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童书带来的感动

 

有人说过,好的童书绝不仅仅是写给孩子看的。我深以为然。比如安徒生的童话,比如我今天从书架上抽下的这本国际大奖...





有人说过,好的童书绝不仅仅是写给孩子看的。

我深以为然。

比如安徒生的童话,比如我今天从书架上抽下的这本国际大奖获奖童话小说《时代广场的蟋蟀》——薄薄的一本书,不到十万字。我记起来,这还是当年为了激发儿子的读书兴趣专门为他买的。  站在书架旁,打开书,一只生活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地铁车站一个废弃的排水管里的老鼠塔克出场了,透过这只老鼠的眼睛,然后是那个叫玛利欧的孩子,再后来,这本书的主角——一只被人从康涅狄克州乡下带来的蟋蟀也出场了。

随着一个个人物的出场,随着故事情节的向前推进,我牢牢地被这本小书吸引住了,我已经完全沉浸于其间了。站累了,换个姿势再站。站累了,躺在沙发上接着看。急急忙忙吃过晚饭,又赶紧拿起书,终于一口气把书看完了。

直到这这时候,才感觉到脖子变得僵硬,眼睛有点发胀。可是,这一切和这本书带给我的巨大的阅读的快感,与这本书带给我的那种久违了的温暖的感觉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我的脑子里已经被那只名叫柴斯特的蟋蟀的形象塞满了,我的耳朵里已满是它嘹亮而有韵味的叫声。  这里面的每一个形象都带给了我感动,每一个形象都让我喜欢。

老鼠塔克有时是那么的工于算计,甚至还有点势利,但是一旦他的朋友柴斯特遇到了困难他又是那么的义无反顾,那么的慷慨大方!谁说我们每个人身上就不能有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缺点呢?就像塔克老鼠一样。

还有那只忠诚憨厚的亨利猫,他总是那么的善解人意,他善意地批评塔克老鼠,他安慰着蟋蟀柴斯特,并给予他极大的鼓励和支持。

懂事的男孩子玛利欧,以自己瘦弱的肩膀分担着家庭生活的压力,同时也带给柴斯特以关心和爱。

还有玛利欧的那有着一颗宽容之心的爸爸,那喜欢唠叨但也喜欢音乐的妈妈,还有那有着宝贵的同情心的列车员保罗。对了,还有像是生活在中国古代寓言里面的两个人物:可爱的冯赛老人和另一个不知名的中国老绅士。  印象最深的当然要数柴斯特蟋蟀了。

这只蟋蟀因为机缘巧合而成为了名噪一时的演奏家,享誉整个纽约。它一扫刚来大都市时的种种不适应,从而牢牢地在玛利欧家以及纽约站稳了脚跟。然而这时候,问题也跟着来了,出人头地的柴斯特并不感到快乐,他想念在康涅狄克州乡下的老家,想念原来在康涅狄克州乡下时的自由快乐的生活。终于,在朋友们的理解与支持下,他又回到了自己深爱的故乡。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柴斯特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人们为了所谓的身份、地位、名声、利益,为了实现所谓的人生价值,或是为了其他的一些什么东西,整日劳苦奔波,经历种种磨砺和挣扎。但一旦孜孜以求的所谓成功来临时,你却突然于午夜梦回时发现,你的快乐并没有增加,你有一种说不出的苍凉和疲惫。正如纪伯伦所说: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我们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这实在是人生的一个悖论。面对如此结果,人们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还好这只叫柴司特的蟋蟀还帮着我们记得!  不知怎的,读完这本书,脑子里蹦出了一个人的名字,一个网名麦子的老师。麦子老师说,麦子有一个愿望,愿意在儿子顺利完成学业后,能去实现一个属于麦子的朴素的愿望。什么愿望呢?麦子没有明说,但我能体会得到。因为麦子的根在农村,根在那片或黄或黑的厚重的大地上。   我感动于柴斯特毅然决然离开的背影,我感动于麦子心里的那个朴素的愿望。

一本小小的童书能带给我这么的感动,我感谢这本童书。

有情,有趣,有料

欢迎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关注。欢迎转发,让更多人的人看到这里的文章。谢谢!


    关注 秋风秋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