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之二

 



光之二 1还记得自己说过多少再见吗?再见之后是否真的再未见过?再见之后是否一如从前?因为说过的再见实在...

余  光

之二

1

还记得自己说过多少再见吗?再见之后是否真的再未见过?再见之后是否一如从前?

因为说过的再见实在太多,到了想要跟2016年说再见的12月31日的当天,当回忆自己究竟对哪些人、哪些事、哪些地方说过再见的时候,却两眼空空,只看见偌大的迷茫。

2

七月之前的事记不得太多了,刻在脑子里的只有两件。

3月10日,开始跑步。5月11日去了北京。

先说说跑步!

刚刚开始参加足球业余联赛是因为重逢飞飞同学,闲聊中,他问我还在踢球吗,我说只在工作的地方踢着玩,他说有业余联赛,想参加吗?我很愉快的就答应了。

虽然踢得不好,但是心中充满热爱。

还记得高中合校之后校内比赛,我穿着背心换好鞋子,呆呆地在场边徘徊的身影。看着同班同学在场上奔跑,我只能在场边踱步,试探了好几次能否上场,回答总是不屑的惊鸿一瞥伴着轻声干脆的“切”。当我意识到已经没有机会登场的时候,终场哨清脆的响起。后来我用不知疲倦的奔跑征服了教练,进了校队,当了一名后卫。

还记得刚进大学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下行李找去球场,甚至裤子都来不及换,匆匆穿了一双帆布球鞋就下楼了。工作后做的第一件事也是放下行李找球场,企业的球场的确高大上,真草,踩在草上兴奋地停不下来,因为能跑,球场上的人叫我郝海东,至今不明就里:因为我压根和郝大炮不是一个类型,叫我李铁好吗?

球队中我们称之为老谢的人年龄比我大,个子不高,速度不快,但是能跑。因为小腿太粗,经常球队买回来的球袜他都穿不上去。老谢踢的是右边后卫,他是个难缠的对手,谁要是把他过了,他会跟个膏药一样一直追,直到追上为止,再过,再追,继续过,继续追……再过,再过就出底线了,他也就不追了。

2010年之后老谢就很少再来踢球了。一次接到老谢电话,问我在哪,说自己再不踢球了,要把一双足球鞋给我,说来也巧,我刚好要从他家附近路过。

之前就听说老谢在跑马拉松,在他的QQ相册里看到过一张在南山徒步道上跑步的照片,第一感觉就是:孤独!随之而来的从心底里升起的一个词便是:傻X!

可是3月10号那天,不知道为什么,穿好已经准备好的跑鞋、运动裤,便出去跑步了。我也加入了我心里骂过的傻x的行列。

后来,中毒一样的就参加了很多比赛:交河故城、兰州、南京溧水边的泥泞跑、克拉玛依、沙湾,这不,明天,也就是2017年的第一天,乌鲁木齐冰雪马拉松,我又要第一次当兔子了。

说实话,当一个别人眼中的傻X挺好的,至于为什么,就和我不理解很多人整日瘫在沙发上看电视剧一样。

3

北京是一个新鲜的名词,按照我的想法,去北京应该是一件极具仪式感的事情,必须在一个隆重的日子(至少我自己感觉是隆重的),准备充足的时间。

未来事,黑如漆。

下一秒都无法预料,何况明天呢?

十天的时间很短,大部分时间在学习。若是六七年前,定会看了地图,四处奔走,左顾右盼的寻找着心中祈盼着的新鲜。可如今不会了,学习的时间之外,只是有针对性的去了几处地方:圆明园、奥森公园、颐和园,剩下的时间都交予了闲散。最想去的798,在北京几位同学的不屑声中也化为了泡影。三个大男人,吹着牛皮,絮叨着记忆里的琐碎,从颐和园后门进去(不知道哪个才是《老炮儿》中六爷茬架的野湖),绕到前门,看到了语文课本里详细地介绍过的地方却没有半点亲切感。只是到了湖心小岛,走过十七孔桥的时候,文中的墨香才伴着午后有些温热的风,舔过面颊,勾起一些断断续续的诗意。

我们吹牛皮的节奏赶不上步伐的轻快,没多久就又转会了入口,又在嘻嘻哈哈的闲言碎语中离开。

很多城市并不似自己所想。期望越高的,往往失望越大。倒是一些意外中的奔赴,会遇见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北京回来之后,再不会对某个地方抱有热切的期盼。

