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船戏,让我流尽了口水!

 

吃下这一碗,还有下一碗......





影·说


世界上有两种不可辜负,一是爱情、二是美食。

爱情太过难寻,得天时地利人和。

而美食就相对简单多了——

《小海鲜》。



初春,浙江台州,三门湾。

卢老汉有一条破旧的小木船,以及一套简陋的渔具:两根6米长的竹竿,一张可开可合的网。

一条船,一双手,劳作一天,换来全家人的生活,这样简单的作业方式,被称为:讨小海。



“讨小海”是种生活方式,是用传统的方法获取小海鲜。

拗罾,一种化石级别的捕鱼方式。

在工业化的今天,早已经没有几个人使用了,但卢老汉和同伴依然在坚守。



放下去的网,收起来的是喜悦。

而犒赏自己的方式就是半碗老酒,几条小鱼。

清炖出鲜,寡淡的生活,因此被调理的有滋有味。



这把年纪,这条老船,还有这些简陋的渔具,都不适合驶向大海的深处,不适合捕捞大鱼大蟹。

大海,给卢老汉和他的小船,留下了小海鲜。这些小小的水中鲜物,也能把寡淡的生活,调理得有滋有味。



小海鲜是三门湾的特色,正所谓“三门湾,金银滩”。

370公里的海岸线、500平方公里海域、60万亩浅海、20万亩滩涂,使得这里成为了中国青蟹之乡,浙江对虾之乡、牡蛎之乡、缢蛏之乡。

名副其实的小海鲜天堂,而它也是此次美食的聚焦点。



而与老人的传统不同,年轻的兄弟选择的是另一种方式。

他们将绳子拴在岸边的石头上,一人下海,一人拉拽。

海浪来时,奔跑跳跃。



海浪退时,挖取佛手。



在所有的讨小海中,采佛手,是风险最高的一类。

一个凶猛的海浪,一块锋利的岩石,一片湿滑的岩壁,都可能对讨海人造成致命的伤害…



好在美味的佛手对得起他们的艰辛。

素油烹炒,顷刻出锅,口感丰腴到爆炸。



为了大海的馈赠,有人历经风浪,而有人是经历漂泊与孤独。

100多天的海上生活,风雨里依旧操劳,为的是初秋的肥蟹。



而打败漂泊与孤独最好的办法就是美味。

刚捕捞上来的秋蟹,老姜去腥,黄酒提鲜,加水清煮。

简单的一餐,却也是难得的休闲时刻。



膏黄肉美的青蟹,可蒸、可煮、可炒、可焖。

而最好的烹调,莫如花雕醉青蟹。



烹调前是一个小时的浸泡,让黄酒的味道游走在青蟹的全身百骸。

掀开蟹壳,蟹膏如腌好的鸭蛋黄,色泽红亮,丰盈油润。

半透明的胶质颗粒在齿间爆裂,略带腥味的鲜香,瞬间达到巅峰。



蟹肉上席百味淡,可不是随便说着玩的!

除了青蟹,三门人几乎家家都会有些糟醉小菜。原料不同,口感也不尽相似。

徐奶奶做的是醉泥螺,这是专门为挑食的外孙做的开胃小菜。



脱去泥沙的外衣,露出真面目的泥螺端庄素雅。

食盐浸泡、卤汁密封、一个月后的再见就成了糟香与酸爽并存的江南风味。



大海鲜饱眼福,多吃腻口;小海鲜饱口福,久食不厌。

三门人运用他们的智慧和技巧,让小海鲜的鲜味出脱得淋漓尽致。

不但于此,小海鲜还成为了三门人家庭的粘合剂

游子归家,迎接的是虾、花蛤、鲜肉、时蔬融于一碗的海鲜面。



所有的言语与爱意都在那盛得满满的碗里,这是父母的表达。

所有的不舍与思念都在那吃到见底的碗里,这是子女的表达。

一碗面,两代人的情意交融。



当然,尽管海鲜面已十分丰盛,但对于父母而言这也仅是开始。

红烧对虾——



蛤蜊芙蓉蛋——



酱爆短蛸、水煮藤壶、豆豉金枪鱼——



油爆虾蛄、脆皮豆腐鱼、家常小黄鱼——



讲真,看到这时,口水真的忍不住了。

不受控制的嘴巴也躁动到差点舔屏。



跟生猛海鲜相比,小海鲜个头小,数量多,外表平平无奇。

它价格低廉,频繁出现在菜市场、大排档、家庭餐桌上,但它的美味和惊喜却毫不逊色于“大海鲜”。



不过在这“接地气”的平民美食背后,仍然凝聚着很多人艰苦的劳作。

他们在中国1.8万公里的海岸线上,历经风浪、直面凶险,最后才能成就这小小的美食。

而他们所有的气力,情意,坚守,以及聚散悲欢,最终化成了桌案上的,一粥一饭。



他们的生活让我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日本老头,叫早乙女哲哉。

现在已经70多岁,炸了50多年天妇罗,2300多万条。被称为:天妇罗之神



除了炸天妇罗,老头这辈子只有三个爱好:一、抽烟。二、年轻漂亮的姑娘。三、玩弹子机。(黄赌毒,全齐了)

色老头说:

我以前挺受欢迎的,现在老了没那么讨女孩喜欢了。但我还是在努力追求她们!



日本NHK电视台为此做了个节目,安排一个20多岁的女孩来给老头当学徒。两周后,女孩炸一次天妇罗,给老头品尝。

节目录制的最后一天,老头怒了:

你知不知道,一条鱼经过多少风浪才能长成这样?你知不知道,一个五六十年经验的老渔民才能捕捞到它?你知不知道,物流公司是怎么小心翼翼的把它运来?到了店后,又经过多少认真细致的处理?你把它弄得乱七八糟,你这是对这条鱼,对渔民,对物流公司,对所有人的失礼。



一个70多岁的老头,一个那么喜欢年轻女孩的老头,为了一条鱼,对着一个小姑娘大发雷霆。

如果你看过另一部纪录片《寿司之神》,就不会感到惊讶。在小野二郎的厨房里,没满三年的学徒绝对没资格去处理一条鱼。

因为,不辜负一份食材,那是对鱼,对渔民,对批发商,对物流公司,对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尊重。

这是一个职人最基本的素养,最后的底线。



这几年,我看过很多关于“工匠精神”的文章和视频,坦率的说,实在是太多了点。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这些媒体把工匠们搞得跟怨妇似的。

对匠人的失真宣传和过度包装,正让人们对“工匠精神”失去敬畏之心。



什么是“工匠精神”?

它不是虚无缥缈的歌颂,不是不切实际的繁杂细节,更不是不顾事实的过度包装。

他是卢老汉和他的那条破船,是儿孙们在风浪中的淡定,是一个70岁色老头的愤怒。

是家中,那一碗碗精心烹饪过的小海鲜。
- END -


鸡年就要喝鸡汤啊


    关注 剧透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