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集 16建三的“三好坞小茶室设计”

 

还记得我们么!16建三的小朋友们本学期最后一个作业——三好坞小茶室设计...





16建三的“三好坞小茶室设计”


本次推出的是16建三的小朋友们本学期最后一个作业——三好坞小茶室设计。

本次作业在之前“三好坞空间体验再现”的基础上,继续在玩耍了一个学期的三好坞场地上进行工作,在首先完成了包括植被、节气、日照、温度湿度等气候数据等场地的基础研究之后,茶室设计在五块具体的基地(西岸、竹林、北屋、中峰、东坡)分别展开。每一组的同学们按照不同的地形、环境特征以及一年中季节变化的植被状态,绘制出精确的基地季节剖面,共同制作完成基地大模型,并且最终完成规模15平方米左右的小茶室设计。

套路大家都已经熟悉了吧,下面直接上图,每个设计附老师的一句话点评。




CJ

点评:面水的体量和升起的半开放平台把建筑分为两个部分,然而两个体量之间的紧密关系又形成了暧昧而又有张力的外部空间状态。





CYB

点评:据说追求的是“深山里的感觉”,曲折的路经和转折流线确实拉长了距离的感知,对视线的控制,虽然还很不精确,但也有助于这种感知的形成。




CYX

点评:茶室被架起在北屋顶上,观看屋顶上的苔藓和植物成为设计的核心,同时对基地外国康公寓的视线遮蔽也成为设计的主要考量之一。





HY

点评:建筑被想象成一个取景器,向河水以及向着基地南边的倒掉的大树两种观看方式定义了两层的不同姿态和开敞方向。





HWL

点评:设计的特点在于把北屋的屋顶这个已经成为苔藓和杂草花园的要素作为设计的中心,茶室设计从标高到平面布置,都围绕在喝茶与观景的动作之间的关系而展开。动作清晰而有效。





JHF

点评:小小的茶室被三层标高的台地分成三种不同类型的空间,山脚独处区、山腰开放区和山顶私密区,多样产生了趣味。空间尺度、连接的处理还有待加强。





JYX

点评:从选址到体量,一开始到现在有了很大的进步,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设计的特色和方案发展的方向。





JZH

点评:竹林基地中的一棵大树成为设计的出发点,对竹林和树的不同观看方式,使茶室自然的分为两部分,思路连贯完整。





JH

点评:设计围绕饮茶过程中的视觉、嗅觉和光线等丰富的身体感知体验,较为精确地塑造出了具有仪式感的从看竹林到闻香品茶的序列空间体验。





JYC

点评:竹林中分成两半的体量分别承担不同观看竹林的方式,一个目光向下,一个身体向上,两个体量之间的关系主次分明。





KZC

点评:设计综合考虑光照、视线、饮茶行为以及入口路径的体验,形成门廊-地台-室外平台的空间序列,是一个完成度较高的设计。





KYX

点评:茶室被分成两个体量,交错之间除了遮挡基地中的不利方向之外,分别对应不同的开敞方向和视线控制要求,设计条理清楚,逻辑性好。





LJR

点评:设计结合基地中挡土墙这一特殊的空间元素展开,下挖动作所带来的视觉和身体体验都在设计深化中很好地解决提升,设计深入完整。





LXL

点评:设计围绕着中峰小山上唯一的一棵落叶树展开,不同标高的两部分建筑围绕着一条中心小路秋天的黄叶在屋顶、地面和茶桌上飘落。





SJX

点评:茶室被转化成一组宽宽窄窄的廊子,高高低低之间完成了视线的遮挡与开放,隐蔽的入口让内部开放茶室与外界拉开了距离。





SZL

点评:设计采用了下挖的方式处理基地关系,因此形成了一个靠山的小院子,以及屋顶平台、楼梯以及比较剧烈的高差,尺度感虽然略微有问题,但是标高方面体验的丰富性挺有意思的。





TY

点评:茶室的体量被分为看山和看水两个部分,中间由一条覆盖了基地上被人为踩出的小路的廊子连接,不同的观景需求对应不同的建筑姿态处理。





TDH

点评:简单的体量和结构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有意味空间,远远伸出的屋檐下面,有很多潜力可以挖掘。





WC

点评:错落的非常狭小的几个空间,相互之间形成了非常紧密的关系,潜力在于如何利用这种超小尺度带来的介于建筑和家具之间的尺度模糊和身体可能性。





WY

点评:背靠北屋,茶室采取了完全面向山亭的姿态,不同的空间对应了不同的界面设计,伸出的平台和小路上的行人借助标高的差别形成了有故事的视线关系。





WZL

点评:茶室被想象成漂浮在茂密竹林中的三片屋顶,和竹林一起围合界定了三种不同大小高度的空间,形式统一而简明。





ZHX

点评:策略清晰,由一座桥连接山顶观景台和架起的平台茶室部分,空间的分隔和限定还有待推敲深化。





ZSY

点评:Z同学的“死树茶室”,围绕基地里的一棵死树带来的竹林中的空间疏密的改变,形成方案中从场地尺度到身体尺度的多层次设计,完整而清晰。





ZXY

点评:中峰的基地高差丰富,茶室的体量分解成几个不同的标高,每个体量分别对应不同的观景方向和喝茶方式,材料和形式完整统一。





ZZQ

点评:茶室被分散插入树丛中,依据不同体验分成两半,一半向上升起迎向落叶,另一半下压延伸望向水面,设计目标清晰,动作精确。



最终的期末评图,我们请来了王方戟老师、胡滨老师、张建龙老师、华霞虹老师组成的超强评图阵容!
据参与同学回忆。。。评图现场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刀光剑影、死伤无数。具体情况已经没有完整的记载,只留下一些当事人零散的历史记录。
这是王方戟老师眼中的大家……


(手绘:王方戟老师 制图:王雨林)
这是胡滨老师眼中的大家 X 。X
这是大家眼中的王方戟老师和胡滨老师。。。
张建龙老师和华霞虹老师 @。@
以及王凯老师和李彦伯老师!
……………………………………………………
不过,八个小时的评图之后
大家最终都欢乐地复(升)活(天)了!
最后的最后,大家在愉快的合影中结束了评图,也结束了这个夹杂着快乐和痛苦的、有收获而没有睡眠的学期~
感谢大家对这25个小朋友的关注,下学期再见!大家期末Fighting !

指导老师 / 王凯 李彦伯

助教+摄影 / 陈珝怡 王雨林

参与学生 / 16级建筑学三班

责编 / 薛润梁 王雨婷 李云宏 朱结好


    关注 青春CAUP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