有时候静下来想想走过的这些城,或美好,或索然无味,或摆脱不掉的第一眼的厌烦。离开每一座匆忙而来又匆忙走去的城的时候,没有多余的语言,没有蓦然的回望,只是在心里悄悄的挥了挥手,轻轻的说了声再见,有些城还会见,有些城,再也不会见。

4

七月之后的记忆太杂太乱太丰富,有些像夏日光芒里隐藏着的刺,有些像清可见底的水里平躺着的安静的水草,也有些,在风中飘,没有方向,可就是不会远去,也不会散。

七月之后遇见的城或大或小,或亲近或遥远。

已是第三次来南京。南京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沉重。

我不喜欢。总有一种被某种无形的东西压着的感觉,即使天空再晴朗,风再温和,笼罩在感觉中的暮气总也挥散不去。这沉重的氛围中却也有美好的记忆:带着我去看球赛的那两位本地球迷,我很感谢他们从头到尾的带领。那时,让我心中不悦的只是这座城是的感觉,而与人无关。

第二次踏上南京的土地很匆忙,只是一停一走的瞬间,除了热,再无它感。

而第三次,是真正的主动的来到南京,怀揣着憧憬、愿望,饱含着热情与真诚。尽管九天里天气总是阴沉沉,但这并不妨碍我慢慢看到这个城市里随处闪烁着的光:参加溧水边泥泞跑遇到的那些热情而又喜笑颜开的年轻人和两个上了年纪却仍旧坚持奔跑的前辈;素未谋面却不停帮我在微信中指路的Derek;向往了很久,终于见到了真面目的“季风书店”,尽管没有购买任何东西,可它这名字确是心的一处临时的歇脚点;更重要的是见到了一直无形中指引我在课外阅读这条路上前行亲近母语的老师们:邱凤莲、岳乃红、刘颖、邵龙霞(我是读着他们的书在课外阅读的实践中一路走来的),还有在乌鲁木齐错过了两次却在南京追到的很特殊的何捷老师……

所遇到的一切都让我感觉到舒适,正好。

离开南京的方式很特别,和东莞友人打电话的时间,错过了开往西安的火车,当赶到站台时,只望见了火车远去的背影。退票、重新购票。总算没有错过第二天的抵达。

这是心中对南京的不舍吗?还是它想扯着我的背包还想再对我说些什么?

我不知道,也不去想。

遥远的城也有那么几座,大理,丽江,身在城中,却总有一种被剥离的感觉,我看见了它的矫情和虚空,它看着见了我的厌恶和失望。

而安康是美好的,所有的美好都在于汉江,若没有这条江,安康会是什么样?

而到过最多的西安,已经完全失去了我印象中的丰富厚重和美好,尽管这是我家乡的省会城市,可是空无感每次一回来都会增加,这次也不例外。

5

这一年可以用一把锋利的刀一分为二,上半年在空白着的空气里吹过几绺风,从七月至此,夹杂着太多的东西,除开那些城,还有很多事很多人。

参加了百班千人共读,但是由于自己的慵懒和性格,并没有很多同样参加了这项活动的人做得更好。生活中也是如此,更愿意一起前行却看着更多人闪亮着,自己更愿意做那个在前行中自我修行、成长,思考的那个。从这些闪亮中我撷取最适合我的,我最需要的,帮助自己修行、成、长思考。也是由于参加这个活动,结识了很多人,尽管不知道如何更多的言语交流,仅仅看着他们的圈儿,也是一种无声的学习和交流了。

我是个木讷的人,情感大都藏在心里,面对面不知如何言谈,只有面对文字,安静下来的时候,才能稍微清醒些。木讷不代表没有感情,我想感谢帮助了我的人也想感谢无形中敲打着我的人,可却总也说不口。

6

这是2016最后的时光,窗外的天气开始转暖,暗淡的灰色不见了,天空的蓝色一点点的变浓变重。

太阳照在校舍的淡黄色的墙体上,我能感受到呢种暖暖的暖,窗户上的玻璃放射出的光夹带着空气里的寒冷不知道会落在晌午的哪一出,落在哪一出哪里就会融化吧?

我希望这样。

我希望2016年余下的光会照亮明天起航的路!

7

再见

36个春花秋月里的不知所以!

他还会来,在2017年的第一声感叹里。


    关注 樊人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