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里冬至,膏润情醇

 

冬至夜是冬至的前一天晚上,就跟过西方24日的圣诞夜一样,全家人聚在一起围炉夜话。与西方的热闹不同,小编记忆中的每一年冬至夜最长,躲在被窝里,捂着热茶追一部剧,莫不是一种安详的幸福。...

冬至夜是冬至的前一天晚上,就跟过西方24日的圣诞夜一样,全家人聚在一起围炉夜话。与西方的热闹不同,小编记忆中的每一年冬至夜最长,躲在被窝里,捂着热茶追一部剧,莫不是一种安详的幸福。今年回家了,工作忙、生活乱,反而忽略了圣诞气氛。对,一种安适度日的感觉!魔都的生活总是张狂多于内敛,就像最近那部后现代的《罗曼蒂克的消亡》,乱世里的荼靡花事各式人,绝不是旧时《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和范柳原。虽作有足够的情感能力去抵达深刻,可没有勇敢承受这种能力所获得的结果。在惨烈战争面前,大城小爱往往以沉默作为结局。而因为伤口撕裂在那里,总归难以弥合,在被浪费的时光里苟且度日就成为日常之生存。
记得电视剧《冬至》里,夜幕低沉的江南水乡,一个稍显破落的阁楼,陈道明扮演的陈一平在莫扎特的《魔笛》伴奏下,靠在书桌前写着日记。导演把建子之约的暗潮涌动,用宁静古朴雾气蒙蒙的水乡小镇画面作为引子,以此来铺陈万籁俱寂之下的一波波狂风巨浪。这种突出内心戏的,看着很安静的画面,很合适这个中国传统节气的氛围。小编喜欢剧里内敛的男人表达感情的调调,不怒自威、淡看风云。所以说姜还是老的辣,这是到哪里都行得通的真理,值得尊重的往往是君子。
《后汉书》中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古来就有的国定假日,以前没有享受到,去年倒在北美印证了一把。入乡随俗吃姜饼。传统圣诞的食品是克罗地亚姜饼“火红的心”,古老的工艺和传统匠人的传承,把一种传统家常美味,演化为经典的圣诞树饰品。这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手工艺品,色彩鲜亮、造型喜气。不过小编更喜欢Nürnberger Lebkuchen传统的德式姜饼,通常用姜、面粉、蜂蜜、红糖、杏仁、糖渍、胡椒及月桂制成,看似很不起眼,原色、粗加工、貌似呆萌的造型,但口感非常滞久。混合着茴香、月桂、豆蔻、丁香之类醇厚的香气,是一种不事摹拟的“酒醴维醹”。
用姜饼搭配苹果,烘焙的暖炉下静听铃儿响叮当的一刻,小编我蜷在沙发里读着罗伯特·哈斯的《时间与物质(Time and Materials)》,看他把西岸的条条小径和山谷无一穷尽地被点染入诗,一字一句叙述普通生活里的声色杂糅。忽然抬头发现叶子在窗外轻轻摇动,人行道没有一个人走过,冬天树上最后剩下的一颗苹果。这组合貌似把最世俗的场景,渲染出悲喜剧的激越力量,平静外表下深藏的是属于家的温情味道,弥久不散……就仿佛如今的二十四节气,早就脱离气象的意义,却能让我们跟随传统,过着比四季更精致的生活,转而更明白时间的意义。
于是国人的冬月索性扎扎实实接点地气,吃点带土味的家乡小食。清代乾隆年间记载着一段岁时民俗:冬至、祀先祖,食馄饨,取阴阳胚胎,包孕浑涵。所以这一日南北都要吃馄饨。馄饨,类似饺子,但又不像饺子带了强烈的北方习俗,不会掀起南北食客之间的战斗。又因为陷料有各式各样的选择和汤底的多变,以及技艺灵巧的店家可以把馄饨包出五花八门的花样,所以一人食馄饨,并不会感觉落魄而孤单。
说起来,小编包馄饨的手艺还是很在行。一张皮子在手中翻了几个花样后,顷刻就能包出一、两种畚箕式样。仔细地排列在盘中,稍后放入滚水里一氽,这边厢白胖胖的一只只泛上水面。盛进碗里,加进鲜汤,撒上葱、蒜、蛋皮、虾米、紫菜、胡椒粉,滴上香油……,再好不过光明村、梦花街,甚至是最新网红版耳光馄饨,似乎也不如我自己剁馅包的荠菜馄饨,猪油汤底香气逼人,味道直戳都会人寂寞空虚冷的能力。故这周的天虽然有浓霾,但有热汤热点的午后还是微暖的。这样的冬至印证了歌词:“难道是冬季气温?每件毛衣都挨得很靠近、每条围巾都贴近,望路上行行脚印这样新。飘雪在拥抱着行人,用寒意将瑟缩身影靠近、再亲近,凝在冬天的街角。”所以,各位亲抽空要关照家人朋友,尤其是老人孩子,大家都要保重身体。爱人同志们,也要偶尔拥抱一下,当身体温暖了,心也就融化了。
张世南的《游宦纪闻》中载,每逢冬至、元旦,“凡在外官,皆以状至其长吏”,古时每逢年节,都会接到名刺,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两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互相投刺祝贺,就像元旦一样。西方的圣诞节如今还时兴贺卡的,When You Care Enough to Send the Very Best,为表达情感,Hallmark,Greeting的贺卡想方设法用纸艺的形式,以手感开拓人与人沟通的温情。
纸工艺从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尼罗河流域的纸莎草薄片至中国西汉时期的植物纤维“纸”到明确意义上的东汉蔡伦造纸术发明的纸,但凡用纸建构的物,总是和温暖两字贴合。公元1200年左右,当时的日本武士流行一种礼仪,交换自己的刀和一种特殊折法折出的纸花来证明友谊。室町幕府时期,折纸开始流传到社会各个阶层。在传统节日女儿节上,母亲们开始折出各种纸偶用于祭祀,并且一直流行至今。1797年,僧人义道一円写出了世界第一部折纸书《秘传千羽鹤折形》,各种纸型的鹤,造型栩栩如生,色调细腻丰稠。这种传统延展开来,成为生活中“礼”的一部分,不仅仅是为了包装礼物,更多的则是传递情意。
本期工原本应当讲讲纸工艺里的非遗邳州彩扎,这是一种流行于中国南方的纸艺。纸塑狮子头用作民间舞狮演出:“喜日赛会,鸣锣击鼓,作巨象,狮子,竹马,蹴鞠之戏,冶荣妖服,游演州闾。”舞狮面具的选型,这是一个集雕塑、裱糊、扎制、绘画于一体的综合性造型艺术,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用色如传统木版年画,描绘似京剧脸谱,粗犷霸气,独树一帜。做一个狮子头大约需要四五天时间。因为工艺复杂,有数十道工序,每一步都急不得,需得耐心。这是一种男性工作,有宗教膜拜的意味,也有豪情满腔的冲动。
但是小编出于私心,却更愿意在念旧情的冬节里,盘踞居室,与各位分享东西方的纸情礼数。有一种于彩扎不同的,流传于英国王室贵族间的手工艺:衍纸工艺,就属心思缜密的女性化小情调的体现。衍纸称为卷纸,因为制作的基础材料是被卷曲的纸带,所以很巧妙地把3D雕塑和绘画技艺结合到这门工艺中。卷啊卷的过程中,疏疏密密复亭亭,小院幽篁一片青,纸的张力就这样被牵扯出不同的形态,一如女性的心思。


