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片 三回再见,一样隐忍

 

《再见,在也不见》片名意味着“即便活着也不要再见”,而最初的片名《距离》也诠释了这层“不如不见”的隐忍。...





5月13日,文艺片《再见,在也不见》在内地上映。影片由三个故事串成,分别指向亲情、友情、爱情。陈柏霖饰一人分饰三角,片中都叫陈先生。

 

第一个故事,《背影》。和女友处于分手边缘的陈经理去广西某港口出差,在此发现多年前出走的父亲的踪迹。影片并没有交待是偶遇还是追踪,但由于主人公随身携带相机,且在人群中有目的性地认出父亲,可以断定是一次蓄意的寻亲。

如今的父亲,腿有残疾,在港口干着底层工人的活,时不时顺走一两瓶酒拿出去换钱。这一切,儿子都看在眼里。但他不敢上前相认。也许是不想打扰对方的生活,也许有其他隐衷。他跟踪父亲盗窃港口货物,跟踪他回家,跟踪他去篮球场给小儿子(同父异母的陌生弟弟)送生日礼物,看着他被小儿子被奚落,看着他抹泪,看着他背影蹒跚,直至消失在视线中。最终东窗事发,父亲被解雇,悻悻地回到经常去的餐馆。陈经理早已等候在此。他依然不敢开口道出原委,佯装对方的佛山老乡。大老乡和小老乡讲起旧事,大意是出了事逃到此地,遇车祸坏了脚。小老乡忍不住问,你就没想过那边还有什么亲人吗?大老乡说,都离开那么久了,回去还有什么意思。

是呵,回去还有什么意思,物是人非罢了。正如陈经理最终还是没有认亲。他只是在雨夜狠狠地揍了弟弟一顿,那个挥霍父爱的高中生被眼前的陌生人吓坏了。而故事的结尾,女友发来的短信是三个字:拿掉了。言外之意,他也曾扮演一个父亲的角色。



第二个故事,《湖畔》。台湾,初为人父的陈德明收到昔日好友林仁政自新加坡监狱发来的信件,对方即将被执行死刑。陈整理行装,告别妻儿,飞抵新加坡。少年时,陈和林常去湖边游泳。概因那是一个发生过自杀悲剧的湖,抑或林是街坊口中的坏孩子,陈父多次警告儿子“不许再去湖边”,也曾警告林“离我儿子远点”。而那个湖,对陈似乎有魔力般的诱惑。他还是一次次地和好友相约而至,脱光了跳进那一幽深碧的湖水。

故事在双线叙事中交替进行,一边是两人再度相见的过程,一边是少年时的情谊种种。陈探监前受到严苛的安检,冗长,琐屑,仿佛永无止境。多年后再次相见,如此艰难。那一回,陈父到湖边寻儿子,只看到眼中钉林仁政,呵斥对方一番后,转身离开。很快,林发出求救讯号,似是被水草缠住了。陈父不假思索跳入湖中施救,最终搭上一条性命。此后的事,影片没有提及。

两人相见,互问近况。陈说,我结婚了。林说,你变了,变老了。林的遗愿是让陈把他“带回去”。好友临行前一晚,陈极度压抑,打电话回家,想“听听我们的宝贝”。生命的承转,在此巧妙呈现。最后,陈把林的骨灰盒背到儿时嬉戏的湖边,用铲子挖了个小坑,埋了。



第三个故事,《再见》。这一次陈先生是陈志彬教授,年轻有为,自上海来曼谷讲学,主题关乎网络时代。其实他是循着大学时期相恋过的女老师的踪迹来到此地。十多年后,他依然想再见她一面。那一段忘年恋,他终究难忘怀。

他在课堂上问在座的学生:你们在网络上有1000个好友,真正在乎的有几个?他向再次见面的老情人感慨:他们整天只看手机,从没有认真地看过自己。那他认真看过自己吗?如今的他,离了婚,有个三岁的儿子。而大他十多岁的她,当年借丈夫调职的机会跟随至曼谷,快刀斩乱麻。她说:幸亏有这个女儿,不然这十二年白过了。他接了一句:他知道吗?

因为对网络时代人与人关系“更加疏离”的解读深得人心,他在曼谷很受学生欢迎,甚至还多了一位仰慕者——全程充当他生活助理的萍。萍对陈教授的崇拜和痴恋,又何尝不似当年他之于女老师呢?只不过,他和女老师真的有过一段过去。然而,时过境迁,异国再见,两人也只能在酒店抱头痛哭一场。现实在前,你我终究回不去了。

那么又何必再见?《再见,在也不见》片名意味着“即便活着也不要再见”,而最初的片名《距离》也诠释了这层“不如不见”的隐忍。这部长达108分钟的电影好看么?那要看你看到了什么,以及,想起了什么。


    关注 日常审美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