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韬晦讲《论语》之十五:处事必须公私分明

 

君子和小人,就是品格上的区分、修养上的区分。...





霍韬晦讲《论语》简介:《论语》为中国人之必读书,过去将之视之为“经”,不免教条化而不知其真义。今论者以其数十年功力,从性情学入手,读来使人开窍,精神焕发。
-音频,点击收听-
编者按:《论语》讲“君子周而不比”,霍韬晦教授解释“周”是大公无私,君子处事就是要公私分明,只有小人眼光狭隘才会为了一己私利。西方讲“平等”,是权利、机会、制度的平等,是外在的平等;孔子也讲“平等”,即是“周”,是着眼于君子的修养,讲人的胸襟、人的包容,根本上是不同的。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成为一个“君子”,最重要是什么?就是做到“周”这个字。“周”是什么意思呢?“周”即周到,即是说,看问题要全面;能全面,才能作出最恰当的选择,而做对了。最怕的是有所偏激、有所偏差,只看一样,甚至只看自己,这就糟糕了。

所以君子看问题要周全;“周”者,全也,即周全;全面地看问题,即是说,不会从自我出发;故“周”者,也就是大公无私的意思,君子要大公无私!

“周而不比”,“比”又如何?“比”即攀比:大家之间你量度我,我量度你,或者我与谁比较;“比”,有量度的意思、比较的意思,甚至互相亲近的意思。但互相亲近,就会结党,大家从私心出发,利益相同,就会互相维护,就变成“攀比”了,以“利益”相处了,就是这“比”字,以私人利益建立关系,讲私情、私利,就是这“比”字。

总之,“比”字与“周”字是相对的,“周”是大公无私;“比”字则从私情、从个人的立场出发、讲私人关系,君子则大公无私,不会讲私人关系的。这叫做“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小人刚好相反:小人讲私情、讲大家有感情,讲大家拍档,讲大家兄弟一场如何如何……实际上都是私人关系、实际上都是狭隘的,小人都是狭隘的。

“比”与“周”其实即是公、私的问题:“周”是公、“比”是私。关键正在于人的品质、人的品格;君子和小人,就是品格上的区分、修养上的区分。君子是因为其修养,品格大公无私。

在西方,即所谓“平等”,孔子就是算着平等精神。孔子没有用“平等”二字。他用这“周”字。西方的平等是从这些地方去看的:权利上的平等、机会上的平等、乃至分配上的平等。

孔子也说平等。但他的平等不是讲权利,不是讲机会,也不是讲制度,而是说此人应有此胸襟、胸怀。他是从生命的修养上讲、从性情上讲、从主题上讲。西方人讲平等不是从人的主题上讲的,那是很外在化地去讲平等的;不是讲人的胸襟、人的包容。

法住文化书院

国际知名民间书院,成立三十年,提供各种“生命成长”的课程,回归中国古代书院精神,师弟接引,关怀生命、关怀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探求人类永久自存之道,开发性情,建立积极向上之人生观,帮助现代人成长,去黏解缚。


    关注 微文阅读推荐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