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才是传承传统文化的最好机会,关于春节你必须让孩子了解的

 

祝大家新春快乐!...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节)新年才算结束,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


春节知识小科普:

中文名:春节节日活动:扫尘、守岁、拜年、贴春联、爆竹、发压岁钱等英文名:Spring Festival节日饮食:腊八粥、年糕、饺子、春卷、元宵(汤圆)别    称:新春节日意义:农历新年的开始节日时间:农历正月初一设定地点:中国节日类型:传统节日设定时间:中国虞舜时期流行地区:中国,东亚、东南亚等其他华人华侨聚集地持续时间:4000余年节日起源:舜即天子位,带领部下人员祭拜天地定型时期:西汉


春节的起源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说法诸多,其中有几种较具代表性的说法,春节源于腊祭、源于巫术仪式说、源于鬼节说等,[3]  其中最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春节的时间


春节的时间(农历正月初一)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游动。“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个月。根据历法计算,如果农历不进行人为调整的话,2319年2月21日将迎来“史上最晚春节”,此前春节最迟出现在公历2月20日,为1920年和1985年。


春节名称的变革
在不同时代,春节有不同名称。

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 “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袁世凯将元旦定义为西历01月01日,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关注 宝宝成长时光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