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深,责之切 ▏正确把握家庭教育的“度”

 

一、很难掌握分寸,把握尺度唐朝吴兢说:“爱而不知其恶,憎而不知其善。”爱孩子,就认为孩子哪哪都好,没有毛病、...

一、很难掌握分寸,把握尺度

唐朝吴兢说:“爱而不知其恶,憎而不知其善。”爱孩子,就认为孩子哪哪都好,没有毛病、缺点,就是有也看不到;就是看到了也是“爱屋及乌”,不管不教,迁就放任。要说痛恨孩子,就看不到孩子的丝毫的优点或长处,吹毛求疵,鸡蛋里挑骨头。

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一般并不是有意识的,往往是感情用事,由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特殊,往往不能客观地认识问题。因此,也很难掌握分寸,把握尺度。
二、必须讲究分寸、尺度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专门论述过这个问题。他指出,在家庭教育中往往容易出现两种偏向:一是过于宽容姑息,一点儿也不管教,任其为所欲为。二是规矩过严,事事都要秉承他父母的意旨。他认为“两者都失其平;不得谓之良教育。”他主张:“我们教小孩子当折其衷,一方面予以充分机会以发展自动的能力和健全的意志,一方面限以自由范围使他们不得随意乱动以免侵犯他人的权利。

教育若能如此折衷施去,小孩子未有不受其惠的。”陈鹤琴先生所说的“折衷”,就是调节“过”与“不及”,拿捏好分寸,把握好尺度,使之适中,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三、如何正确把握家庭教育的“度”

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和性别特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不能单凭主观臆测行事。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在心理发展水平、心理承受能力和行为能力等是有差异的,而且年龄越小,差异就越大。比如,一岁之内的孩子,一个月的差别就很大;而5岁和6岁的孩子,虽然差一年,但差别却没有一岁之内孩子一个月差别那么明显。

同一年龄阶段的孩子心理发展水平、心理承受能力和行为能力可能很接近,但不同的孩子,也会有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孩子区别其他孩子的特征,即“个性特征”。比如有的孩子很勇敢、坚强,有的却很怯懦、软弱,管理的宽严分寸、尺度要“因人而宜”。

要有理智,克制无益的感情冲动,遇事不能感情用事。
“感情冲动”指做事鲁莽,不考虑后果。感情特别强烈,理性控制很薄弱的心理现象。“感情用事”就是仅凭一时感情上的好恶行事,不从理智的角度来看待和处理事情。

家长面对孩子的管理教育,对分寸、尺度的掌握往往受情绪的影响和支配。而家长的情绪也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支配,诸如孩子的现实表现,家长当时的心情、处境,家长对孩子的喜爱程度和家长与孩子的关系等。


    关注 山大学海教育培训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