓶子里或盒子里,孩子可以看到盒子里是什么,但无法拿到,也无法打开。使用盒子来装强化物有以下几个又优势:

①、前导刺激物的变化。

虽然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东西的包装不同,所以对于孩子拿到或抢的行为的刺激的减少。比如:孩子在家里会主动去拿或者抢整包的薯片,但是装着薯片的盒子与原装包装是不同的,所以对于孩子行为刺激会减少。

②、康复教育人员容易控制。

如果康复教育人员是用袋装的食物,在抢夺的过程里容易造成失控;但盒子是很容易控制的,不用担心被损坏或食物掉出来。同时适用于在家里进行康复训练的家长。

③、対强化物量化。

装在盒子里的强化物是定量的,所以从一开始就设定了孩子对于所获得的强化物的期望值。当使用包装时,孩子看到的是整包的食物,但康复教育人员支从中拿了很少的部分给孩子。很自然地,孩子因为想要得到全部,从而产生了抢夺的行为。

④、问题行为不容易被强化。

使用密封的盒子,即使在孩子抢夺的过程里,孩子拿到了盒子,但他没有办法打开。也就是说,问题行为的目的使为了得到强化物(盒子里的东西),但问题行为并没有因为孩子抢到了盒子而得到强化。

当孩子熟悉 并且习惯了个训环境和规则后,装强化物的密封盒子可以慢慢撤销。但仍然建议康复人员用专门的盒子(不需要加盖)来装强化物,以保证每次给强化物时定量一致性。
孤独症儿童在个别训练时走神的解决方法
走神是孤独症孩子一个普遍的特点。在走神时,他们似乎沉浸再他们的世界里,对于班上的人说的做的,他们都不会给任何人反应。在个训时,是康复师和家长们都会遇到的问题,甚至是头疼的问题。以下提供几个方法:

1、给指令之前养成既定的行为习惯,如:①康复人员叫孩子的名字,孩子能够看康复教育人员;②、康复人员给指令“手放好”,孩子能够把手放在桌子上就好。这两个动作不仅仅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做,更应该是再给指令之前高频率的做,以养成孩子条件发射的行为习惯。换句话说,当康复人员叫了孩子的名字、让孩子放好手之后,孩子期待的下一步就是康复人员的指令。

2、做一些短频快的简单指令动作任务,比如五官、拍手等。这些任务必须是孩子熟悉并且能无困难独立完成的任务。通过做些容易且孩子熟悉的指令,能抓回孩子的注意力,然后借着这个机会,马上跟着康复教育项目的指令,中间的时间间隔愈短越好。否则,当完成这些简单的指令,在准备一下任务的时候,孩子可能又走神了。

3、保持短频快的康复教育节奏。当进行康复教育时,要尽量多与孩子互动,让孩子参与活动,并得到强化(实物或社会强化),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会被提高。相反,如果孩子越多地休息,他的注意力就越容易沉浸到他自己的世界里去。

4、孩子走神有的时候也是一种逃避的行为。当孩子遇到他觉得很难的任务时走神的行为就更有可能发生,而在这个时候康复教育人员没有办法马上让孩子执行指令,也就造成了任务执行的延迟,孩子的逃避行为救的道理强化。所以,在个训中,康复教育项目难度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孩子的能力。同时,当孩子表现出任务困难的时候,康复教育人员一定要及时提供辅助,帮助孩子完成。

内容转自:自闭症互助圈(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


    关注 宝山特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