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银川】男子心跳骤停,重病女医生不顾安危跪地8分钟抢回一条人命!

 

“35岁的黄艳是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的主治医生,也是一个刚刚经历过分娩大出血、视神经损伤的病人。1月9日...







“其实我并不适合做这种剧烈的运动,我的颅骨还没有修复好,每次按压都要用力,一用力颅压就升高了,头感觉很疼。但是我不能停止,我多坚持一分钟,病人抢救过来的希望就多一分。”

——黄艳

黄艳。记者 沈亚婷 摄


35岁的黄艳是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的主治医生,也是一个刚刚经历过分娩大出血、视神经损伤的病人。1月9日,她做高压氧治疗时,同舱治疗的男子突然呼吸心跳骤停,危急时刻,她瞬间从病人切换回医生角色,跪在地上为男子做胸外按压,为他争取了救命的黄金时间。

同舱患者突然失去知觉 她紧急施救

1月11日,记者在医院见到了黄艳。她身穿厚厚的棉衣,头上包着头巾,如果拿下头巾,你会发现她的脑袋右侧凹陷,有一个明显的坑,这是颅脑手术留下的痕迹,还没有完全修复好。

2016年8月,孕育了二胎的她在分娩时遭遇凶险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脑出血严重,险些丧命,经过抢救终于从鬼门关回来了。但大出血导致黄艳的视神经受到损伤,视力只有0.1,产后的5个月来,她一直做高压氧治疗,帮助身体修复。

1月9日上午9点多,黄艳像往常一样进入高压氧舱做治疗,同舱的还有另外一名中年男性患者和他的陪护。治疗接近尾声的时候,男子的陪护突然发生惊呼,原来男患者失去知觉,整个人瘫了下去。

黄艳见状,立即拿下自己的氧气面罩,跑到男子身边。“我看他一动不动,摸了摸颈动脉,非常微弱,呼吸心跳都没有了。我也来不及多想,就开始给他做心肺复苏。”黄艳说。
正在高压氧舱做治疗的黄艳。记者 沈亚婷 摄


跪地施救8分钟  赢得救援时间

此时,高压氧舱外的医护人员通过监控也发现了异常,但是高压氧舱是密闭的,治疗过程中无法打开舱门, 必须先减压再开门,而紧急减压需要大约8分钟。

情况危急,高压氧舱室的医护人员立即向急诊科求援,并启动减压程序紧急开舱。在这个过程中,黄艳一刻不停地给患者做着胸外按压。

“其实我并不适合做这种剧烈的运动,我的颅骨还没有修复好,每次按压都要用力,一用力颅压就升高了,头感觉很疼。但是我不能停止,我多坚持一分钟,病人抢救过来的希望就多一分。”黄艳说。

随后急诊内科主任姚琳芳带着医护人员赶到高压氧室。8分钟后减压结束,高压氧舱舱门打开,急诊医护人员入舱继续进行抢救,并快速将病人转移到急救中心抢救室,进行院内心肺复苏。
正在高压氧舱做治疗的黄艳。记者 沈亚婷 摄


危急时刻切换身份 挽回病友生命

据姚琳芳介绍,一开始,患者的心电监护仪图像是一条直线,心跳呼吸都停了。抢救一个多小时后,病人才恢复了呼吸心跳。但是意识仍没恢复,目前已经转到CCU做进一步治疗。

至于患者心跳骤停的原因,黄艳回忆,这名男子在吸氧的过程中表现得比较焦躁,不停地踢床脚,据她分析可能是交感神经过于兴奋,导致心脏骤停。这是一种难以预料的突发状况。

姚琳芳说,医学上有个概念叫白金3分钟,即在心脏呼吸骤停最初的三分钟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高达90%以上,一旦错过抢救成功率会大幅度下跌,就算抢救成功,身体脏器尤其是大脑会因缺血而造成后遗症。

而这名患者在呼吸心跳骤停后及时得到抢救,保证了血液供应,对后期的抢救和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黄艳对记者说,当时的行动也是自己作为医生的本能反应。而经历了这件事,她更懂得了急救常识的重要性,也呼吁市民学习一些急救知识,在身边的人有需要时,提供最有价值的帮助。

救人只是医生的本能,在患者生命的危急关头,什么动作最利于抢救病人,就怎么去做。

然而对于一个生产后病重的母亲来说,她也没顾得上多想自己的安危,将男子从死亡线上救回,这样的行为怎能不让人感动?
【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 沈亚婷】


银川新闻网

编辑:洋葱圈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是最大的支持


    关注 银川新闻网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