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年华

 

无论是神农尝百草,还是李时珍著医术,对中医药的发掘都起源于人们延续生命的渴求。...

无论是神农尝百草,
还是李时珍著医术,
对中医药的发掘都起源于人们延续生命的渴求。
年华永驻,青春不老,
是人类自古以来的理想。
故而,本草中的上品,总是滋补之药。
珍珠、铁皮石斛、灵芝……
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
伴随着千年神话代代相传,
与其缔造者一起见证人间冷暖。
崇山峻岭间 寻找那一味“仙草”
石斛


《本草纲目》称其强阴益精,厚肠胃,平胃气。被誉为“救命仙草”
周朝义,雁荡山的绝壁采药人,

于悬崖峭壁之上寻找野生石斛,

是周家世代相传的绝技。

据了解,由于铁皮石斛生长条件极其严苛,

多出自海拔1500米以上的绝壁,

因此采摘过程几乎可以用“凶险”来形容。

过了而立之年的他,轻易不敢出手。
再见一次野生石斛,

纪念的是父亲在绝壁上留下的身影。

“我的师傅采石斛,石头掉下来,刚好砸在后脑勺上,当场死亡。所以,同行里面都很少人敢去采野生石斛。”说这话时,周朝义依然心有余悸。

手指发麻,体力透支,

群山之上,形单影只。
灵芝
 灵芝,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吉祥长寿的图腾,被赋予了起死回生的灵性,引得一代代采药人走进丛林深处苦苦寻觅。

邓桂庭,就是这样一个采药人。他常与哥哥一同上山。

据邓桂廷介绍,野生灵芝几乎可遇不可求,见过它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几乎“全凭运气”。

不仅如此,深山之中,危机四伏,这让采摘灵芝更加不易。

“父亲上山时曾经碰到过,一条蛇盘在灵芝脚下面,蛇头搭在灵芝的柄干上面,顿时感觉雾气升腾。”邓桂廷说。
与父亲想法不同,儿子邓忠贵大学毕业以后,选择留在县城研究人工种植灵芝。

“野生灵芝,已经到了被神话的高度,能亲眼见过的人少之又少。

而我们人工栽培的话,技术完全可行,也能做到最好的时机把控。

对于儿子引以为豪的事业,父亲邓桂庭不以为然,认为野生灵芝方是药之上品。
幸运眷顾了邓贵廷,

朽木之上一朵成熟的赤芝形如祥云。
回家之后,一顿灵芝餐,一碗灵芝汤。

浓郁的灵芝汤似乎融化了父子之间的隔阂。
在儿子的反复劝说下,

终于答应了试一次人工种芝。
不同的地域不同文化,一方本草化解一方病。

比起对长生不老的渴求,广东人的养生方法越显务实。
凉茶
凉茶:既不凉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茶。以民间单味或复方土产草药煎熬而成。
在众多凉茶中,有一种可上升到药物级别——源吉林甘和茶
曾坤——广东佛山精武门名誉会长、鹰爪拳传人,源吉林甘和茶解放后第一代老药工
在机械发达的现代
炮制源吉林甘和茶
曾坤坚持只用古法
一剂甘和茶要33味草药
药有先煎后下之别
火候有文武大小调控
煎茶犹如武术
看似平凡无奇
实质暗藏玄机
一招一式
刚柔并济


玉叶金花,可清热解毒,是药茶中主要的品种。
源吉林甘和茶与普通药茶不同,
不只是普通药汤,
还有实实在在的野生茶叶。
挥洒着汗水

渗透着匠心

古法与现代

孰轻孰重

没有定论
珍珠
《本草纲目》称其:安神定魄,去腐生肌。
三年前殖下的珍珠贝,如今是时候采收了

“高角楼”是他们在海上的唯一依靠。

淡水紧缺,面条是所有人几天的口粮……

无论是采珠还是养珠,都需要有人守护。

守护注定与寂寞为旅。


古法炮制珍珠粉是一场水深火热的历练

豆腐煮珍珠、水飞珍珠,让坚硬的珍珠化作细腻粉末
与海相伴,一晃大半个世纪。

“在别人眼里,这样的生活真的有点虚度年华。但是,对我们这些珠民来说,真的是几十年如一日。”吴辉进说。
膏方
丸散膏丹中最常见的剂型

古人认为,人的体质有别,故一人一方
俞柏堂——
一口百年紫铜锅
一杆陈年老竹搅拌棒
一方最出名的膏方师
用心 诚心 良心 是俞柏堂收徒的标准
选药,不能有虫蛀发霉

润药,要药材湿透水性

浸药,水要到药材一寸以上

榨汁,不放过一滴精华

滤药,滤尽残渣

沉淀,力求完美
俞柏堂说:不是每次熬膏都有人看着你,
要凭着良心做事
从选药,润药,挂旗,收膏
俞柏堂的膏方比别人熬得慢
以毕生的光阴铸一味好药
这就是俞柏堂的秘方
如今绝壁采药人已经没有了。

每天早上的灵岩飞渡,也许是绝壁采药最后的纪念。


把贝壳制作的珠核放进成年珠蚌内。

等待几年后的收成,那时吴辉进已年至古稀。

合浦珍珠与它忠诚的守护者一起步入黄昏。
又是一年秋天,父子一起上山

武夷山从此少了一名采药人,多了一片灵芝田
药王庙见证者新老药王的交替,最高技艺的传承。

“从今往后,你要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从青春年少到满头白发,曾坤站在这片曾经的晒药广场上,看着曾经的。

时光能改变一个人的样貌,却动容不了一个人的精神。
年华老去是每一位老药工不得不面对的命运

但正如有本草的地方就有倔强的生命

执着的坚守

真诚的付出

这是药工们以生命谱写的史诗

铸就了一个民族不朽的年华


可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观看《本草中国》——《年华》
声名:图文来自《本草中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以便洽谈处理。内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也不代表本人立场。转载请标明出处:杏林志2016。
编辑:清明


    关注 杏林志2016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