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分册内容

 

【动步】

上节课讲到:“哪只手动翘那只脚”,训练的是手脚协调。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学习<动步>。当脚...

【动步】
       上节课讲到:“哪只手动翘那只脚”,训练的是手脚协调。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学习<动步>。当脚背翘高时会感觉到脚在变轻,这样就有利于收步与出步。

       收步时需注意:膝关节不能有弯曲;大腿保持放松;这样收步时下肢才能保持荡直状态,收会的下肢松成一根绳,好像被拖拉回来,保持翘脚状态,脚跟与地面接触点就不会丢。同时下肢上段的点(髋关节最高处)也不会丢失,常时训练就能找到“胯根点”。

       动步包括<收步>和<出步>。动步时必须脚背翘高,下肢才能保持松而不用力,从而促使3的肉荡着完成运动,确保了下肢荡成“一线”。<线>在数学上:“二点成一线”,脚背翘高促成了<脚跟点>和<胯根点>,有了这二个点就能构成完整的“下肢线”。

        翘着脚动步如同翘脚做平行步蹲起,多了收步与出步,增加了对重心轴(鼻中线)的掌控难度。<收步><出步>时不能影响原有重心轴的平稳,只是把变轻的“下肢线”拖回来、甩出去。以强化对下肢二个线头的掌控信号,为下一步学习前后动步打好基础。
  【第三课内容复习】
        当我们明白太极拳为什么能「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就会涉入到<中轴>的掌控,从而开始围绕“轴”的运动训练。

        这里引出了第一个关键词<中轴>。中轴对初习者就是“鼻中线”,想着鼻尖上挂根“项链”。怎么来寻找这根项链?你须先找到挂在项链上坠子,这无形的坠子就是1、2肉的<荡>出来的“分量”。让一的胸部肉和二的前臂内侧肉呈自由落体状态,荡成身体里面的“松开”或称“沉”,构成了坠子分量,这也是<荡>的结果。从而引出了练功第二个关键词<荡>。

       <荡>与<轴>的关系好比项链和坠子,坠子使项链向下变紧,找到了坠子分量等于找到了无形的“鼻中线”。坠子分量来源于<荡>的质量,决定了<轴>变紧程度,促成了身体三个部位(脚踝、手腕、脖子)筋变强和可控。

        每一课学习的内容都围绕着这两个关键词展开。如动步的讲解,第一节是体验重心轴,让翘起的脚变轻,重心轴吊紧来完成动步;而第三课的动步则是肢体运动的协调;下节课要学习出步,体验的是变形的下蹲起立。慢慢地在增加这两个关键词掌控的难度,使学员们能从中找到运动规律。
 (第四课)
【搂膝拗步】
拗步:手脚相反为拗步,即左脚在前右手按,右脚在前左手按。

左脚在前成左弓步,为左搂膝拗步;右脚在成右弓步,称右搂膝拗步。

搂膝拗步是平步搂膝训练的延伸,将平行步的左右动步变成了前后动步。前后步出步之前多了“撇脚”动作,即前脚向外转45度。

搂膝拗步训练的是“变形的下蹲起立”,增加了左右脚交代的难度。通过此动作训练会对“胯脱开”有所认识。
【脱胎换骨】
武学上,易筋易骨过程形容为脱胎换骨,是个分阶段的,

好像上山坡。上山过程是很艰难的,身体里头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身体内部机能的提升,是以身体从不适应到适应作为表象。度过了最开始身心愉悦的阶段,就进入到实质性地自我改造,难就难在要能够坚持坚守。坚持坚守决定了是否能迈过这道槛,李仲轩老说每次进步都像得了场病,诚如言。

每次老师把摸不光是动作上纠正,重要的是把你带入“极限状态”,达到内在的平衡与协调。如同武侠小说描写为“师父灌气给徒弟,徒弟功力大增”。这“极限状态”带来的是挑战乐趣和难以承受腰部酸胀爆炸感,就是在迈向了“坚持坚守”这道槛的考验,而每次把摸带给你的会是不一样的体会。现在,到了“变形的下蹲起立训练”,体内极限平衡后的反应会变敏感,尤其是原有病灶部位,会出现自我修复的症状或反应。“体内极限”反应在正常人群表现为胃肠蠕动增加带来的打嗝、排屁和轻度痉挛(上节课把摸弘弘小孩后,他的反应“肚子痛”),这种反应慢慢就会消失。孩子一般较为敏感,反应来的快去的也快。

“腰部酸胀爆炸感”是“脱胎换骨”初始,会有酸到难以忍受,甚至爆炸的感觉。是进入到实质性地自我改造,这时最需要的是能够坚持坚守,坚持坚守就能迈过这道槛,能真正做到“腰为主宰”。孩子先天的松,抖动一下就能挺过去,大人需要毅力去战胜。总之,每次把摸把你带入承受极限,使你的筋脉全部打开,处于高度平衡状态。
【平行步倒撵猴】
定式二转为定式一:

