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平城(梁王城)初探

 



捕影迷城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鲍山北有梁王庄。当地俗语云“此有梁王城,先有梁王城,后有平陵城,再...



一  捕影迷城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鲍山北有梁王庄。当地俗语云“此有梁王城,先有梁王城,后有平陵城,再有济南府”。

明崇祯《历城县志》:“营城路,张马泊、杨家屯、水坡、冷水沟、裴家营、路家庄、纸坊、滩头、孙家卫、曲家庄、金口、川流、梁家庄、毛庄、皮家庄、路家洼、刘家庄”。从所提村庄地里分布和《县志》相关描述看,当时“营城路”应为“龙山路”的一个分支路,“张马泊、杨家屯、水坡、冷水沟、裴家营、路家庄、纸坊”均在从梁家庄到“龙山路,新庄(今大辛庄)”的线上,而“滩头、曲家庄、金口(今曲家庄东北刘家庄)、川流、梁家庄、毛庄、皮家庄(今裴家庄)、路家洼、刘家庄(今韩仓刘家庄)”则呈环形分布排列,《县志》中这个环形区域以外村庄表述均为其它路,又冠以“营城路”之名,极可能有古城存在于此区域。

济南市考古所高继习在《2007年东梁王遗址调查笔记》中记述到:“2007年5月16日中午,我们趁油库遗址开工的间隙,到了遗址。遗址北半部保存较好,现在是一片麦地。中部一带南北向高地,有极丰富的周汉陶片和建筑遗存。从大型陶瓮的口沿以及大量的瓦片遗迹看,该地存在过较大型的建筑群,而且规格较高,存在城址的可能性较大。”



东梁王遗址(2009.02.20 杨琨 摄)

二  营平城也

开封、邳州、枣庄均有“梁王城”,而此地所称“梁王城”,《县志》等史料中却未见表述。推测“梁王城”并非其原名,根据史料记载及当地地理地貌推断,“梁王城”即“营平城”。

晋《述征记》:“历城到营城三十里。”

宋《太平寰宇记》引《三齐记》:“营城在历城东四十里。”

元《齐乘》:“营平城,济南东三十里。汉县,宣帝封赵充国为营平侯,隋、唐皆置营城县,后废入平陵。”

明《历城县志》:“营平城,城东三十里。汉县,宣帝封赵充国为营平侯。隋、唐皆置营城县,属谭州,唐初省入平陵。”

又《太平寰宇记》卷十九历城条:“鲍城,在县东三十四里。”《齐乘》:“鲍城,济南东三十里。鮑山下禹裔有鲍叔仕齐食采于鲍,因以為氏,鲍叔生叔牙,进管仲于齐桓,其后世为齐卿。鲍城见《三齐记》,山因城名。”

可见在济南东三、四十里的梁王庄附近存在有“营城”、“营平城”、“鲍城”三个记述。由《齐乘》知鲍城在鲍山下。又按《太平寰宇记》“营城在历城东四十里,鲍城在历城县东三十四里”,知营城在鲍城东,远于鲍山而近于梁王庄。

又按《齐乘》中关于营平城的注:“《寰宇记》引《三齐记》作四十里,此从《述征记》。又按《历城县志》以营城为隋县非汉营平谓;《一统志》以营平在今县城西是为近之而未详所。本今考《一统志》所云营城在县西二十七里即营平邑者,乃引《寰宇记》之文亦蒙上废全节县而言非今县城西也。营城县隋开皇十六年置,《三齐记》、《述征记》二书皆前乎此而已有营城之名,则其为营平之省文无疑义矣。”此注考证了两点,一,“营城”不在《一统志》所说的县西,应在历城以东;二,《三齐记》、《述征记》成书皆早于《历城县志》,且《述征记》成书于晋早于隋,时即已经有“营城”之说,判定“营城”必为“营平城”的简称。


民国二十七年八月济南市公署建设局制的《山东省济南市境界图》局部(雍坚供图)

“梁王庄”在清以前的典籍中均称“梁家庄”,至民国《历城县志》始有“东、西梁王庄”之称。民国二十七年八月济南市公署建设局制的《山东省济南市境界图》显示:在紧邻石河涯西侧标注了“王庄”,以东标有“东梁王庄和东梁”字样。故推断“梁王”一词为梁家庄和王庄合称之省文。加之年代久远,当地人代代口传只知有一城,而未明其名,即以“梁王”谓旧城。

综上考证,梁王庄一带所称“梁王城”即为“营平城”。

三  汉城钩沉

晋《述征记》:“历城到营城三十里。”知晋之前已有此城。

按元《齐乘》:“营平城,济南东三十里。汉县,宣帝封赵充国为营平侯。”又《汉书》外戚恩泽侯表:“营平壮侯赵充国,以后将军与大将军光定策功侯,千二百七十九户。本始(孝宣帝)元年(公元前73年)八月辛未封,二十二年薨(注有‘济南’字样)。”知营平必在济南境内,且汉宣帝时已有此城。

按《汉书》王子恩侯表:“营平侯信都, 齐悼惠王子。孝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五月甲寅封,十年薨。”知汉文帝时已有此城。

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新发现东梁王一村遗址和东梁王三村遗址。普查资料显示: 东梁王一村遗址为汉代聚落遗址,南北最宽处300米,东西最宽处350米,面积8万平方米,采集标本有盆沿、罐腹、豆盘、豆圈足、豆柄等器物残片,年代为汉代。东梁王三村遗址为周、汉聚落遗址,南北最长处为1800米,东西最宽处800米,呈不规则形。面积约100万平方米,采集标本有豆柄、罐鼻、陶饼、瓦当、铺地砖等,年代为周代、汉代。

东梁王遗址采集标本(2009.02.25 蓝秋霞 摄)

今梁王庄赵姓村民藏有一件在梁王庄发现的石质“四铢半两”钱范。《汉书·文帝纪》中载:“五年夏四月,除盗铸钱令,更造四铢钱”。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刘恒继位,他继位后亲贤纳谏,倡导以农为本,紧缩通货,把从税收收来的钱储存于国库之内,不再放出,同时取消盗铸钱令,允许自由铸造,鉴于五分钱轻小,于文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铸行半两钱,因朝廷法定钱重四铢故称“四铢半两”。四铢半两因较顺应当时的国势民情,在汉初币制多变时铸行长达40年之久。



“四铢半两”钱石范

因此据上述史料、资料判断,营平城(梁王城)建城年代下限不晚于汉文帝前元四年(公元前176年),即信都被封营平侯这一年。汉代所封侯以户数为差,大者不过万户,少者五六百户,汉初因功封列侯者有一百四十三人,侯国建制相当于县。

济南市考古所高继习《2007年东梁王遗址调查笔记》:“西晋末年,济南郡治西迁历城。史书只说在历城县东另筑新城,但并未记载确切的位置,以前大家大都认为是紧挨着历城县城建设的郡城,但还没有明确的考古证据。梁王城也在当时的历城县城东,从此遗址的规模、规格,结合这些年的考古发现判断,也有可能这里才是东晋、南北朝时期的济南郡治所在。”

明《历乘》:“粮塚,城东梁家庄,世传檀道济军至历城,乏食乃唱筹量砂而以余米覆其上,今数塚如故。”南北朝时期,就是在梁王庄这里,有可能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的兵法传奇——唱筹量沙。

《大清一统志》:“营城废县,在历城县东。隋开皇中置,属齐郡,大业初废入章邱。唐武徳二年又置,属谭州,八年废入平陵。”

隋唐以后,营平城几经兴废,逐渐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可能您一个小小的分享动作,就可能照亮无数人!


    关注 爱历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梁王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