在下声弄、高弄、游弄的循环体曲式中,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梅花一弄、弄清风;梅花二弄、弄飞雪;梅花三弄、弄光影;暗香浮动、水清清。就彷佛Yuko Takada Keller的3D纸艺装置,结合了编织技巧,纸的纤细和透明质感通过微妙色彩与色调浓澹变化,把琐碎细节里的凌乱之美抒发得淋漓尽致。才女的心思其实不难懂,闺房的女红往往比爷们的交往多出一丝情绪。无论从东方平面或立体的剪纸、折纸、纸扎(彩灯、风筝、欢门、明器纸扎、戏曲人物纸扎等)到西方二维或多维的剪影、纸拼贴、纸构成、纸雕塑、纸装置、纸浆艺术、实用纸艺(纸玩具、纸家具等),民间艺人的乡土纸艺,发展到如今得印象派、立体派、野兽派、表现主义及包豪斯的现代纸艺,生生不息都是时光已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当小编翻阅资料整理出这么一个冬至工艺,不免一时间有点懵惑。为什么要讲这样一个貌似不搭非遗的衍纸、折纸工艺,在这个晕黄的温暖冬日里?
突然联想到诗人井原西鹤曾写下的俳句“雄蝶·雌蝶”,4个音节将十七音、切字、季语无一不包括,短小如斯也当是最精辟的爱的箴言。就好比出差在外的人,应该偶尔也会收到一两条问候的温暖微信。于是发现,当拿起笔写最熟悉的文字时,不知觉还是会回到最为熟悉的文化场景中,絮絮叨叨讲述的都是乡里故人的中国故事。就像白流苏那样,时时攫住自己,束缚在一些生活的可爱的细节,拼命去吸吮它的实在之处,以免自己再滑到虚无的边缘。也是应对浮华社会的一点依附吧。
只为一扇窗,迷失在路上,原来文化的宿途上,一个人终究还是一个人!冬至,早睡·安。

[冬至]手艺学堂:纸艺

部分来自网络

版权©柯勒生活[转载需标明出处]
[24节气]  
一个传承中国士人文化,秉力非遗保护,研修艺文生活的现代艺匠传习所。涵盖生活美学、手作课程、创客空间、文化随旅、商业伴手礼的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提供各种沙龙、典藏、分享等文化教育活动。

长按二维码,即可与我们互动联系

廿四节气 | 手艺学堂 客服微信号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微店

柯勒小店


是不是很想买“工具包”~请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 24节气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