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圩长寿亭的来历

 

金宝圩内有一座金宝寺,在金宝寺前有座长寿亭。这个亭子与一般的亭子不同,下面建了一个非常高的台基,想...







金宝圩内有一座金宝寺,在金宝寺前有座长寿亭。这个亭子与一般的亭子不同,下面建了一个非常高的台基,想到亭子里去玩的人,还要登上很高的台级哩。

传说,早先年,有一位名叫张甲的书生,进京赶考,正好路过金宝圩,被水乡一派迷人的风光给吸引住了,他一路走,一路欣赏,哪知老天突然变了脸,一阵雷鸣电闪,骤雨急风迅速扑至。张甲连忙跑到村前一家酒店歇息躲雨。

这当口,张甲发现在酒店对面,有一户人家门前张灯结彩,鼓乐齐鸣,笙歌不辍,人来客往,显得十分热闹。他不知道这户人家在办什么喜事,却见一位老翁从那户人家走了出来,看上去约有九十多岁的模样,满头白发,银须齐胸,两耳齐肩,慈眉善目,笑逐颜开,来到店里沽酒。

张甲不由得好奇地走近那位老人,问:“老人家,这家人如此热闹,是在办什么事啊?”

那老人摸着下巴上的胡须,哈哈大笑道:“今天是好日子,一家人正在给我爷爷做寿!”

“啊,”张甲听了,吃惊地瞪大了双眼,他上下打量着那老翁问道:“令祖父高龄几何?”

老翁笑答:“我的祖父正满一百五十岁”

张甲越发惊奇,正欲细问,又见一个年约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来到老翁面前埋怨道:“爷爷,这么大的雨,你出门怎么不带雨伞?妈妈叫给你送来雨伞来了!”

片刻,又有一个儿童蹦蹦跳跳欢天喜地前来,称送伞者为爷爷,要他回去拜寿行礼。

此时,张甲在这里再也按捺不住了,于是跟在后面,来到这户人家祝贺,宾主动寒喧中,主人察颜观色,深感来人谈吐不凡,遂取出文房四宝,请他题词留念。张甲亦不推诿,接过笔来,龙飞凤舞地写下“花眼偶文”四个大字。主人看了半天,不解其意,问:“先生,这是什么意思?”

张甲默默一笑,便以每个字为句首,写下了下面这四句诗:

花甲两轮半,眼观七代孙;

偶遇风雨阻,文星拜寿星。

主人一家人非常客气,挽留张甲在这里住了一夜。次日一早,张甲依依不舍地拜别了这一家人。

到京城进入考场时,张甲脑子里还想着长寿翁一家人的热闹场面,寻思世上竟有如此长寿之人,不正是国家施政宽猛中庸,仁爱子民的结果吗?这么一想,他大笔一挥,笔走龙蛇,不消片刻,便将考卷中的文章写好了。

文章到了主考官那里,正好这天皇上闲着没事,跑了过来,想想今年考生试卷的情况。当他读到张甲的文章时,不由得一怔,旋即满脸喜笑颜开,在声说:“妙,妙啊,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皇上何出此言?原来这皇上从祖上开国以来,到他手里他是第六代皇帝了,前五代皇帝寿命都非常短,做不过几年就死了。为此,这位皇帝整天忧心重重,害怕自己也是一个短命鬼。

此时此刻,皇上看到张甲的文章,心想,如此长寿之人,必有长寿之道,不如把他请到京城,日后专门向他学习长寿之术。

随后,皇上如来张甲,问:“你文中所写的长寿翁现居何处?”

张甲回道:“回万岁,此人住在皖南宣城水阳金宝圩内!”

皇上开心地道:“朕马上拟一道圣旨,就派你到那里,将那长寿翁接到京城,朕要拜他为师学习长寿之道!”

张甲接到圣旨,屁颠颠地赶到了金宝圩。当地风俗,村中出一长寿之人,那是全村的吉祥,也是全村的荣耀,听说张寿翁要被接到京城去,一村子里的人都恋恋不舍,纷纷前来送别。长寿翁虽说已一百五十岁的人了,但生得鹤发童颜,脚步强健,声音宏亮,他挥着手对村上朗声笑道:“大家别送了,过一段时间我就会回来的!”

哪知,长寿翁到了京城后,再也没有回来了,村里的人望穿了双眼,只见大雁往南飞,不见长寿翁回来的影踪。

原来皇上将长寿翁留在了皇宫后,怎么也不肯放他回来。长寿翁怕村里人念叨他,说:“万岁,还是让我回家一趟吧,乡亲们这时候一定都伸长着脖子望着我哩!”

皇上哈哈大笑:“哎呀,长寿翁啊,脖子伸时间长了,太累了,既然你老家的人这么惦念你,我就叫人给他们在高处建一座亭子,没事就登上亭子,望一下我们的京城吧。你哩,以后就留在我身边,就不要再回去了!”

皇上说话是要说数的,否则还叫什么“金口玉言”呢?他立即派人到了金宝圩,要在长寿翁的村上建造一个亭子。可这是圩区风的水乡,到哪去寻高的地基呢?于是,有人就建了一个高高的台基,在台基上造了一个亭子,这亭子的名字就叫“长寿亭”。

据说,这就是金宝圩里长寿亭的来历。


    关注 水阳论坛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