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执着造梦的预先研究人 ——记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在轨服务领域副总研究师靳永强

 

——记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在轨服务领域副总研究师靳永强x0a从事航天事业的设计师们,都有一个问鼎苍穹的...



从事航天事业的设计师们,都有一个问鼎苍穹的梦想,以将亲手研制的产品送上太空为荣,现年35周岁的靳永强也一样,但是又不一样!作为预先研究领域的副总师、部门主任,他和他的团队追求的是二三十年以后才能实现的梦想!“十二五”期间,靳永强带领团队争取到的在轨服务领域项目经费累计三千多万元,为八院树立在轨服务领域优势地位和推动关键技术攻关进展起到了突出作用。但是相对型号成功的璀璨,靳永强和他的团队,始终是个低调的存在。

给自己出难题的人
“做预先研究工作,有时候是与人性的弱点做斗争。”靳永强笑着说:“不同于型号的‘命题作文’,预先研究是自己选题,自己出题,自己解题,而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博弈的过程!”

2012年,科工局项目需要围绕机械臂在轨模块更换开展总体论证和专题技术攻关。什么类型航天器,更换什么模块,怎样设计,怎样完成操作……一系列问题摆在靳永强和他的团队面前,每个环节都有多种技术途径,相互排列构成十几种方案组合,路径选偏就可能误入歧途,事倍功半。

预先研究工作要有站得高、看得远的战略思维,要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发散思维,但是关键时候,还要有抓关键、敢取舍的辩证思维。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条件下,靳永强快速将攻关方案收敛到有望获得技术突破的几个方向,奠定了项目研究成功的基础。

预研课题的开放性较高,常常出现一些学术争议,需要课题负责人有理有据地协调论证。比如,空间机械臂在轨模块更换力的问题就曾深深困扰着靳永强。模块研制方认为故障模块拆除操作时造成的摩擦阻力不小于200N。而机械臂研制方认为小型化的空间机械臂,末端输出10N量级的操作力已经很可观了!

双方的观点都有技术事实支撑的确凿依据,双方的争执一直持续了半年多,仍然没有质的进展,期间,靳永强深入研究机械臂、综合电子专业,组织团队进行了操作动力学仿真分析,并开展了充分的国内外调研。最后,在充分的调研和分析验证为基础,靳永强拍板以50N操作力作为技术界面开展工作,最终结果表明,靳永强是对的,课题得以顺利推进并圆满结题!
打造耐得住寂寞的团队
预研人是寂寞的,在长久的坚守中,常常迷茫,有时“自卑”,因为同为航天人,他们很难获得型号成功的满足和自豪,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没有机会站在发射塔架下。一个概念的提出到技术成熟假设需要10年时间,从工程立项到产品飞天也需要10年时间,预先研究工作离实际产品至少相隔20年。人生能有几个20年,多少人能熬得住这20年的默默无闻?但是假设没有这些默默无闻的先行者,航天的未来和发展又将走向何方?

靳永强说:“我们预研人,首先要有一颗强大而坚韧的心,来摒除外界的影响和干扰。而练就这样一颗心,唯有与知识和智慧同心。”为此,靳永强在团队持续开展“学哲学、学艺术、学榜样”活动,使大家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执着追求,解决大家思想根源上的“迷茫”,不断培养团队成员的大局意识、战略思维和思辨能力。同时,还持续推进前沿跟踪、专业交流、项目管理等一系列举措,让大家开阔眼界,增长本领,修炼内心,做快乐、自信、勇敢、执着的预研人!

“从事预研工作越久,感觉未知领域却越来越多,感觉预研人的责任大担子重。”靳永强感慨道:“预研人大可不必因为工作的不同分工而自卑,我们需要时时自省的是个人的能力素质能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能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问天之路。”靳永强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努力,他们的成绩也得到了组织的认可,靳永强先后荣获八院技术创新个人一等奖、上海市职工科技创新标兵、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等荣誉称号。

站在“十三五”的新起点,靳永强为在轨服务领域绘制了一幅更宏伟的蓝图,给自己和团队明确了一个更高更远的目标:推动国家在轨服务领域“操控服务、经济型货运、在轨组装”等项目的立项,孵化百亿工程,助推八院在“十三五”期间实现在轨服务重大专题项目抓总地位。

身体力行,虽小步终成千里;志存高远,守淡泊荣辱不惊。我想,这是这群执着造梦的预先研究人的真实写照,也是对靳永强和他的团队发自内心的敬佩与尊重。埋头打算二三十年后的事,踏实开辟属于自己的问天路,何其有幸,岂不快哉!


    关注 宇航ASES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