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毛便宜王毛贵!

 

该笑的时候咧下嘴角,在该哭的时候攥紧拳头!...



最无畏的狗剩
最有诚意的电影


文 | 老鬼的T哥





有些电影还没上映就火了,有些电影还没上映就被遗忘了,《我不是王毛》就是这种!

说它被遗忘,是因为它无论是出身,还是选题,又或是演员,乃至电影的营销推广都像是刻意营造的一般与市场格格不入!
说真的,电影于2016年3月11日上映,最终名气了了,甚至都没有几个大众知道它的存在便草草下线,最终的票房也只有可怜的
193万
,真是活该被遗忘了,不过这个结果并不让人感觉意外,甚至觉得应该如此,毕竟先天不足么!


只是,在偶然看完了电影之后,稍稍回昧,还是未免会感觉有些可惜。

先说说他注定被遗忘的几个原因:

第一,这电影出身太正!确实很正,电影是八一制片厂的出品,算是根正苗红,却偏偏小制作,上不得大席面,而且八一制片厂的特性也使得它不可能得到太高的推广费用,映前关注度几乎为零。

第二,这电影的选题!正是近年来越来越少有人触碰的“抗日”题材,这一方面也不用多说,随着抗日神剧被人口诛笔伐,再加上国内一些“文化人”引导起来的“逆反”思维,导致所有的抗日题材或是“正能量”抗战剧几乎都逃不过一个“未映先衰”的结果,而对于一些影评人来讲,你去夸这样一电影,都要冒着被扣一顶“五毛”帽子的风险,实在不值。



第三,演员方面!我只想问一句,若不是几年前的“白莲花”事件,谁能认识王大冶?

而王大冶在电影里,算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人了,你就可以想象他的演员阵容了……

就这么一部几乎注定要被人遗忘的电影上映了,然后也确实被人遗忘了,可在某天夜里T哥看到了之后,却决定要夸一夸它,就因为从这电影里流露出来的“诚意”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赵小溪,他的名字你可能没听过,但他的父亲赵葆华应该不陌生。



没错,传说中《无人区》延期四年上映,就是他的手笔,在某一部分,甚至说很大一部分观众眼里,赵葆华简直就是广电的代言人,也就是手持一把大剪刀毁掉你们想看的电影的人。



父亲是广电剪刀代言人,而电影又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从这两点来看,《我不是王毛》就算想不是五毛都不可能了,想必这也是许多人从它还没上映的时候,就把它划进了黑名单的原因,因为在很多人的想象里,它必定是无趣的,说教的,一昧歌功诵德的……



但它真不是!

《我不是王毛》讲述了一个抗日时期的屌丝青年狗剩,他从少林寺挑了十年的水回来,想逆袭白富美却又没钱(需要三间大瓦房),因缘巧合下,狗剩代替自己的干弟弟王毛从军(干爸不舍得让自己的儿子去挡枪子),从而学会了把自己卖入军队来换大洋,三次从军然后返回的故事,这构成了整部电影的核心结构,也表现出了狗剩的心理变化,而在电影的结尾,也并不像简介里说的那样最终逆袭,实际上主角只是被生命当头劈了一棒子,杀了他的白富美,也断了他的最后一份念想,最终签了一份不再逃脱的卖身契而已。



电影不无趣,通篇地道的山东话台词以及扎实的剧本,使得电影格局虽小,却跌宕起伏,在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这一点上几乎达到了满分,或许不会让你大笑,也不会让你大哭,但总会让你在该笑的时候咧下嘴角,在该哭的时候攥紧拳头,简单来说,就是看进去了……

电影也不说教,包括片中新四军指导员的那几场“教导”,都抱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嘲讽意味,而且电影里也没有任何试图教化观众的意思,他只是不急不躁的讲了一个故事,把小老百姓、汉奸、伪军、日军等各种形象徐徐展现在你的面前,最终能看到了什么,瞧你自己。



至于歌功诵德,就更不用说了,最让我喜欢这个电影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坦白与直接,从来没有试图用镜头去歌颂任何一个角色,统统都是直白到让人心里发闷的风格。

主角狗剩(王大治饰)本身是一个看似憨厚实则有些鸡贼的人,他一心想娶自己的干妹妹杏儿,为此颇有一种无所不用其极的气概,通过卖自己进军队然后当逃兵来赚钱,可见他打从根上就不是一个传统样板戏里高大上的工农兵,就算他最后一无所有,成为了新四军一员,但影片也没有对他彻底的歌诵,反而用更详细的篇幅铺展了他的投机取巧以及农民式的“狡猾”。



而第二配角,汉奸杨三,也就是狗剩的情敌,则是一个将奸猾表现到了极致,但最终内心还有着一份良心的人,最终这份良心也最终让他丧命在日军屠刀之下,没有彻底批叛。



至于电影里的平民代表——狗剩的干爸王大举——则一心给自己天仙儿一样的女儿“攀个高枝”,因而对狗剩下了三间大瓦房的高门槛,也是他为了护住自己的傻儿子王毛的命,跪了下来求狗剩替他的儿子去“挡枪子”,而且直到最后答应了把杏儿嫁给狗剩,都一直在念叨“亏本了”,这份觉悟也着实与传统抗日电影里睿智开明的“老乡们”丝毫不沾边吧?



也就这么一群复杂而真实的人物形象,构成了《我不是王毛》里形形色色的镜头。

我从未见过任何一部抗日剧里将百姓的愚昧与荒唐刻画的如此淋漓尽致——当然,除了一部遭封杀至今的《鬼子来了》——大家都知道骂人的时候最气人的就是面无表情的说着最为歹毒的话,而《我不是王毛》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也就是不动声色的讲述着最残酷的故事,甚至整部电影用的都是黑白色彩,直到最终白富美一家死光了,希望没了,色彩反而回来了,这一点与《鬼子来了》极为相似,但说不上谁模仿谁,都带着种残酷的绝望美感!



论格局,论深度,《我不是王毛》当然与《鬼子来了》相差甚远,但若是结合他的出身来看,就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点了,它是八一电影制片场出的,而他的导演也是比电影更为根正苗红的出身,但他做到了这一步,是不是代表着,某些时代的变化也要来了呢?



当然了,《我不是王毛》的缺点也很明显,比如说电影本身的名字就有些撑不出主题的味道,并不贴题,更像是一拍脑袋想出来的,而且某些情节的设定,也太过巧合,多了些许斧凿痕迹,只不过,这些东西却都不是我想要说的了,有句话叫“瑕不掩瑜”,电影表现出来的诚意,足以让我们忽略这些美中不足的点,而这份诚意,也正是我推崇它的最主要原因。

《我不是王毛》在中国电影市场里存在感很低,但它的意义或许还要大过存在感,还是那句话,这是一部注定被遗忘的电影,但或许该有更多人看看,更多人支持一下,也好让我们中国的导演们更大胆一点,多做一些这种打破格局、挽回口碑,也拥有更多闪光点的佳片。

最后提一句,《我不是王毛》票房不佳,豆瓣得分却达到了7.6,算是少有的好口碑了。



从这一点讲,或许《我不是王毛》也算赢了。
回复“我不是王毛”看本文彩蛋!
⊱投稿:jutoushe2016@163.com
(剧透,是为了让你更懂电影)



    关注 剧透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