前臂旋转,转之掌心朝上(反接),后手(抱球);

前手接手,抱球手合向接手如同锅盖盖向锅子构成(撅臂);

再(截、切)还原成定式一。

结合蹲起训练,哪只手动就翘那只脚,从右手在前的定式一开始:

翘着左脚做下蹲,左臂(沉),翘着左脚做起立(腋下开提),变成了定式二;

翘着左脚做下蹲,左脚背慢慢放平(左胯脱开),交代到右脚跟(右前臂翻接,左前臂抱球),翘着右脚做起立右脚变轻,收右脚;

右脚向原地出步,脚尖微微内扣,翘着右脚做下蹲(右手接手,左手撅臂),慢慢右脚放平交代到左脚跟,再翘着左脚做起立(截切还原,成左手在前的定式)。

左脚放平交代到右脚跟(右前臂沉),翘着右脚做起立(腋下开提),成定式二;

右脚慢慢放平交代到左脚跟(左前臂翻接,右前臂抱球),翘着左脚做起立,左脚变轻收左脚;

左脚原地出步,脚尖微微内扣,翘着左脚做下蹲(左手接手,右手撅臂),慢慢左脚放平交代到右脚跟,翘着右脚做起立(截切还原),成右手在前的定式一。
【胯脱开】
变形的蹲起训练在提高“对3的肉(大腿内侧的肉)荡”的质量,同时引出二个很关键的词:<胯脱开>和<交代>。

“胯脱开”指胯与身躯脱开,是身躯向下(坐凳子)带动的髋关节运动。其练功意义在于训练“大腿放松”前题下的对髋关节的掌控能力。“胯脱开”后的状态如同坐在椅子上,大腿呈高度放松,下肢变得灵活。

翘起脚背本能的构成了3的肉向下“荡”,这时再下蹲就而实现了<胯脱开>。“变形蹲起”过程如同翘脚做下蹲起立,通过下蹲时脚背慢慢向下放平能起到对“鼻中线的掌控,在前后步中完成了<胯脱开>和前后脚的<交代>。此过程又称为找到:如左胯脱开找到右脚跟,右胯脱开找到左脚跟。

<胯脱开>的掌控在“变形蹲起”练习中需反复体验。当「搂膝拗步」出步后,通过“胯脱开”来完成左右脚的交代。<胯脱开>就成了“翘着脚做下蹲”:左脚慢慢放平向下蹲交代至右脚翘起;再由右脚放平下,交代至左脚翘起。周而复始如同平行步蹲起训练。

<胯脱开>是练功中的肢体语言,需在老师把摸时反复体悟。<胯脱开>同时关联着“脚跟点的交代”,在后面教学中还会反复提及,这里只作专用名字讲解。
【第四课课后复习】
明天又要上新课了,在此先复习已学过的内容。

上节课,在平步搂膝的基础上学习了<拗步搂膝>。“拗步”是手脚左右相反的姿势,即左脚在前(左弓步搂膝)右手在前(按),右脚在前(右弓步搂膝)时左手在前(按)。

“搂膝”,顾名思义“擦桌子”的手从前膝搂过。

<搂膝拗步>训练的是“变形”的下蹲起立,增加了“翘脚下蹲”的难度,对着力脚的掌控要求更高。两下肢要像坐凳子样的向下,保持“小腿直、大腿松”,从而能体悟到“胯脱开”。

上节课又教了<平步倒撵猴>。定式一通过一次下蹲起立变成定式二,整个过程与已学过的平步搂膝相同;定式二转向定式一是新的内容,它包括:翻接抱球、接手、撅臂、截切,并需做二次蹲起来完成。

<倒撵猴>是向后的运动,明天我们将学习“倒插步”来体验向后运动。

                  (第五课)

        【倒撵猴练习的注意点】

动步时(出步与收步),抱球的手不能动,尽可能把前手臂伸直、端平。

前胯脱开(接手)时需注意“开膝下蹲”,然后再做“撅臂”、前脚转正。

开膝下蹲有利于膝关节的松开和脚背(脚踝)的放松,便于完成“脚转正”动作。
【后语】


上述内容是为浦江镇班的学员编写。考虑到每周只有一节课,所以在原教材基础上分册发在群里以便复习、记忆,每【   】为分册。以后有条件还会映客直播,让更多的太极拳爱好者分享!

浦东公益点的直播时间为每周一、四晚上:7:00~9:00

这几次直播都有六、七百人收看。我们下一步打算进行视频直播互动,相互把对方的练拳现场直播放大到投影屏上,发现问题好及时交流,这样可以提高互动的效果。如你有这方面需求或有更好的建议可联系傅老师。

傅乐民:18939964491




    关注 太极拳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

动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