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山北边“石人坡”印象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鲍山北胥家庄西北约500处,存在着石像生群,当地人称“石人坡”。当时从梁王庄到胥家庄有一...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鲍山北胥家庄西北约500处,存在着石像生群,当地人称“石人坡”。当时从梁王庄到胥家庄有一条东南-西北走向的土路,半路上有一条济钢向东的排水沟,沟上有座水泥桥(联盟桥),从桥向东南方向300米左右,路北有座石牌坊,高、宽均在6-7米,全部为青石构建,(牌坊上字的内容已难记忆,请看到此文能记得文字的先生致电15069102697提供线索,帮助推测石像生所属墓主人)。牌坊北侧有一石柱墓表(原有二,当时仅剩靠西的一根),墓表约高4米,石柱六棱,下粗上细。上端有一石猴,石柱从上到下有一条粗细不均匀的土色花纹(石中含铝所至),当时人们戏说“上面的猴子偷吃芝麻酱”留下的痕迹,俗称“猴子啦啦酱”。从石牌坊向北当时存有8-10个动物石像生,有石羊、石猪、石狗、石马等,向北对称排列,中间道路宽约6米,再向北有4个翁仲对称排列,文职官员造型,单个翁仲高约3米。再向北有十几座封土堆,后来平整土地种上了庄稼。再向北就是济钢向东的排水沟,从石柱墓表到封土,墓园南北长约120米。

2005年6月,济钢3号高炉工地挖出了一个大翁仲,《济南日报》6月21的报道记录了当时的情况:今天上午10时许,记者和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李铭副所长赶到济钢3号高炉工地,在施工人员的帮助下找到了这个石雕人像。石雕横放在一堆渣土里,头顶部已被破坏,脸上表情十分安详,身穿长袍,双手持笏,衣服的下摆处还有钱币饰品,明显为一个古代文官雕像。

“根据雕刻风格可以初步判定该石翁仲为元代文物,像这么大的石翁仲在济南还真是少见,应该是目前出土的最高的石翁仲了。”李副所长边说边拿卷尺量了一下,“两米四五,这还只是残雕的高度,加上头顶损坏的部分及石雕底座,估计能达到3米高,真是少见。”

据李副所长推测,像这种石翁仲一般都是出现在古墓的甬道口处,而且墓主的身份也应该非常显赫,所以附近肯定有古墓。一句话提醒了施工人员李先生,他马上表示,就在这个石雕西边20多米远处还曾挖出过一个碑帽来,上面雕刻的是双龙戏珠,非常漂亮,只是挖出后不知被谁又埋到了渣土里。

李先生马上叫来6名施工人员,手拿铁锨走到一大堆渣土前面挖了起来。几人顶着高温一直挖了半个小时,终于把碑帽挖了出来,经仔细清扫,碑帽正面的龙身图案渐渐显露出来,下面还有用篆体书写的“张公之墓忠显校尉”8个字,反面雕刻的是双龙戏珠,工艺精细、栩栩如生。据施工人员反映,附近确实挖出过两个古墓,但都已被破坏了,其中一个拱形墓顶被挖去后直接灌进了水泥打成了水泥柱,另一个更是被挖得只剩下了一面墙。

“由于古墓与有文字记载的墓碑都已遭到破坏,只能根据施工人员所描述的古墓形状及看到的雕刻风格,可以初步判断年代为元朝,而且碑帽上雕刻双龙戏珠在古代一般都是经过皇帝特批的,所以墓主的身份很不一般。根据史料记载,济南在元代曾有一个被封为‘济南公’的张荣就住在城东,当时为保护济南立下了大功,所以这些墓极有可能与张荣有关。”



元代同类石像生

此石人坡规制:“石柱(墓表)二,牌坊一,动物石像8(至少),翁仲4(至少)”对比大元至治三年(1323)七月修成的徐琛御赐神道:石人二,石坊一,石羊二,石虎二,石柱二,按元代标准二品葬仪规制。可推断鲍山北石像生所属墓墓主人官职至少一品往上。

可能您一个小小的分享动作,就可能照亮无数人!


    关注 爱历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