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u’s talk 娄永琪与研究生对谈

 

训练结构化的思维能力...



下文是娄永琪教授在2016年11月对其指导的硕、博研究生的项目和论文进行的讨论和指导。本文为此次谈话内容的录音整理第一辑(共四辑)。在项目分享前,娄老师就如何更好地开展分享会提出了一些建议:

我希望读书会照常开,最好是通过自行组织让读书会转下去。我大家多讨论一些各自碰到的问题、困惑、发现和心得,特别是你们的研究和论文问题。论文的讨论我建议可以放在桌面上,大家一起讨论,因为我相信大家的论文里有很多共性的问题。同时,在座的各位同门师兄师姐也可以对论文提出建议。

 训练结构化的思维能力 

第一组进行分享的是博士生龚渝蓓负责的“南京东路东段、四川中路部分路段商业转型升级概念策划”项目。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SustainX项目组(简称项目组)负责该项目的风貌景观规划部分。项目组成员包括印晓虹、陶怿楠,曹泓漪,应逸含,曹雪丹。项目组成员介绍了项目的进展和汇报了阶段性成果。 娄老师提出了结构化思维模式的重要性。


项目综述  (图片来源:项目组《愿景规划报告》)

做项目、写文章,甚至是管理一个团队,其实背后的道理是一样的。听完这个项目,我相信大家没有听懂。为什么呢?我常说要get the points,那么你的要点在哪里?大家知道电梯游说(Elevator pitch), 在电梯里要一两分钟把最重要的事情讲清楚的 。你要创业,第一次跟风投谈的机会可能只有两分钟,风投们根本没有耐心的。求职也可能一样,好不容易在电梯里碰到老板,你怎样能抓住这两分钟让他对你感兴趣,再找时间跟你谈谈。所以,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能力。这两分钟的背后是什么呢?它本身也是一个设计 。这种设计意识,我希望大家不管是做项目、写文章、做管理还是打杂,用各种不同的情境去锻炼自己的能力,要能战略地考虑问题,跳出盒子地考虑问题。这些技巧的背后就是自己对所做的事情要清楚,愿景(vision)要很清楚。有了愿景以后,你要再往下落一层,它基本上就是一个system design 或者说是 mechanism design,就是做系统设计。之后才是实现这个系统或者机制的一些具体的制度设计。

对你们而言,做一个项目的vision,比如南京路的项目就几个选择,要么尊重历史往回看,把拆掉的补回来;要么往前看,站在今天,上海会有什么样的未来。我们的核心概念是“上海这座城市需要往前看!”,如果这点是明确的,那么对你们的项目来说,要把这个故事讲圆。

汇报本身是一个strategic design,是方案内容和汇报对象的交互过程。不管是把故事讲清楚还是战略实现,都需要依赖“结构”。没有思维的结构,事情讲不清楚。如果不用结构化的思考,归纳、演绎、探究就很容易进入死循环。Richard Buchanan教授给大家上的博士生课叫Structure of Inquiry,除了教给大家研究的一些本质问题,也包括怎么能够将研究的逻辑整理清楚。不论是做研究、读书还是创造,如何将其中的主线、辅线、关系、佐证等找出来,找出其中的structure,这样你的探究或研究就会变成有系统的。凡是有structural inquiry能力的人基本上什么都能做,因为可以见招拆招、举一反三。回过头来看这个presentation,如果洞察是清晰 的,那么你佐证或者推演的structure在哪里?你的structure是如何被design的?导演执导影片、作家作曲的背后都是有design的,所以之前需要好好做这个presentation的design。这个design它既是一个非线性的structure。当你用结构化来解决事情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做法。



Richard Buchanan 设计学博士;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设计理论与实践及创新创业首席教授

我认同你在第一个方案对南京东路的定性的大部分,但是通过1、2、3……的这种展开一定不是最好的。当然,当你成为大师的时候你才可以这样讲;当你还只是研究生的时候,你就要尽可能避免这样做,因为你需要沟通,让别人信服。这时候比较好的方法是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比如分类,将这个世界分成男人、女人,工作的、家里蹲的或者中国人、外国人等,这样你就能接近全面。接下来我们提出5种或者10种方向性都对,但是这十种方向性它是从哪四种演化出来的、这四种又从哪两种演化出来的?Buchanan教授的学生一直调侃的 “痛苦的十字(cross of pain)”,就是他们来简化世界的。通过找到对立关系来使得世界变的亲近。再回到这个presentation,进行结构化处理之后,用来描述结构化的原创图太少了。



景观规划原则陈述 (图片来源:项目组《愿景规划报告》)

这个项目里用到了Kevin Lynch在 The Image of the City (1960) 中提的五要素(地标、节点、路径、边界、区域),这很好,但五要素也很容易会被人误解,以为这就是全部,其实这不不是最重要。The Image of the City里面最核心的关键词是可意象性,重点研究的是一群人的可意象性(集合式意象),五要素只是他主张的认知体系里的一个元素。对我们这个项目来说,它不仅仅是五要素。打个比方来说,五要素好比炒菜所用的食材,但最终菜如何炒还是要靠厨师。所以Kevin Lynch的核心就好比是grammar里的词和词组,最后要通过什么把这些词、词组变成文章或思想,实质上在于composition。我们研究里composition的成分太少了,而这个才是“概念设计”的关键。



根据Kevin A. Lynch提出的五要素进行空间梳理 (图片来源:项目组《愿景规划报告》)

还有就是设计意向图太多,分析性的设计图太少。分析性的设计图一般是图示加上解释性的文字,它是整个presentation的骨干。现在你们的意向图和幻灯片是“血肉”,缺少“干”,所以大家听不懂,给人感觉这个东西站不住。



南京东路东段部分交通改造建议意向图 (图片来自:项目组《愿景规划报告》)

以上是我对你们第一个项目的点评。接下来说第二个项目(《风貌景观规划报告》),第二个项目说白了就是对方有策划,你们给他们做形象。从structure的角度来说,会比第一个项目显得清晰。



通过打造屋顶绿化,增加商圈内有限空间的绿化覆盖率 (图片来自:项目组《风貌景观规划报告》)

很多时候我们喜欢某个项目是出于情感因素,是因为我们看到了愿景,产生了共鸣。但是从“组织设计”的角度来说,如果愿景没有变成机制,机制没有变成导则,那么这个愿景最后就等于没有落地。不管设计也好,组织机构也好,都是如此。

愿景到实现中间的过程,是一个机制设计,机制设计里面要有一个非常站得住的结构化思维,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盯着条文来做事情,反而忘了最初的vision和mechanism是什么。要至始至终都不忘记初心在哪里,愿景在哪里。只要愿景对上了,中间很多具体的做法是可以调整的。对于presentation来说,vision不仅要讲出来,而且要知道如何用vision来指导你的system。在这个system中,是如何通过图文的描述来落实的。如果只有一分钟的机会,我肯定只讲一句“南京路的未来不能仅仅往回看,更需要往前看”,不会讲城市意象描述。第二点,城市意象五要素的归类只是初步的原料的准备,便于我接下来工作,但愿景和五要素之间还有一个重要的东西,这才是设计的核心。我知道很多元素你们或多或少地都提到了,但是它没有在结构化的层面上强有力的表达出来。所以我们可以尝试一下,这个项目一分钟怎么讲、五分钟怎么讲、半小时怎么讲。把这个东西理清楚了,我觉得项目就不是事儿了。

参考文献:Kevin A. Lynch, The Image of the City,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1960.

整理 | 赵悦彤

编辑 | 龚渝蓓 赵悦彤

排版 | 赵悦彤


    关注 SustainX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