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 吴中】No.22《吴中物萃》——皱瘦透漏太湖石

 

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



音频选自“书香吴中”官网电台,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皱瘦透漏太湖石



中国有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四大名石。

太湖石是石灰岩经水流溶蚀而形成的,因产于太湖而得名,又名花石、窟窿石、假山石和洞庭石。
太湖沿岸遍布石灰岩,而石灰岩易遭大自然风化侵蚀,长期经受水流的溶蚀和波浪冲击,石灰岩上的细小缝隙缓缓扩大,产生许多窝孔、穿孔、道孔,嵌空作靥,弹窝相套,有的形成皱纹、隆鼻、凹槽等奇异形态,有的溶蚀至千窍百孔,大自然千万年的精雕细琢造就了造型美妙,皱、透、瘦、漏的太湖石。

太湖石石质温润青纯,体态秀奇,表面光滑圆润,多窟窿和褶皱纹理,线条柔曲,玲珑剔透。


太湖石为叠置假山、点缀园林的最佳石种,自古受造园家青睐。江南园林中太湖石垒砌的假山,参差错落,峰峦相叠,涡洞相套,韵味无穷,其代表作有苏州狮子林假山群和环秀山庄的假山;尤以独石成景的园林立峰为佳,如留园的冠云峰。
太湖石以造型取胜,或皱瘦玲珑,嶙峋俏丽,或象形状物,重峦叠嶂,或灵秀飘逸,超凡脱俗,或浑穆古朴,凝重深沉,千姿百态,令人赏心悦目、神思悠悠。
“瘦、皱、漏、透”是太湖石的主要审美特征,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透,即石上玲珑多孔,前后洞穿,气息通透;漏,则是石中有眼,上下左右,窍窍相通,有路可循;皱,指石体表面多有凹凸,外形轮廓跌宕多姿,明暗多变,富有节律感;瘦,是指石体峭拔隽挺,壁立当空,孤峙无倚,瘦中见秀。



宋杜绾《云林石谱》记载“平江府太湖石”:“产洞庭水中,石性坚而润,有嵌空穿眼宛转险怪势……此石最高有三五丈,低不逾十数尺,间有尺余,惟宜植立轩槛,装治假山,或罗列园林广榭中,颇多伟观,鲜有小巧可置几案间者。”



太湖石多为灰色,白色、黑色少见,黄色尤少;质地细密,硬度四至五度。太湖石分为水石和山石(旱石)两种。

水石多产于太湖水中,质地坚润细腻,石上一个个形态各异的天然洞穴,宛转回环,透风漏目,极具天然婉约之美,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产物。唐宋时期,西山岛鼋山和禹期山的太湖石最为著名。经过一千多年的开采,目前,那里的太湖水石佳品已很难寻觅。

唐白居易《牛相公宅太湖石》诗,描绘了湖石之美:“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风气通岩穴,苔文护洞门。三峰具体小,应是华山孙。”


选读文字来自《吴中物粹》,本书以详实的笔墨,荟萃了物华天宝的吴中境内丰饶的物产,包括太湖水产、粮油、时蔬、太湖水八仙、碧螺春、花果、土特产、林木、地质矿产等。
书名:《吴中物萃》

作者:叶正亭 张振雄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索书号:k762.7/69


阅读:邹圆圆


编辑:陈祎榕【读·吴中】往期回顾

No.21《苦酒城与横泾烧酒》

No.20《腊八 祀灶 过大年》

No.19《吴漂,向精致靠拢》

No.18《冬至阳生春又来》

No.17《杨湾村》

No.16《明式家具的吴中印记》

No.15《开门见山忆勾吴》

No.14《树比人长寿》

No.13《芥舟园》

No.12《三山岛村》

No.11《糍糕菱粽五色团》

No.10《青铜时代的辉煌》

No.09《吴中香山的装裱》

No.08《文人情怀说木作》

No.07《香雪海》

No.06《果树中的老前辈》

No.05《范石湖迹留千秋》

No.04《白果栗子桂花香》 

No.03《风俗里的吴中——饮食》

No.02《纸上的文人园林》

No.01《从鼍山岛到桃花岛》



置顶功能开通啦!如果不想错过图书馆的活动,记得将“书香吴中”设置为置顶哦,方法很简单,点“书香吴中”右上角的那个灰色小人,进入后点击“置顶公众号”。


这样,亲们就再也不用担心错过图书馆的活动啦,啦啦啦~~~


    关注 书香吴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